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1-2章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5134427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基础1-2章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会计基础1-2章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会计基础1-2章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会计基础1-2章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会计基础1-2章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基础1-2章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基础1-2章知识点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总论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一)古代会计阶段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奴隶社会就已出现“会计”一词。在当时的基本含义是“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在宋代,官府中的管吏报销钱粮或办理移交,要编造“四柱清册”,实行“四柱结算法”。(二)近代会计阶段一般认为 ,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即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三)现代会计阶段成本会计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

2、管理会计的形成并与财务会计相分离,是现代会计的开端。一般认为,现代会计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二、会计的概念及特征(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经济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二)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企业的日常核算还需要选取一种货币单位作为记账本位币。我国的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方法是反映和控制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体系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会计预测、决策方法。(2)会计核算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

3、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这七种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3)会计检查方法。一般包括核对法、审阅法、分析法、控制计算法等、(4)会计分析法。一般包括比较法、比率分析法、连环代替法等。(5)会计控制法。一般有政策与制度控制、计划和预算控制、定额控制等。3.会计具体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4.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管理活动。三、会计的基本职能(一)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量、报告,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二)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

4、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的功能。(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1.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密切相连、相辅相成的关系;2.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3.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会计核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除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一)会计对象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

5、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就是能用货币表现的各种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主体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等过程。资金的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6、4.资本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一般认为,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应该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

7、作为会计主体。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期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法规定,我国企业的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按年度划分,以日历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月度。(四)货币计量在选择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同时,还

8、应当假设所选择的货币的币值或代表的购买力是稳定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二、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的基础要求为: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

9、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第三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补充知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一、可靠性(真实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的信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有用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三、可理解性(明晰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

10、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四、可比性主要包括两层含义:1.(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能随意变更。2.(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如,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售后回购。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七、谨慎性企业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

11、负债或者费用。例如: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等。谨慎性的应用也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这里包括三层意思:(1)及时收集会计信息;(2)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编制财务报告;(3)及时传递会计信息。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知识点总结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要素,是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对会计核算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1.我国企业的会计要素按照性质分为资产、负

12、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收入-费用=利润);2.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因为它们反映企业资金价值运动的静止关系,所以又称为静态的会计要素;3.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因为这三个要素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价值关系,所以又称为动态会计要素。【提示:与第三章会计等式联系】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某一日期(时点)的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称为静态会计要素;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是会计上的第一等式。2.收入-费用=利润是某一时期的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称为动态会计要素;反映企

13、业的经营成果;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是会计上的第二等式。(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资产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企业虽然对其不拥有所有权,却能够实际控制的,比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也应当确认为企业的资产。(3)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符合上述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第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

14、能够可靠地计量。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出售或者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2.负债 负债又称债权人权益,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可能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

15、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2)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第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第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余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按照偿还期长短,可以将企业的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等。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企业所有者权益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