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14776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1一、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答:就乐府诗的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1汉乐府的叙事成就:?诗经?以抒情为主,楚辞亦然,而汉乐府中的叙事诗较之前两者已有大幅度的增加,并且这些叙事诗也是乐府诗最精华的局部。汉乐府叙事手法巧妙,到达了很高的艺术水准。短篇的叙事诗常常就是一个生活的场景。稍长一点的诗篇那么是选取几个生活片段,辅以精炼表述,来传达主旨。汉乐府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乐府诗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如细节描写、传神的

2、对话、层层衬托等。2乐府诗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汉代乐府诗的风格各不一样,或深婉,或率直,或悲怨,或大方,但它们都被统一在质朴这一总体风格之下。质朴是指乐府诗感情的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流畅,自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其语言也是“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进而能远,尤其能表达其质朴纯挚的抒情特征。二、结合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民间文学特征表达在哪些方面?答:?古艳歌?是?孔雀东南飞?的一个祖本或是异本,?孔雀东南飞?便是来自这样的祖本或是综合诸多这样的祖本而成,这使得?孔雀东南飞?带有明显的民间创作的特色,富有浪漫色彩。比方:1诗中通过刘兰芝自己和刘兰芝母亲之口反复夸赞刘兰芝的勤劳和聪明

3、,便是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2诗的末段,用松柏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向,日夕和鸣,来象征焦仲卿夫妇爱情的不朽,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民间文学常用的处理方式。3魏晋以后,夫妇殉情的故事并不少见,如韩凭夫妇、陈东美夫妇、流传颇广的梁祝化蝶等,但见于诗歌,?孔雀东南飞?却是最早的。三、结合作品分析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及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答:及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北朝民歌的直率粗暴、质朴刚健及南朝民歌的柔美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

4、感人。虽然很多民歌是翻译作品,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南朝偏于柔弱的诗风所缺乏的。这位后世诗人集南北之长、开拓新境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四、结合作品分析杜甫新题乐府诗如何“讽兴当时之事的。答:主要表达在杜甫新题乐府诗的内容上,而杜甫创作大量的“行体新乐府那么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这类诗以?兵车行?为代表。2揭露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3揭露安史之乱对百姓的伤害,这以“三吏、“三别为代表。五、结合作品分析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何影响?答:汉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就其内容而言,其“

5、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表达在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及痛苦,从而提醒出社会矛盾的锋利;就其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那么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汉乐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汉乐府诗绍继?风?、?雅?,直面现实,揭露社会矛盾,表现人们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其次,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传统。第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非常大。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

6、点:在艺术上,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不假雕饰,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大方吐清音,明转出天然。“诗竹法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无论是吴歌还是西曲,都善于运用双关谐隐,如以“偶谐“偶,以“莲谐“怜之类。不仅如此,南朝民歌在运用双关谐隐时还形成了严格的表达形式,即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意。如:“怜饮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子夜歌?诗中的“梧子即“吾子,代指情人。南朝民歌对当时的文人诗有很大的影响,鲍照、汤惠休以下,南朝诗人多有拟作,宫体诗的出现更及南朝民歌的影响直接相关。唐五代以后,许多描写男女艳情的小诗,在意

7、境、语言等方面,也受到了南朝民歌不小的影响。唐代许多诗人也深受其惠,如李白的?长干行?便受到了?西洲曲?的影响。及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北朝 民歌的直率粗暴、质朴刚健及南朝民歌的柔媚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园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北朝民歌篇幅也不长,大多为五言四句。?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2一、律诗是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上都有严密限定的一种诗体,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杜甫是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律的诗人,?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都是杜甫

8、的七律代表作。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四章?格律诗?,并仔细研读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完成以下任务。?咏怀古迹?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假设定失萧曹。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一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请学习律诗的平仄规定,完成以下任务。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五的平仄。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假设定失萧曹。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9、2、粘对是律诗平仄规那么的一局部,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何谓“粘、何谓“对。答:所谓“粘,是指上联的对句及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如果上联对句是仄起平收,那么下联出句影视仄起仄收;如果上联对句是平起平收,那么下联出句应是平起仄收。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及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及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那么对句应为平起平收;出句为平起仄收,那么对句应为仄起平收。即一联之内平仄相对。假设不符合以上规那么,就被称为“失粘、“失对,是律诗写作的大忌。3、“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答:所谓“

10、拗救,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须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将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 二除了严格的平仄要求外,律诗在押韵和对仗上也有比拟严格的规定,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那么。1、押韵规那么:答:二、四、六、八句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除首句押韵外,韵字在对句句尾,且须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2、对仗规那么:答:颔联、颈联须讲究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也有一定的讲究,但不像平仄那么严格。二、青认真研读教材第三章第三节所讲李白七古?将进酒?,完成以下任务。并从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及杜甫?咏怀古迹?其五比照,进一步加深对七律

11、格律要求的理解。1、从原诗中节选八句抄录于下,并标出其平仄。钟鼓馔玉缺乏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2、写出其韵字。 醒 名 谑 酌3、指明其中对仗的句子。 钟鼓馔玉缺乏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三、请尝试自拟题目,写作一首七言律诗,尽量做到在平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中华腾飞已入金秋犹不寒,百年盛事令人暖。神龙遥望云天腾,孔雀即将西北

12、还。仍待长娥现代奔,先言圣火零八点。雄狮苏醒举国庆,兴盛繁荣日益欢。?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3 请于唐宋词人温庭筠、李煜、冯延巳、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苏轼、李清照中选取一家,以其令词作品为研究对象,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小论文,论文字数不少于1200字。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

13、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浅谈李煜词的宗教色彩 南唐后主李烃用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气氛,同时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苦苦寻求灵魂的精神世界。因而每阅读一遍李煜的词,都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宗教。 确实,如同死亡和爱情题材一样,宗教也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但是文学和宗教的联系,却远远不止于在内容上选取宗教题材,而在于一种深刻的内在契合。美国著名的宗教学家蒂利希认为:宗教就最广泛、最根本的意义而言,是一种终极关切。“人有种种关切和追求,但人不同于世间万物,因为人有精神性的,超乎自然和超越自我的关切和追求;人不但有自我的意识,有探索人生意义的愿望,

14、而且有对终极存在或宇宙本原的意识,有探索它并同它和谐一致的愿望。因此,正是在对人类、对宇宙的终极关切上,在探讨生命的永恒及自由时,文学艺术及宗教找到了共伺点。对终极的关切,构成了人类一切精神活动最深层、最内在和最本质的东西。终极价值的迷失,使人类精神四处漂泊流浪,无处依归;而终极价值的复归,那么也标志着人类精神的回归。本文所讨论的李煜词的宗教色彩,便是一种非宗教教义的广泛的精神现象,是一种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灵魂,执着于探索生命的永恒及自由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终极关切。也正是由于这种态度,使得李煜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享有独特的价值。一、对自己灵魂的仟悔 李后主用他的词,向世人展示了他那

15、深层的苦难,然而在这深层的苦难之中,饱含了一种极为浓厚的悲剧气氛和仟悔意识。他用自己的血泪之作,对自己的灵魂进展了深深的仟悔。这一点,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是很少见的。 仔细考察一下中国的古代文化,发现其中往往缺乏一种因灵魂的折磨而带来的情感的痛苦和悲剧意识。无论是宗教还是文学,往往被作为一种逃避现实人生的心灵避难所。中国古代的诗人是较早面对大自然的,其中那清淡闲适的田园生活,恬静悠远的自然风光,清江明月的宇宙之思,确实具有美感,常常令人留连忘返。然而,古代诗人面对大自然,却往往是因为仕途之路堵塞或时代正临衰世,心中常常带着一番无可奈何的委屈,在面对大自然时,“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诗人们净化了自身的情感,也忘却了痛苦,可同样也失去了及社会抗争的勇气。中国古代文人也喜欢吟咏前贤,在历史的反思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位置,但往往只是借此排遣自己心中的愤怒和不满。“古来圣贤皆寂寞,圣贤寂寞,“我也寂寞,于是心中的忧患及不满也得到了慰藉。 然而,在众多的古代诗人之中,我觉得李煜是一个例外。由于他那特殊的经历,由于他那赤子的心灵,由于他那大起大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