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味道——考前必刷题之语文(全国II卷):3.实用类文本阅读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5156614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的味道——考前必刷题之语文(全国II卷):3.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的味道——考前必刷题之语文(全国II卷):3.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的味道——考前必刷题之语文(全国II卷):3.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的味道——考前必刷题之语文(全国II卷):3.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的味道——考前必刷题之语文(全国II卷):3.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的味道——考前必刷题之语文(全国II卷):3.实用类文本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的味道——考前必刷题之语文(全国II卷):3.实用类文本阅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纲原文阅读和评价中外好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好用类文本,应留意真实性和好用性,精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愿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索和推断4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

2、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1.20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逼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削减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

3、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始终难以有效推动,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缘由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学.科.网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困难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需配套连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

4、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精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特殊清楚,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主动性。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动垃圾分类的总体路途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假如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相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行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事实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

5、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依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处和嘉奖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动、国民素养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确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状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

6、%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行回收垃圾”。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状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主动性。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精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动的主要缘由。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状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动的缘由并提出破解之道。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扬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加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7、的意识。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精确。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状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处和嘉奖的政策措施。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9怎样才能有效推动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答案】7D8AE9从居民来说,要提高相识,驾驭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解析】8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细致阅读各

8、选项表述文字,然后在文本中找准相应的答题区间,再细致加以比较,明辨正误。题中,B项,依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特殊清楚,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主动性”的说法,可知“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说法的错误。D项错误在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处和嘉奖的政策措施”的说法,文本是说“(各地政府应当)制定完善的惩处和嘉奖的政策措施”。2.20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将军赋采薇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阅历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需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忱。他特意抄录民族

9、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探讨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将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示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坑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太平洋斗争爆发后,中国确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叮嘱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

10、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刺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确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紧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假如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

11、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培育。为国家战死, 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苦痛。望你珍重,并疼惜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卒、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坚韧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曰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美其志气。”学.科&网东瓜保卫战虽然赐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

12、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刻叮嘱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月26曰,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途,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对祖国注视许久,平稳而逝。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

13、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 ”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实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微。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堂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心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嘱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摘编自茅海建主

14、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相关链接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 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俱,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戴安澜赠部属 各官长题词)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阑别出心裁,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 书画,假如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 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 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

15、表明白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逆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多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示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分)(3)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 其中必有内在缘由。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答案】(4)超越党派立意,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自关切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志军有方,视死如归。(每点都结合文章的具体实例分析)3.20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吴文俊的数学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