四年级第四至第六单元教案文档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5164942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第四至第六单元教案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年级第四至第六单元教案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年级第四至第六单元教案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年级第四至第六单元教案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年级第四至第六单元教案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第四至第六单元教案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第四至第六单元教案文档(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四 单 元 山 乡 牧 童课时数:两课时备课人:卜 娜 第一课时 牧童教学内容 歌曲牧童教学目标及要求 1、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体会牧童的快乐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了解斯洛伐克民歌特点,用快乐优美的歌声演唱牧童。3、感受切分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并能使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准确的体会歌曲欢快的音乐情绪,使用于歌曲的演唱。教学难点:掌握切分节奏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课 时 数一课时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过程增补和反思1、播放牧童。了解歌词大意、介绍斯洛伐克。2、再次聆听牧童通过聆听了解歌曲情绪、节拍。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称为音乐要素,速度节奏

2、的变化也能改变歌曲情绪。3、学唱歌曲(1)节奏练习出示每一句对应的节奏,由教师带着学生依次拍节奏、填词念节奏、视唱歌曲旋律。(2)完整演唱。提示学生坐直身体,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4、教师范唱(1)通过对比,发现切分节奏的特点师:切分节奏在音乐中非常善于表现欢快愉悦的情绪。它就像是一个开心果,整首歌都因为有它变得欢快又活泼。(2)介绍斯洛伐克民歌的特点斯洛伐克民歌特点:大多有四个乐句,歌曲的每一句都有四个小节。(3)全体演唱。让我们带着牧童欢快、活泼的心情来把歌曲完整演唱一遍。【拓展】 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给出伴奏音型,每组派一个同学使用打击乐器来给歌曲伴奏,其他同学演唱。【测试】

3、斯洛伐克民歌的特点、歌曲中切分节奏使得乐曲更加欢快活泼。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牧童一样每天都过得开心。下课。 第二课时 村 晚教学内容 歌曲村晚教学目标及要求 1、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二部歌曲村晚,表现歌曲宁静、美丽的意境。2、尝试歌曲创作,了解简单的创作手法,体验其中乐趣。重难点重点:基本准确、完整、深情地演唱二声中旋律;难点:初步了解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和三度和声创作,尝试创编旋律。课 时 数一课时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过程增补和反思【导入】(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教师唱音阶,学生分8列依次起立、坐下。2、课前谈话导入:从贺绿汀牧童短笛引出古诗村晚,教师朗读并解释诗义。3、教师

4、范唱村晚齐唱部分。(师生问好有别于平常,动静结合有利于减轻学生紧张感。教师的解说、范唱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学习。)(二)基础练习: 1、学生聆听教师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学生跟读并写出节奏:(这条节奏是本课中心,学生通过听、读加以巩固。)2、学生选择音符填入节奏中并视唱 (无伴奏试唱是提升学生视唱水平的重要方法。)3、学生将以上四条单声部旋律随意组合二声部旋律并视唱(二声部试唱提升学生合唱水平的重要练习。)4、学生给第四条二声部填入歌词并演唱(以上四个环节让学生一步步感受创编歌曲的过程,打消学生创编歌曲畏难心理。)(三)歌曲学习与创编 1、学生聆听二声部旋律2、学习二声部中的1、2乐句视唱1、2

5、乐句分析旋律特点,初步掌握作曲家创作手法:( 二声部旋律对仗工整,从6度音程到3度音程,音乐情绪逐渐平静,引导学生沿着这个思路找出高声部相对应的3度根音,即低声部旋律。)3、视唱二声部旋律,并演唱歌词4、师生合作演唱全曲(教师齐唱部分,学生合唱部分) 第 五 单 元 欢 腾 的 节 日课时数:三课时备课人:卜娜 第一课时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教学目标及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走进傣族,感受傣族音乐的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过程与方法:使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和表现音乐。知识与技能: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重难点重点:用优

6、美、欢快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难点:感受并准确的演唱附点节奏,视唱歌曲的曲谱。课 时 数一课时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过程增补和反思【导入】 1. 师: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最盛大的节日,你们知道哪些民族的节日呢?学生自由回答: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等。2. 展示泼水节的图片。教师:这就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庆泼水节的热烈场面,在泼水节里,不管男女老少都加入泼水的行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叫快乐的泼水节。【学唱歌曲】1.聆听歌曲快乐的泼水节。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速度的?什么情绪的?学生自由回答。2.再次聆听歌曲快乐的泼水节。提问:这首

7、歌曲的节拍是几几拍?学生自由回答。3.学唱歌曲旋律。教师提示:请学生听旋律,数出歌曲的乐句。听出第一、二乐句旋律相似。4.分句学唱。教师指导:学生看书,演唱歌谱。教师先指导学生演唱的音准,尤其是大跳的音准,学生如果唱不准,请学生认真听琴后再开始演唱。还要指导歌曲的节奏,区分好歌曲中的节奏。练好以后练习歌曲的结束句,指导休止符的唱法、延音线的时值。5.学唱歌词。教师出示歌曲谱例。教师指导:注意附点节奏,和第二段歌词中“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节奏的准确。结束句中的“哎罗”两个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拍,可用指挥手势予以提示,或数拍加以引导。6.歌曲处理。教师指导:先指导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感受歌曲的情绪,演

8、唱时要唱得连贯。“笑声咯咯”中的“咯咯”二字,要唱得轻快有弹性。7.观看热闹场面泼水节视频,让学生深刻体会泼水节的情景。8.聆听快乐的泼水节伴奏,学生跟音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师及时进行指导。【讲授】1.介绍铓锣与象脚鼓。教师播放:铓锣是傣族、佤族、壮族等民族常用的打击乐器,流传于云南、广西等地区,用特制的响铜制成,锣面边低心高,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击奏,音色浑厚洪亮。教师播放:象脚鼓因形状像象脚而得名,流传于云南的傣族。鼓身为木质,上端较粗,鼓面蒙羊皮,下端略细,像喇叭状,演奏时双手击鼓面,边舞边击。2.随教师模仿拍击象脚鼓节奏。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拍腿模仿节奏。3.模仿象脚鼓为歌曲伴奏。学生

9、随着快乐的泼水节动画演唱歌曲并拍腿伴奏。【创编表演 】1.欣赏傣族舞蹈视频。师: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色,咱们一起来学一学。2.学生学会后,随音乐演唱快乐的泼水节。【拓展】 师: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丰富多彩,有孔雀舞、象脚鼓舞、刀舞、蜡条舞、长指甲舞、捞鱼舞以及马鹿舞、狮子舞等。其中,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最著名。 第二课时 那达慕之歌教学内容 那达慕之歌教学目标及要求 1、情感目标: 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2、知识目标: 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3、能力目标: 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重难点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

10、课 时 数一课时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过程增补和反思【导入】1、师:同学们喜欢草原歌曲吗?老师这里有一首非常欢快又好听的歌曲想听吗?还有一些漂亮的图片,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当然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哦!通过观看你能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哪个节日吗?播放课件。(图片中的人们是在参加一个什么活动,地点是在哪里?图片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除了这些,从图片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景或者说带给你了怎样的情绪?)2、生答。(在草原上参加那达慕,骑马、摔跤、射箭等等,热闹、欢快、高兴等等)3、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说的都很准确。我们再一起了解一下蒙古族的那达慕胜会。谁来朗读一下(课件补充),指名学

11、生朗读那达慕简介。这就是草原上的节日那达慕。【歌唱教学】1、师: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快之中。你们高兴、快乐吗?你们想唱歌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中的第三课,一首热烈又欢快地歌曲那达慕之歌。(板书课题) 2、学唱歌曲:歌词、谱部分:(1)初听环节:了解旋律理解歌词内容。看大银幕:播放歌曲。歌中写了什么?请同学朗读歌词。(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9页,也可以看大银幕。)师:按节奏领读歌词。(分析歌词)按小节领唱歌谱。(2)复听歌曲:当你对“那达慕”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再次来聆听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播放歌曲。(心里

12、默唱)生:感觉很快乐。听到歌曲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感觉很激动。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热烈,欢快地情绪)歌曲部分:(3)带情绪,跟上节奏轻声跟唱。(听范唱轻声跟唱)(4)师范唱。师分乐句领唱或分小节领唱。师伴奏学生唱。(解决歌曲中两处X.X 的节奏。)(5)放伴奏让学生唱,带着热烈、欢快地情绪演唱!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相同的部分。歌曲中有两处附点的节奏要特别的注意。学生在经过多次聆听后对歌曲的旋律已经比较熟悉了。重点在节奏和情绪的把握。(6)歌曲基本唱好后,对最后的结束句变换不同的力度来演唱。师:你认为最后的结束句要变成怎样的场景和情绪呢?不同的表现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

13、表现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讨论后汇报表演。(鼓励学生除了设计力度方案最好能加上相应的动作来表演。)生:我们小组认为最后的结束句表现骑马比赛进行到了高潮,马上要分出胜负,人们在欢呼,在拭目以待冠军的出现。所以力度应该是渐强的。表现越来越热烈的场面。(并以小组为单位加上创编动作的演唱)。生:我们认为最后的音乐应该是表现快乐的节日接近尾声了,欢聚的人们渐渐离开了会场,欢歌笑语逐渐远去。所以力度表现应该是减弱的。(汇报组演唱本组方案)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正如你们所设计那样渐强的音乐通常会把音乐推向高潮,而减弱的处理将音乐引向尾声有明显的结束感。让我们共同来体会一下两种不同风格

14、的力度设计。小组汇报完毕,全班同学分别演唱感受两种不同的力度设计。第一段先由pf第二段由fp,完整演唱结束歌曲学习。【结束】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印象深刻,最后让我们在欢快的那达慕之歌的歌声中结束我们今天这节课吧!(师伴奏学生齐唱)第三课时 金蛇狂舞教学内容 歌曲金蛇狂舞教学目标及要求情感目标:学生通过欣赏金蛇狂舞民乐合奏曲,激发他们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知识目标:(1)学生了解民乐合奏的演奏形式及四大类民族乐器知识。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听辨乐器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去感受乐曲热闹欢腾的情绪风格。(2)学生能够听视唱主旋律。(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尝试运用平白电脑中的音乐软件参与打击乐伴奏的体验活动。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听辨乐器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及参与打击乐伴奏等形式来感受乐曲热闹欢腾的情绪特点。 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