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知识框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5159625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知识框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知识框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知识框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知识框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知识框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知识框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知识框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蔡晓君 一、语言文字运用题型(基础知识)基础题(第一大题)选择题的形式,每题3分,共12分1字音,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和音近字进行考查,以组合的方式来命题。2、词语,将几个成语融入一个具体的情境语段中,在同一语境中辨析词语使用的正误3、辨析病句,类型主要有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表义不明、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等4、连贯衔接(排序),考查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语言运用的连贯、通顺等。附:2007年考查内容与后四年考查内容一致,但是顺序有所不同。2007年第三题是词语运用的连贯问题,第四题才是病句。2008年2011年四年的题型已经很稳定。(2011

2、)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协作提携 歼灭忏悔 畜牧牲畜(2010)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皎洁/打搅 业绩/污渍 纤维/纤夫(2009)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赝品/摇曳 概况/愤慨 咽喉/哽咽(2008)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滋润蕴含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2007)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峥嵘 狰狞 慎重 缜密周全 B诅咒 趔趄 狙击 神情沮丧第一题考查高考考纲中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011)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3、A.蔚为大观 B.自顾不暇 C.鱼目混珠 D.诟病(2010)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2009)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莘莘学子 B.运筹帷幄 C首当其冲 D栋梁之材(2008)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扣人心弦 B怨声载道 C义无反顾 D、怒形于色(2007)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第二题考查高考考纲中的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主要以成语为主。(201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010)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009)3、下列句子中,没

4、有语病的一项是(2008)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007)3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第三题考查高考考纲中的正确使用词语,和辨析病句。从2008年开始,第三题都是以考查辨析病句为内容。(2011)4.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A B. C. D. (2010)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 B. C. D. (2009)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A B C D (2008)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B、 C、 D、(2007)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第四题,2007年考查

5、辨析病句,从2008年开始至今都是考查语句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文言文(人物传记文居多)共22分实词含义的解释选择题,3分虚词意义和用法辨析,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分文学作品的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与情节的匹配(信息筛选)选择题,3分内容分析概括:侧重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分析。选择题,3分翻译和断句:翻译,侧重于对实词、虚词、句式的考查。6分断句侧重于对内容的理解。4分附:2007年断句3分,2008年2011年断句4分,总分值由21分增到22分。(2011)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5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7.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3分)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9. 断句和翻译。(10分)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2010)(选自明 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3分)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7、分)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2009)(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列问段断句。(4分)(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2008)(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

8、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3分)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9、断句和翻译。(10分)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2007)(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3分)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9断句和翻译。(9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二)、古诗文阅读古诗文(唐诗宋

9、词,倾向于宋词,且不回避名家作品)两道简答题,共7分语言运用:字、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诗歌内容:对诗歌文本局部语句的理解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分析诗词思想感情:分析诗词的思想感情形象:意象及其含义、作用。(201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减字木兰花苏轼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20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东黄庭坚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200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月杜

10、甫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200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2007)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溪亭 林景熙(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三)古诗文默写,任选三题,共6分。基本上都是识记默写古诗词中的名句。(201

11、1)(论语)(白居易琵琶行)(杜牧阿房宫赋)(晏殊浣溪沙)(2010)(孟子 告子上(杜甫登高)(范仲淹渔家傲)(苏轼赤壁赋)(2009)(诗经氓)、诸葛亮出师表、(李白蜀道难、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008)(荀子劝学)(李商隐锦瑟)(辛弃疾破阵子(苏轼赤壁赋(2007) (王湾次北固山下) (白居易琵琶行(杜牧阿房宫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现代文阅读,必考。(16分)一般为论述类文章(必考)理解文章内容。(两道选择题)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理解作者观点(两道简答题)。(2011)美和美的东西蒋孔阳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13.下列说

12、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14.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4分)15.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想象作简要分析。(4分)(2010)(16分)不可无“我”钱谷融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14.从艺术活动中“我”与“非我”关系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内容。(4份)15.艺术活动中为什么“不可无我”?请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回答。(4份)(2009)(16分)自由和科学爱因斯坦 12

1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13下列对第二种“外在的自由”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14根据文意,可能影响“内心的自由”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15根据文意,怎样才能使“创造性思想”尽可能得到发展?(4分)(2008)(16分)诗与直觉 朱光潜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5分)13、下面对诗的赏析,符合“直觉的知”的一项是 (3分)14、在“诗的境界”形成的过程中,只能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4分)15、“见”升华为“诗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2007)(18分)创新与想象 王生平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的是(3分)14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4分)15从事科学研究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