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考点归纳及课时规划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13953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数学考点归纳及课时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数学考点归纳及课时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数学考点归纳及课时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数学考点归纳及课时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数学考点归纳及课时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数学考点归纳及课时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数学考点归纳及课时规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数学考点归纳及课时规划七年级上册章节知识点考点归纳辅导目标课时有理数有理数的概念(1) 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2) 有理数的分类:(一)知识点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二)能力训练目标:1.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能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都要求做到不重不漏.2.能按不同的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使整数、分数在引

2、入负数后能够达到完善,从而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3课时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一)知识点目标:1.了解数轴的概念,如何画数轴.2.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二)能力训练目标:1.从直观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2.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法.3.会利用数轴解决有关问题.(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对数轴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2课时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

3、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b互为相反数.(一)知识点目标:1.了解相反数概念.2.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并且发现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3.利用互为相反数符号表示方法化简多重符号.(二)能力训练目标:1.利用数轴,直观为相反数的位置特点,理解相反数的代数定义和几何定义的一致性.2.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3.会正确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相反数的学习,体会数学符号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而进一点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2课时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

4、,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或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一)知识点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绝对值概念及表示方法.2.使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绝对值的求法和有关计算问题.3.癷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特别地,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二)能力训练目标:1.在绝对值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能根据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距离”,初步理解绝对的概念.3.给出一个数,能求它的绝对值.(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从上节课的相反数到本节的绝对值,使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具有普遍

5、的联系性.3课时有理数比较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一)知识点目标: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二)能力训练目标:1.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3.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2课时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

6、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1课时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3课时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一)知识点目标:1.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 有理数加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简化运算的能力.2.利用运算律进行适当的推理训练,

7、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学生通过交流,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2课时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一)知识点目标: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并了解代数的概念.2.使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3.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比较复杂的数的计算.(二)能力训练要求:1.体会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1课时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

8、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一)知识点目标:1.使学生在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2.使学生会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二)能力训练要求:1.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及运算能力.2.利用好计算器.(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探索结论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2课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一)知识点目标: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二)能力训练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的能力.2.能运用乘法

9、运算律简化计算.(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在共同探索、共同发现、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分享成功的喜悦.2.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意识.1课时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一)知识点目标: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二)能力训练目标: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2课时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

10、(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一)知识点目标: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掌握幂的符号法则. (二)能力训练目标: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进行乘方运算.2课时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一)知识点目标:1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2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二)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培养学生的次序感.1课时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

11、,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一)知识点目标: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感受大数;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二)能力训练目标: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感受.2课时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一)知识点目标: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二)能力训练目标: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数字(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1课时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课时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1 使学生系统掌握有理数这一章的有关运算法则;2 使学生提高有理数的计算能力.2课时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