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促进素质教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510604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促进素质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促进素质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促进素质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促进素质教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促进素质教育 科学飞跃开展,知识爆炸,人才素质不断进步。现代教育面临一场重大改革,急需使教育彻底从应试教育解脱出来,实现素质教育。而实现素质教育,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进步教学质量,就必须改良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电化教学,将对实现素质教育起到宏大促进作用。 一、采用形音教学,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关资料说明,人类通过视觉获得知识占83%;通过听觉获得知识占11%;通过嗅觉获得知识占3.5%。人对事物的承受、理解和记忆,首先来源于视觉和听觉的感受。详细生动形象的显现,能给人留下深入的印象。因为人的心理特点是由有趣上升到乐趣,再由乐趣上升到志趣。思维动力的产生正是来源于有趣乐趣志

2、趣这一程序。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新异事物,视觉的美感和立体形象都是使人产生兴趣的最正确触媒。传统的教学方法较呆板、抽象,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化教学,多是形音辅教。形音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极强的演示力和感染力。它可以把平淡的文字表述演化为生动的形象,通过形象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消费生浓重的兴趣。同时形音助教,能强化视觉和听觉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和稳定,记忆更为高效,思维更具有深度和广度。所以,课堂上应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适当运用影视手段辅助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课堂教学到达较高的程度。 二、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促进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负担进步教学质量 进展

3、课堂教学改革,向45分钟要效益,一直是人们所讨论和追求的。理论证明:采用电化教育手段从教学原那么、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上全面优化课堂构造,不但可以顺利实现这一目的,而且可以极大地进步学生的素质。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进入我国,各地校园网的不断建立,甚至联网,使过去传统教学中老师在黑板上进展知识传授这一形式受到极大的冲击,教育的高度信息化使学校网络延伸到任何地方,承受来自老师、知识座多方面的信息,原来的课堂,在地域上发生根本变化,CAI教室的建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问题,老师成为指导者和咨询者。老师备课、讲课也发生了变化,要大量考虑采用电化教育手段,运用得好,不但可以省时、省事

4、,而且可以提效。比方:在高考及会考复习时运用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一些教学软件,特别是物理、化学实验软件,不仅较好地完成复习任务,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进步复习效率和电脑操作程度。采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可以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更加有效、有序、有趣,而且还有助于教学三板块的建立。课外,电脑室、语言实验室开放,学生踊跃参加,这些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根底上,实现视、听、思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可以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活泼教学气氛,教学效果明显,为进步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运用电化教育手段改善实验

5、条件进步学生的科学素质 过去利用挂图、模型,只能观察到平面和静态,而且可见度小,学生的感性认识无法形成科学品质,如今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改变这种状况。比方,用256Hz的音叉附共鸣箱与投影器组合在一起,把音叉的两个叉股与投影器载物玻璃板平行且靠近,载物玻璃板上中间放小金属球或乒乓球。用橡皮锤敲一下音叉叉股,叉股端部侧面接触小球,小球被弹动,在听见音叉发声的同时,可在投影银幕上清楚地看见小球被叉股弹动的投影画面,形象地表现出音叉在振动。振动停顿,声音即消失。还有物理演示实验利用投影仪和投影电表使传统的挂图、模型,由静态转向了动态,立体感强,教学效果明显进步,不但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改革,而且大大加强了学生科学素质教育。教学投影片的制作,不但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改善实验条件,而且进步思维和动手才能。由于电化教育的采用,实验教学内容形象化、详细化,化死为活,化虚为实,从而加强了直观教学。 总之,电化教学能使传统教学表达缺乏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实际生活中不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形象的声画生动客观地表现出来,有利于进步教学质量。无论如何,现代的教育形式和手段总是为目的效劳的。今后在全面施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我们还要进步认识,加强探究和研究,强化理论,不断扩大范围,加大力度,进步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