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蚂蚁教学案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513285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逗蚂蚁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逗蚂蚁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逗蚂蚁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逗蚂蚁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逗蚂蚁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逗蚂蚁教学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逗蚂蚁教学案例一、设计理念:语言活动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不仅是美的获得,也是情感的一次体验。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那么小班的幼儿才能在轻松愉悦的基调下获得体验。我以小蚂蚁这一幽默感、善良、小朋友喜欢的动物形象为线索,采取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明快的节奏,通过画面从而展现出小蚂蚁的心理活动。有趣的情节画面,能触动幼儿的感情,扣住幼儿的心弦,使幼儿兴奋。二、教材简介:逗蚂蚁是一首短小、有节奏的儿歌,教学此类儿歌不仅能培养幼儿记忆力,丰富幼儿的词汇,同时还能给幼儿一个大胆表现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自信心,易于小班幼儿接受、理解、记忆,对于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语言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

2、时对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小的效果。三、幼儿情况分析:小班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表现在词汇量少、对词义理解层次浅,言语以简单句为主,在认知发展中,以无意注意为主,新奇、有趣、可活动的物体易于引起幼儿的注意。因此,在故事教学中,选择短小的故事便于幼儿理解,并且运用直观法和操作法,让幼儿在直接的观察、比较中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游戏化得学习,幼儿和老师进行互动,幼儿情景表演,提高兴趣。四、教学目标设计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指导幼儿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熟悉儿歌中间段的内容。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用的不同碗筷、饭菜等名称,并尝试更换儿歌

3、中原来的词,会仿编儿歌,能有效发挥幼儿的想像力。本课的情感目标是让幼儿乐意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活动中积极说话、积极地和老师或同学交流,培养学生学习儿歌的兴趣,让学生乐意参与课堂活动,乐意与周围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大胆说出自己仿编的儿歌,从而锻炼其口语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本身就是饭菜和搭配的碗筷等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以实物出示让孩子们都更清楚明了的看见儿歌里要出现的物品,让大家都可以直观的明白儿歌的意思。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谈论事物,既尊重了幼儿的个人情感,又达到了交往教育的目的,并能更准确的体验知识语言。真是一举三得。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活动一、 导入课题,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4、。1、互相问好。宝宝们,今天我们小二班来了两位小客人。瞧!谁来了?(出示蚂蚁妈妈)(配师:我是蚂蚁妈妈)我们一起向蚂蚁妈妈问好:蚂蚁妈妈好!又有谁来了?(再出示蚂蚁宝宝)(配师:我是蚂蚁宝宝)我们也向蚂蚁宝宝问好:蚂蚁宝宝好!2、示范念儿歌。小朋友,你们知道蚂蚁妈妈和小蚂蚁来我们班干什么呢?刘老师来问问看啊!(老师问:蚂蚁妈妈,你们来干什么呀?配:我们来表演一个节目。)哦,要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想看吗?(想)那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地看一看,听一听。(配班老师念儿歌)哦,原来蚂蚁妈妈和蚂蚁宝宝给我们表演了一首儿歌。那儿歌里说了什么呀?(幼儿听到什么就回答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的两人对话表演,激发幼

5、儿学习兴趣。二、 学习儿歌,进一步理解体验儿歌。1、原来是蚂蚁妈妈叫小蚂蚁来吃饭,那蚂蚁妈妈到底说了什么,蚂蚁宝宝又是怎么问的呢?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听。(配师念儿歌)2、提问:蚂蚁妈妈说了什么?(小蚂蚁来呀来,快快来吃饭)我们一起来帮助蚂蚁妈妈叫一叫蚂蚁宝宝。逐步说出每句儿歌。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图片让幼儿直观了解儿歌内容,并通过师生对话引出儿歌的全部内容。三、 运用多种形式完整念儿歌。1、我们小二班的宝宝本领真大,把儿歌的内容都说出来了,真棒!让我们看着这些小图片完整的念一念儿歌。这首儿歌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逗蚂蚁”。让我们再来用好听的声音念念这首儿歌。2、宝宝们,你们想不想做小蚂蚁呢?那

6、我们一起来做蚂蚁宝宝,和蚂蚁妈妈一起表演,好吗?(请配班做蚂蚁妈妈)再换:主班做蚂蚁蚂蚁妈妈,幼儿做宝宝。3、这几只小蚂蚁吃的真香呀,请你们来当蚂蚁哥哥和姐姐,叫小蚂蚁们来吃饭。这边的宝宝做小蚂蚁,准备好了吗?(将幼儿分成两组表演儿歌,然后交换。)设计意图:分角色表演能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让幼儿喜欢说儿歌。四、 启发幼儿进行创编。我们吃了好多的白米饭和炒青菜,让我们来换换口味。你还想吃什么饭?什么菜呢?(如果孩子创编不出,就看老师创编好的图片)刘老师想吃蛋炒饭,炒白菜(出示图片)你们想吃什么饭呀?什么菜?设计意图:让幼儿自己做主,创编儿歌内容。五、 结束部分,与客人老师互动宝宝们,你们吃了这么

7、多好吃的饭菜,摸摸肚子饱了吗?可我们身后的老师们还没吃饭呢,我们叫老师们来吃饭吧!我们要先问一问老师们想吃什么饭?” “老师们快快来,。”与台下老师互动。“小蚂蚁吃饱了,老师们也吃饱了,让我们一起出去活动活动吧!”幼儿跟随教师走出教室,结束活动。教学反思:儿歌“逗蚂蚁”充满了天真烂漫的情趣、有活泼可爱的幼儿形象,通过孩子与蚂蚁的交往,构成了完整的逗蚂蚁的画面。儿歌采用了传统的问答调的表现手法,交织出人物形象和蚂蚁形象交往的内容。问话短,答话简洁,节奏明快。问句和答句的末字相同,押韵上口。读来如竹筒倒豆,朗朗上口,悦人不已。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分成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产生兴趣,通过猜一猜:“小朋

8、友,你们觉得它是谁?”。用猜想形式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再通过喊一喊,逗一逗,设计了情境“逗蚂蚁”,引导幼儿充分展开想象,理解儿歌内容,并熟悉儿歌句式“ 蚂蚁来呀来”。第三环节我改变了以往单一模式的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儿歌。这个环节中,我抓住了儿歌中的“嘿哟嘿哟搬得欢”,启发幼儿分别对“黑哟嘿哟”与“搬得欢 ”进行联想,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加深了幼儿对蚂蚁体型小、力气小的印象:二是发挥了移情作用,让幼儿明白有了好东西与他人分享是快乐的事。但是课堂中,我并没有很好得去让幼儿懂得好东西要与他人分享,把握度和预设还不够。在活动开展中,我加入了幼儿情景表演,对于小班年龄段来说年龄小,较容易进入游戏情境,但主动性往往不够,因此我也参与了进去,活动顺利进行。 刘嘉琪_2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