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5130360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1读下面两句话,根据拼音写出相对应的汉字。(4分) (1)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o) 热了,使(tin ) 静的 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2)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wng) 下 断言,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bin) 诉的动物。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2分)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并在全国成散发之势,迄今已经夺走了数十条生命,一时间人们谈“禽”色变,餐桌上少了禽类食品。 据实验,H7N9型禽流感病毒在60

2、摄氏度以上的水中,几分钟内即可杀死,所以禽肉只要煮熟、煮透,就没有任何危险。当然,我们也不能够掉以轻心,不论是不是在禽流感爆发期间,都要注意卫生,不 接触可疑动物,避免食用不洁食品。 其实,对禽类食品你都不必过于忌讳。 鸡蛋也是,只要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在食用时烹调加热充分,一样是安全的。 A B C D3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 (1)山际见来烟, 。 (吴均山中杂诗) (2) ,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3) ,青山独远归。 (刘长卿送灵辙上人) (4)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表达了故友重逢但今非昔比、时世沧桑之感慨的诗句是“ , ”。 (5)木兰诗中“ , ”细腻传神地表现木兰身

3、为青春 少女的爱美之心。4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山海经内容包罗万象,主要记述古代地理、动物、植物、矿产、巫术、宗教等, 史也包括古、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记载了一些神话寓言故事,其中“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故事,人们耳熟能详。 B丑小鸭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这则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执 着自己的梦想,始终不屈的奋斗,梦想就会照进现实。 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D课文社戏通过“我”和少年伙

4、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 述,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童年生活经历。这篇课文被收录 在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2)高尔基童年中阿廖沙最好的朋友“小茨冈”是怎么死的?( )(2分) A外祖父家的的染坊失火,小茨冈毫不畏惧冲进火海里,从里面一次次抱出盛满硫酸盐的瓶罐,结果被烧塌的房梁砸死。 B阿廖沙的两个舅舅强迫小茨冈扛着橡木十字架去坟地,路上意外绊倒被压在十字架下,因失血过多而死。 C大舅米哈伊尔喝醉酒闹事,拿着粗大的木棍砸门,外公纠集了两个房客及酒店老板的妻子对付他。小茨冈过来劝架,却被大舅失手打死。 D小茨冈有一手染布的好技术。两个舅舅想把小茨冈拉

5、过去自己另开染坊,但担心小茨冈不和他们不合作,反而去和外祖父开第三个染坊,两人就合计把小茨冈骗到山上遭毒蛇咬死。(3)在昆虫记的描述中,有种昆虫,它总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 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所以,它会在敌人面前虚 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实行周旋。这种 昆虫是:( ) (2分) A狼蛛 B蟋蟀 C螳螂 D蚱蜢5综合性学习。(6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持续提升。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还不相适合。七年级(1)班举办“文明旅游”的语文综合活

6、动,请你完成以下活动。(1)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并揭示它的讽刺意义。(4分)亲爱的,多拍几张!千年古树画面内容: 讽刺意义: (2)2013年5月24日晚,网友“空游无依”发表一条新浪微博,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空游无依”表示这是他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微博发出后,舆论引起轩然大波。请你也写条微博,谈谈你对“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的看法。(80字左右) (2分) 二、现代文阅读 (25分) 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613题。(一)情在高处(15分)大约七米的距离。我紧握着枪托,手心里渗出了一把汗。小心地深呼吸一口山间

7、潮湿的空气,努力把狂跳的心稳定下来,又取下眼镜仔细擦了擦。已发了誓,不击中它今生就不再摸猎枪。 那是个骄傲的家伙。尖曲的喙,强硬的躯,乌黑而微泛莹绿的羽。脖边还围着一圈浅褐色的纹锦,就像古希腊勇士的桂冠。他昂首站立在那岩石上,扇起的翅膀嵌在白蒙蒙的天空上面,于是属于鹰族的野悍与霸气变展露无疑了。我看不到它的眼,它正盯着自己爪下的猎物。一定是个年轻的家伙,这岩鹰! 我突然感到有股热血在胸里面沸腾了起来,它正全神贯注地撕扯爪下的猎物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那是一只雏鸡。 它突然昂起头来高叫了一声,清凉的鸣声回荡在山峦与苍穹之间。这才是真正的鹰之唳!那被霞光镀了的剪影,不啻为一座真正的力与美浑然天成的伟大雕

8、像。我心里忽的一动,枪在中途停住了。它居然对爪下的美味只撕不吞!我突然奇怪的发现!它已把一切都完成了,天是如此的蓝,风又变得如此的清。它蓦然欣喜地高叫了两声,拍拍翅膀,消失在岩边。我一下子从震撼中清醒过来,心里一阵难耐的懊悔。但那心中的问号依然盘旋脑际:这冷酷与嗜杀成性的鹰竟会弃猎物而去?我刚要失望地起身,突然从天空传来一声熟悉的鹰鸣。急忙伏下,心又狂跳了起来,紧盯着声音传来的地方。是它!只不过还携了一只鹰来。我以为是它的爱侣,但仔细观察之后,发觉自己错了。那是只苍老的岩鹰,很老了。它的羽毛在阳光下灰蒙蒙的,且脱落了不少,好像还受了重伤,一只翅膀耷拉着,脚无力地圈成了一个“”形,它的脖子转动也

9、很困难,也许根本就不能转动。年轻的鹰把它轻轻的放在向阳的岩石上,然后叼起猎物,一块块的喂它。 我静静得看着,托枪的手悄然垂了下来。 年轻的鹰在笨拙地喂着,显然它只习惯大力地撕扯暴吞,做这种温柔的动作还笨拙得可爱。它的大喙不时错过老鹰的嘴,有时还忘了松开。但老鹰自始自终都在安详地接受着,那半阖的眼中,流露出的也全是爱和满足。 天很蓝,风很清,我的眼睛开始潮湿。 年轻的鹰每喂完一口都忍不住发出一声欢叫。有好几次,老的鹰把嘴闭上了,不肯张开,只用慈爱的目光望着它。但它都轻轻啄开老鹰的嘴,那分明还带着少年的任性和撒娇!是的,它明白母亲(或父亲)的心,尽管它也确实很饿了,有好几次叼在嘴里的肉差点本能地吞

10、下去;尽管再找到如此鲜美的野味已很不容易,但它宁愿去喝涧里的水充饥,也不肯吃一块给母亲(或父亲)的食物。我的泪开始大股大股地往外涌,我不敢站起身,生怕惊动了那深情的两代鹰。我只有用泪水模糊了的眼,定定地望着那正紧紧依偎着晒太阳的两只鹰。不看那美丽的流云,也不听那柔歌似的松涛。6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情感也在发生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4分)情节发展发现岩鹰 看岩鹰喂食情感变化 震撼好奇、失望7文中划线的句子描写了“天蓝风清”的景色,其作用是什么?(2分)8阅读下列句子,回答句末括号中的问题。(6分) (1)那是只苍老的岩鹰,很老了。它的羽毛在阳光下灰蒙蒙的,且脱落了不少,好像 还受

11、了重伤,一只翅膀耷拉着。脚无力的圈成了一个“”形,它的脖子转动也很困难, 也许根本就不能转动。(这句话着力描写老岩鹰的外貌形象,请结合上下文,说说这有 什么作用?) (2)是的,它明白母亲(或父亲)的心,尽管它也确实很饿了,有好几次叼在嘴里的 肉差点本能的吞下去;尽管再找到如此鲜美的野味已很不容易,但它宁愿去喝涧里的水 充饥,也不肯吃一块给母亲(或父亲)的食物。 (这句话描写了年轻岩鹰喂食老岩鹰 的细节,极富感染力,请你品味其表达效果。)9请谈谈你对题目“情在高处”的理解。(3分)(二) 人生的极昼 (10分)如果给你一个选择题,让你选择:南极考察人员在南极生存的最大威胁是什么?冰川、寒冷?还

12、是食物、极昼?相信很少有人选择极昼。毕竟在大家的意识里,在南极,皑皑的冰川、极度的寒冷和急缺的食物一定是考察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但事实上,南极考察人员的最大挑战并不在于这些,而是那里的极昼。所谓极昼,就是太阳终日都出现在地平线上的一种自然现象,一般只会出现在夏季和 冬季。当南极出现极昼时,北极就是极夜,反之一样。 一位南极科考专家说,在南极,每当出现极昼时,没有了黑暗,也就没有了日期,工作人员连续几十天都生活在金灿灿的阳光下,人的生物钟一下子就彻底紊乱了。你困顿,你疲倦,但除了昏迷,你怎么也睡不着。因为人们都习惯了在夜晚的黑暗中睡觉,一旦失去了黑暗,那四周皑皑白雪和灿烂阳光交织折射出的亮度让人

13、很难闭上眼睛,即便你能睡着几分钟,也犹如在煎熬。因此在南极,遭受雪崩和意外伤害的人数,远没有被极昼造成伤害的人员多。极昼让人筋疲力尽,让人精神焦虑,让人神经系统紊乱,让人在整个南极大陆无处藏身,焦虑,烦躁,让人疯狂。 为了度过极昼期,考察人员做过很多尝试,包括加厚帐篷,增强帐篷内的阴暗度,甚至实验过在冰川和积雪下穴居等,但结果都不理想。凡是到过南极经历过极昼的人,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见到夜色,见到黑暗,这是他们生命的渴求。 渴求黑暗,黑暗成了生命的急需。如果没去过南极,是怎么样也体会不到的,这说来也匪夷所思。但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经历过极昼现象,有时苦难像皑皑白雪一样直刺你的眼,有

14、时幸福又像灿灿阳光一样紧逼你的心内。所以对待人生中的那些坎坷、磨难,抑或好运、甜蜜都应该坦然处之,它们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昼夜,缺一不可。10文章开头设置选择题,并说“相信很少有人选择极昼”,其作用是什么?(2分)11“在南极,遭受雪崩和意外伤害的人数,远没有被极昼造成伤害的人员多”,极昼会给人造成哪些伤害?(3分)1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为了度过极昼期,考察人员做过很多尝试,包括加厚帐篷,增强帐篷内的阴暗度, 甚至实验过在冰川和积雪下穴居等,但结果都不理想。1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丰富的含义?(3分)三、文言文阅读 (20分) 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421题。 (一) 孙权劝学(10分) 初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