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聊城特殊儿童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112194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山东聊城特殊儿童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关于山东聊城特殊儿童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关于山东聊城特殊儿童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关于山东聊城特殊儿童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关于山东聊城特殊儿童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山东聊城特殊儿童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山东聊城特殊儿童的调查报告(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山东聊城特殊儿童的调查报告第一篇: 关于山东聊城特殊儿童的调查报告作 者: 张明月单 位: 教育科学学院xx级2班实践单位: 聊城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实践xx年8月25日关于山东聊城特殊儿童调查工作的实践报告 一、概述他们从降临到这个世界的那刻起,就注定无法像普通孩子那样享受童年的快乐, 特殊儿童 从那时起就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让我们听到以后心中不免有丝丝心痛。残疾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然而他们由于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压力,他们内心难免有自卑之感。为了给予这群可爱却不幸的孩子关心与爱护,帮助孩子们克服内心的自卑,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xx级2班的同学们在 情系特殊

2、儿童 的活动主题下,带着深深的一些小礼品和深深的祝福来到聊城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陪孩子们唱歌、跳舞、折纸、聊天,共同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端午节。这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不仅激发了我们内心的爱心,让同学们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也让特殊儿童们感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与祝福,树立了对生活的信心与热情。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1.从自身来看: 首先激发自己内心的爱心,学会奉献,唤起自己的公众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与特殊儿童共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一天。其次让我们更好地学会感恩,学会怎样和孩子、成年人以及各国的人们交流与沟通,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再次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培养出对于各种实践项目的分析、策划、组织

3、安排和动手能力,以及一个团队整体的团结协作能力;实践过程中的各种突发问题更能锻炼我们的应变及适应协调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最后通过对当地孤儿院的老师和领导做一定的访谈,使我们能让更好地了解孤儿们的现状,和他们遇到的困难,以便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问题,同时能最大效率地利用各种资源来帮助他们,锻炼自我,服务社会。 从特殊儿童来看: 关爱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用我们的热情打动孩子们冷漠封闭的心,让特殊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丰富他们的生活;从自己做起,尽可能的教会孩子们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3.从社会角度来看: 提高大学生自身对慈善事业的了解,主动地坚持参加一些奉献爱心的活动,尽到自己所能及的

4、力量;增强人们对慈善事业的了解,激发起人们的爱心,让大家共同学会感恩,更有利于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关爱特殊儿童的群体中让社会中的人更多的关注弱势群体,唤起人间真情;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调查方法: 1、调查方法: 制定合理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询问采访有关从事特殊教育的教育人员,进行现场访问法;运用上网和读书的方法查阅并了解有关特殊儿童教育的工作现状;亲身去聊城市特殊教育中心了解和关心特殊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2、调查主题: 情系特殊儿童。 3、调查对象: 聊城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师生。 4、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了解了当地人员对特殊教育工作的认识与宝贵建议,给特 殊儿童送去祝福

5、和心灵的慰藉,了解掌握了特殊的生活和工 作现状。 四、调查分析: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前的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的对象主要面向聊城市特殊教育中心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由于聊城市特殊儿童教育中心采取的是封闭式管理,因此在进行调查之前活动的负责人首先要去和特殊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说明我们的来意,以争取到他们的同意,确定好活动的时间;查阅有关资料,制定合理的调查问卷。 2、调查中的基本情况: 8月25日教育科学学院11级2班的同学们按照约定时间来到了聊城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门口等待学校大门的打开,以开启我们这次爱心之旅,大门准时打开,我们携带着提前为孩子们准备的礼物见到了可爱的孩子们。我们首

6、先向孩子们做了自我介绍,与孩子们进行简单的沟通,让孩子们明白我们的来意,减少我们之间的陌生感。之后,我们又与孩子们进行了一些互动,我们与孩子一起进行折纸、捏橡皮泥、绘画等动手的活动,活动中孩子让我们大开眼界,给我们折出了一些漂亮的物品,还把他们亲手折的 心 送给我们。我们还给孩子们表演了现代舞、手语舞,弹奏了美妙的钢琴曲,孩子们非常开心。接着我们有通过纸笔和一些简单的手语动作与孩子们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深入了解孩子们内心的想法与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分享了他们快乐和一些简简单单的理想,帮助他们抚平内心的痛苦,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同时,我们也给孩子们分发了一些粽子、糖果和学习用品来表示我们的

7、心意。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只能与孩子们进行了短短两个小时的相处,最后我们与孩子们合影留念,以纪念我们这次爱心之旅。 3、调查后的情况: 针对这次活动我们每位同学都写了自己的活动感受和社会实践报告,积极向有关部门投稿,做好活动的后期宣传工作,以便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活动,了解并关爱特殊儿童。 总结: 特殊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花园里的 残苗 。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影响,他么智力发展迟缓,他们有的生活在自我封闭的环境中,有的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有的情绪无法自控,有的行动不便,甚至有的生活不能自理,在特教的这片园地里特教老师需要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淡泊名利、需要用十倍的艰辛,百倍的耐心去培

8、育这些孩子们。 (二)存在问题 1.中国残疾儿童数量多、80%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并且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建特殊教育学校一次性投资太大等。 至于针对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等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大陆目前仍为空白。这与美国100%的0-6岁残疾幼儿都接受到来自政府提供的早期教育服务和我国大陆80%的普通幼儿能入园接受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当前的残疾人中等及其以上教育残疾人中等及其以上教育是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继续和深化,是残疾人学习一技之长、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保证。目前全国的中等残疾人职业学校还不到50所、盲人高中仅2所、聋人高中仅

9、3所、专门招收残疾人的大专院校仅3所 。 4.当今普及特殊教育面临的问题在人类尚无法根本控制残疾的当今社会里,总有10%的人或早或晚逃脱不了残疾的怪圈,天赋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之人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而教育则是残疾人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社会的必由之路。 5.当前,我国缺乏独立的主专业的特殊儿童教育评估机构和统一的明确的特殊儿童教育体系评估体系。 民间文化问题 对残疾儿童以及残疾儿童的教育无知、怀疑。 由于缺少相应的知识,许多人怀疑盲、聋、弱智等残疾孩子是否能够因此,自然就不送孩子念书。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更多见。 认为读书无用论 这些人认为,普通儿童读书都找不到工作,残疾人念书又有什么

10、用。因此,也就不需要送到学校读书。 报应、遮掩论 这些人认为,生了残疾孩子是报应的结果,因此而产生遮掩的行为,不乐意孩子出门,更不乐意孩子读书。 认字即可论认为孩子读书能够认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这样,孩子还没有接受完完整的义务教育就可能辍学。 男女有别论 认为男女有别,男孩可以读书,女孩就算了。因此农村地区尤其是落后的农村地区的残疾的女童特别不容易有读书的机会。 经济困难论经济困难是许多残疾儿童家长拒绝残疾儿童入学的金字招牌。但是,只要不是挨饿,这个借口就不站不住脚。 7. 特殊教育存在的法律问题已有法律条文界定的特殊教育对象不统 一、范围较狭窄。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是盲、聋哑和弱智三类,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是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对象不统一。 同时,表面上看,残疾人保障法似乎比较全面地给出了特殊教育的对象,其实不然。就特殊教育的实际而言需要特殊教育的还包括大量的非残疾人,甚至包括一般智力超常儿童和特殊才能儿童。8 特殊教育管理的措施从经济投入和招生人数等一般教育经济学的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