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制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137934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产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产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产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产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制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目的:为了维持良好的生产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车间 对员工身体健康、车间工作环境卫生和车间设备卫生的控制,预防 和控制各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特制定此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各生产车间全体员工。1. 个人卫生管理11个人健康规范安全法的要求,企业必须保证所有工作人员每年一次由当地卫生防 疫部门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进行工作;厂长汇报,特别是流血事故。任何伤口在车间都应该进行正确 的包扎措施,避免带伤人员接触产品、水源及包材。1.2个人着装规范所有进入车间员工必须穿戴车间统一配发的工作服(包括鞋、 帽、头套、口罩等)按规定的程序更衣、洗手、消毒后进入车间。1

2、22车间生产工作服由公司统一定制,不得私自在工作服上 添加装饰品;随时检查并更换破损衣物。1.2.3车间生产工作服由车间统一清洗消毒,不得私自带回家 清洗。清洗时,洁净区工作服和一般工作区服装应分开清洗和分开 存放。1.2.4生产时,工作服不得穿出生产区域,必须严格按照换装 流程进行换装外出。1.2.5严格按照工作服穿戴标准进行着装,如:头套必须包裹 头发、口罩盖住口鼻等。1.2.6直接接触物料的岗位在接触其他物品后必须进行消毒后 方可正常;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佩戴无菌手套。1.2.7外来人员必须按照着装规定更换白色大褂和鞋帽,在入 口处进行清洗消毒,由门岗监督员确认符合条件后方可进入。1.2.8

3、车间员工工作期间不得佩戴饰品、手表、戒指、留长指 甲、化妆等;长发束起,不佩戴假发等。1.3员工行为规范每次进出车间都要严格按照车间进出程序进行更衣、洗手和消 毒。1.3.2 在车间内或者洁净区内严禁进行修指甲、抠耳朵等不卫生行为。1.3.3非车间人员要进入车间,定要提醒穿戴完整、消毒完全后方可进入;私人物品不得带进车间。员工必须服从合理工作安排,尽职尽责作好本岗位工作,坚决 反对故意刁难、疏忽或拒绝上级主管命令或工作分配。、现场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生产现场禁 止吃食物、吸烟、看小说、报刊、聊天、听MP3、嬉戏打闹, 吵嘴打架,私自离岗,窜岗等行为,吸烟要到公司指定的地 方或

4、大门外。、作业时间谢绝探访及接听私人电话禁止带小孩或厂外人士在生 产车间玩耍或滥动设备、仪器,由此而造成的事故自行承担。2. 车间环境卫生、清洁规范2.1车间更衣室卫生管理制度2.1.1更衣室的过道必须随时保证清洁,门岗人员至少每班清扫 二次,下雨雪天应该增加清扫频率。2.1.2更衣柜、消毒洗手台、鞋架、镜子等必须保持干净清洁, 如果发现污垢门岗人员应立即进行处理。更衣柜表面,特别是上部不得有灰尘,更衣柜内必须干净、整 洁、干燥。(a) 更衣柜必须保持关闭状态,如柜锁损坏应立即上报维修, 损坏时间不得持续两天。(b) 更衣柜必须分配到人,贴上标签,如有变更车间负责人负 责标签的更换。(c) 更

5、衣柜里不得有除更换用的衣服以外的其他东西。2.1.4作业员工更衣柜的外清洁和管理人员、外来人员更衣柜的 内清洁由门岗负责打扫,作业员工更衣柜的内清洁由使用人打扫。2.1.5罚则:不按上述规定对更衣室进行清扫、清洁者,罚款20 元/次。2.2消毒液、洗手液管理制度2.2.1车间领取的消毒液和洗手液存放在带锁的柜子内,由班长 或其指定人员负责配制和添加,并作好“生产车间清洗消毒记 录”,现场巡检人员监督检查配制情况和消毒液浓度变化情况,品 控部负责收集、整理、保存“生产车间清洗消毒记录”。2.2.2手部消毒液浓度50ppm,鞋靴消毒液浓度为200ppmo2.2.3罚则:不按上述规定配置、管理消毒液

6、着,罚款20元/次。2.3食品加工作业员工更衣消毒规程进车间(a) 进入更衣室,将鞋脱下整齐地放在鞋架上,穿上胶鞋。(b) 到各自更衣柜前更衣。先戴好工作帽、口罩(低清洁区不用 戴口罩),然后穿上白色工作服(维修工、电工穿蓝色工作服),更 衣后头发不得外露,口罩应盖住鼻孔。(c) 更衣完毕后先用洗涤剂洗尽手上的污物,然后用清水冲洗, 洗手后在消毒液中浸泡至少20秒钟,再用清水冲洗,最后将手放 在烘干器下面烘干或用干手纸擦干。(d) 洗手、消毒完毕后从专用的鞋靴消毒池中经过,对鞋靴进 行消毒,员工不得跨越消毒池直接进入车间。出车间操作步骤(a)取下工作帽、口罩,脱掉工作服,挂在衣架上。(b)脱下

7、胶鞋,放在鞋架上,穿上私人鞋子。(C)出车间。2.3.3罚则:不按上述规定进行更衣、消毒者,每次处50元的罚2.4紫外线灯、灭蝇灯使用管理制度2.4.1紫外线灯的电源开关必须醒目,并有明显的标识,防止因 操作不当给人带来危害。2.4.2紫外线灯、灭蝇灯使用由班长管理,作业场所有人时,禁 止使用紫外线灯。2.4.3紫外线灯在每天员工下班时或在上班前定时开灯30分钟, 以保证杀灭作业场所的微生物。灭蝇灯可根据作业场所的苍蝇情况 确定使用时间。2.4.4罚则:(a) 未按规定使用紫外线灯、灭蝇灯,罚款10元。(b) 损坏紫外线灯、灭蝇灯者,照价赔偿并处罚款10元。2.5. 车间内部卫生规范2.5.1

8、车间出入口或工段出入口必须放置挡鼠板、灭蝇灯等设 备,防止有害鼠、虫进入车间。灭蝇灯需要定时进行检查和清除蚊 蝇,保证灭蝇灯干净。2.5.2随时保持车间下水道畅通,地面不得有积水。2.5.3生产前后所有工器具必须进行清洁、消毒,将设备与物 料接触部位进行彻底清洗。2.5.4随时整理设备四周环境卫生,保证环境的整洁,无暴露 尘土,破损处及时维修。2.5.5随时更换破损的车间顶灯或吊顶,定时进行卫生清洁。2.5.6所有原料、辅料、包材等不得与潮湿地面直接接触,避 免放在有滴水、漏油等的地点。2.5.7 生产过程中,不得进行切割、电焊等具有异物飞出的操 作。2.5.8 生产场所进行清洗过后,低洼处不

9、能存水,设备表面、 机械密封处不能存水。2.5.9生产区域地面、墙壁、管架、管道、楼梯等保持干净, 无异味、色斑、积水、灰尘等。2.5.10所有清洁用具定置放置,不得乱堆乱放。2.5.11车间内使用加工设备应易清洗,不准使用黄铜制品及含 铅、锌材料,严禁使用棉麻、竹木制品。2.5.12设备与食品有接触部件的润滑油必须使用食用油或食 品级润滑油,具有死角的设备应易拆卸,并进行清洗消毒。2.6. 与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程序加工设备的清洗消毒程序 班前:(1)表面碎屑清理除去用酒精消毒;(2)不宜接触水的设备:卫生清理擦干75%的酒精喷洒消毒;班后:(1)可接触水的设备:关闭电源用水刷洗(部分设备拆

10、开清理)75%的酒精喷洒消毒;(2)不可接触水的设备:关闭电源卫生清理擦干75%的酒精喷洒消毒;工器具消毒间消毒程序使用完毕的工器具:流动水冲洗 去除表面碎屑75%的酒精喷洒消毒;频率:循环使用时,每四小时清洗消毒一次,超过时间 重新清理。工作服清洗消毒工作服必须进行编号,专人专用,专人清洗和发放。所 有工人工作服禁止带出厂外清洗。一般清洁区与洁净区工装必须分 开清洗。流程:衣帽清水清洗加洗衣粉在洗衣机中漂洗二次并脱水100PPm 的消毒水浸泡约 10 分钟流动水中漂洗,至无“氯”味晾干或烘干衣帽折叠整体将装有洁净服的塑料袋放入专用的周转箱内,标明“已清洗”洗衣 工按不同洁净区将洗涤好的洁净服

11、送至更衣室灭菌备用。车间工作人员手部消毒程序:清水洗手-一洗手液洗手-一烘干75%的酒精喷洒消毒。2.7. 交叉污染控制2.7.1加工作业区分为与清洁作业区与一般清洁作业区,并予 以标识。272不同清洁作业区的员工不得随便串岗,以免交叉污染; 所有工器具不能交叉使用,加工工艺设计不能产生交叉污染。2.7.3明确人流、物流、水流、气流方向2.7.4人流一一从搞清洁区到底清洁区2.7.5物流从不造成交叉污染,可用时间、空间分隔2.7.6水流-一从高清洁区到低清洁区2.7.7气流进气控制、正压排气2.7.8废水应直接流入废水池,专人管理,不定时疏通,防止 污水污染食品。2.7.9车间各种水管,使用完

12、毕后不能拖于地面上,应离地放 置。原料、半成品、垃圾严格分开存放,防止原料及污染物与成 品一起堆放,垃圾每班清理一次。3、生产过程管理3. 1、生产管理生产过程执行的质量文件由品管部负责编写,经公司主管 领导批准后执行。有关产品质量文件的编写,要参照国家、 部、省相关技术标准,以及国内外同行最高标准。已经批 准执行的质量文件是产品质量检验的基本依据。、生产厂长和各生产车间主管负责所有产品的生产组织、进度协 调、质量监督工作。各小组主管是各工序产品质量的第一责 任人,对全小组的产品质量承担直接责任。生产厂长是整个 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生产工序主要分为原料验收、前 处理,清洗、消毒、切割和烘干

13、工序。原料验收是指按工艺 技术文件要求准备合格的、能正常生产的各种原材料,由供 应部和车间收购管理负责。 其他工序全部由生产车间负 责。、生产人员的所有生产作业必须按品管部制定的生产作业指导书程 序进行。要严格按照工艺技术文件的技术要求,抓好产品质 量。出现质量问题要追究当时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要将生 产质量计入个人和部门考核。、各车间主管根据公司下达的 生产计划按岗位和能力分配生产任务。生产人员在进行生产 作业时,应认真填写相应的记录表。、各车间主管可以 根据各生产小组任务完成的情况调整生产力量,各生产小组 之间要加强沟通,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生产人员根 据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质量要求进

14、行生产作业,上第一道工 序完成时应及时自检,自检合格向质检员申请工序完成检验, 检验合格方可流入下道工序。车间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排产, 根据车间设备状况和人员,精心组织生产。生产质量工作分工 不分家,各生产车间须完成车间日常生产任务,并保证质量。3.2、质量管理、各车间应严格执行工艺标准和程序文件中关于“各级各 类人员的质量职责”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工作。在工作前仔细阅读作业指导书,员工如违反作业规定,不论是故意 或失职使公司受损失,应由当事人如数赔偿(管理人员因管 理粗心也受连带处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工艺规程 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产品生产工艺或操作

15、方法。否则,造 成工伤事故或产品质量问题,由操作人员自行承担。3.2、4对关键过程按程序文件和相关的作业指导文件的规定 严格控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使 质量始终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3.2、5认真执行“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专检),操作人员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做到自检,检查合格后,方能转入下工序。3.2.6车间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 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严格划分“三品”(合格品、返工品、废品)隔离区,做到标识 明显、数量准确、处理及时。3.2.8、生产时如果遇到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等不符合规定,有权报 告上级处理。如继续生产造成损失,后果将由车间各级负责 人负责。3.2、9、在生产过程中合格品、不合格品、次品必须分清楚,必须做上明显标志,不能混放。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料, 不得随意乱扔物料、工具,掉在地上的物料按照落地料处理 办法进行处理,不得直接进入生产线。、加强现场管理,随时保证场地整洁、设备完好。每班对烘箱底部 清理一次,确保干净卫生,防止发生二次污染,生产后的边 角废物及公共垃圾须清理到指定位置,倒放在指定的垃圾处 理点。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