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结构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13194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124 大小:5.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楼结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教学楼结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教学楼结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教学楼结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教学楼结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楼结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楼结构设计(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完美WORD格式十堰市张湾区实验中学教学楼结构设计摘 要本次毕业设计是设计一栋中学教学楼,其中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本教学楼共五层,层高3.9米,建筑面积4227.30,建筑总高度为19.5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整个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建筑设计部分,首先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设计任务书确定初步布局,包括空间的整体形态及室内的空间布置等,然后根据使用的材料、做法等,进一步确定整体的布局、尺寸,以及平面、立面、剖面图等。结构设计部分,首先根据建筑设计以及其工艺要求,确定柱网以及一榀框架进行设计计算。确定计算简图,计算框架所承受的荷载,

2、其中包括恒载、楼面(屋面)活载,在此基础上计算框架的内力,以及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关键词: 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 内力计算Shiyan District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Teaching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AbstractMy graduation project is a teaching building for middle school, which includes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tructural design. This building has f

3、ive storeys, each storey being 3.9 meters. It covers an area of 4227.30, and the total height is 19.5meters. We adopt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l framed structure. The classes of seismic for the building rates 3 and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is 7 degrees. My whole design is made up of two pa

4、rts,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tructural design. As for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ed on its using function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I first confirm the preliminary layout, which consists of integral form of space and indoor spatial arrangement etc. Then I determine the overall layout, measuremen

5、t and the ichnography, elevation and cutaway view and so on in accordance of the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use. When it comes to the structural design. First, I determine the column grid and single frame, design and calculate on the basi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fter the

6、design, I can determine the calculation diagram and calculate the frame load, which includes dead load, live load. Based on that, I calculate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frame. I also make the calculation of the internal force on vertical load by two bending moment distribution method.Key Words: archi

7、tectural deign; structural design; the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目 录1.1工程概况11.2设计参考资料11.3地区水文地质资料11.4地区地震效应及场地状况11.5主要材料的选用22结构方案与布置32.1结构方案32.2柱网布置及层高32.3 梁板柱尺寸的确定3 横向框架梁尺寸的确定32.3.2 纵向连系梁4 板厚4 框架柱尺寸的确定43结构横向框架计算简图63.1 轴线图63.2 梁、柱线刚度计算63.2.1 梁的线刚度63.2.2 柱的线刚度64荷载计算84.1恒荷载计算8屋面框架梁线荷载计算8楼面恒荷载标准值9屋面框架柱

8、集中力G及偏心弯矩M10楼面框架柱集中力G及偏心弯矩M13计算榀框架恒荷载分布计算简图174.2活荷载标准值18屋面及楼面活荷载取值18屋面及楼面框架活荷载标准值18屋面及楼面框架节点处活荷载集中力标准值(柱顶)19屋面及楼面活荷载实际荷载总值及跨中弯矩19框架活荷载布置计算简图214.3风荷载标准值22地区资料及计算公式22各层风荷载计算234.4水平地震力标准值23重力荷载代表值23结构自振周期26各层地震作用285荷载作用内力计算315.1竖向恒载作用下内力计算31梁的固端弯矩31框架节点弯矩分配系数32弯矩分配、传递33弯矩图33剪力图及轴力图355.2竖向活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36梁的

9、固端弯矩37框架节点弯矩分配系数37弯矩分配、传递39弯矩图39剪力图及轴力图415.3水平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425.4水平地震作用下内力计算456荷载组合496.1梁、柱控制截面496.2内力组合的种类49非抗震设计时的组合49有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506.3框架梁的内力组合及调整50梁端弯矩的调幅50梁端内力的调整516.4框架柱的内力组合及调整557框架梁柱截面设计607.1框架梁截面设计60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60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627.2框架柱截面设计65选取最不利组合66框架柱边柱正截面设计67框架柱边柱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72框架柱中柱正截面设计73框架柱中柱斜截面抗剪承

10、载力计算788板配筋计算808.1屋面板设计808.2楼面板设计829基础设计869.1内力标准组合869.2基础梁的设计869.3A柱独立基础设计86荷载计算86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87基础立面尺寸的确定88基础配筋计算899.4B柱独立基础设计92荷载计算92独立基础底面尺寸确定92独立基础立面尺寸确定93基础配筋计算94结 论98参考文献100致 谢101附录1 外文参考文献(译文)102附录2 外文参考文献(原文)109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1 结构设计基本参数1.1 工程概况 十堰市张湾区实验中学共5层,属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物平面造型为长方形。总建筑面积4800m,层高为

11、3.9m,建筑物总高为19.5m,室内外高差0.6m,总长46.2m。总宽18.3m,其他的轴网尺寸详见平面简图。该建筑抗震等级为三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环境类别为一类,场地类别为B类。1.2 设计参考资料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基础工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10) 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建筑图集 (11ZJ001)1.3

12、 地区水文地质资料1.该建筑位于城市市区,场地较开阔,周围无相邻建筑,自上而下土层分布情况为:(1)杂填土:主要为煤渣、石灰渣等建筑垃圾,分布稳定,厚0.5m;(2)淤泥:分布不均匀,厚0.3m;(3)粘土夹碎石:厚0.4m,承载力特征值300kPa,可为持力层;(4)粘土层:可塑性较好,稍湿,密实,厚m,承载力特征值300kPa。最下面为基岩。地下水位较低,无侵蚀性。2.气象资料(1)基本风压:;(2)基本雪压:1.4 地区地震效应及场地状况建筑物所在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类,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的建筑场地。1.5 主要材料的选用框架梁、柱主筋采用HRB400()级钢筋,板及框架梁

13、、柱箍筋采用HRB335(8)级钢筋,基础底部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框架梁、板的混凝土采用C30,柱采用C35,基础采用C30。材料的设计值: 表1.1钢筋材料设计值 单位:HRB335300300HRB400360360 表1.2混凝土材料强度设计值 单位:C3014.31.43C3516.71.572 结构方案与布置2.1 结构方案本设计采用横向框架为主要承力体系,承受竖向及水平荷载,纵向用纵向连系梁(贯通整体现浇)形成纵向承力框架,承受纵向水平荷载。2.2 柱网布置及层高图2- 1 框架平面柱网布置2.3 梁板柱尺寸的确定说明:对于本建筑层数较少,总高度不大,为施工方便,采取各层梁板柱尺寸相同,材料相同。 横向框架梁尺寸的确定边跨:(AB、CD跨)L1:,取h=600mm , 取b=250mm;中跨(BC)L2:可不遵从梁高、梁宽系数。 因为与相近,且不宜; 但不宜小于300,且不宜小于4; 。所以取h=450mm,所以取b=250mm。 纵向连系梁可按,取h=400mm,由于b不宜小于240mm,取b=250mm 板厚板厚宜同层一致,,按双向板布置。 楼面板:,又因为,取板厚为100mm。 屋面板:,又因为,且屋面板厚度宜取大于楼面板厚度,取板厚为120mm。 框架柱尺寸的确定为施工及管理方便,边、中柱尺寸取相同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