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产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调查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10229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产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东北产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东北产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东北产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东北产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产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产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调查报告(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产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调查报告【华夏酒报记者/赵禹】东北产区是我国葡萄酒工业化酿造历史比较早的地区之一。1936年由日本人兴建的吉林市长白山葡萄酒厂和1938年成立的吉林通化葡萄酒厂就是最早利用山葡萄酿酒的酒厂。解放前夕,东北地区的葡萄酒生产处于停产状况,建国以后,东北地区相继成立了十几家葡萄酒企业,到1974年的总产量超过1万千升。但是,由于该地区冬季严寒,欧亚种葡萄品种大多数浆果不能充分成熟,因此,长期以来,该地区的酿酒原料受到局限,产品机构基本是单一的甜型红葡萄酒。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从1973开始,用山葡萄抗寒种质资源与不抗寒的世界酿酒名种进

2、行了杂交试验,在大规模山葡萄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选育出了产量高、品质优的左山一、左山二、双丰、双优、双红和左优红等山葡萄品种;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山葡萄种质资源圃,保存优异的种质800余份;研究出了山葡萄的合理密植、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化学调控、保花保果、无公害生产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山葡萄家栽大面积生产试验获得成功,突破了以绝对低温等值线为北界的不覆盖葡萄栽培区的界限,使我国葡萄经济栽培区推进到北纬,绝对低温的黑龙江边,为冬季严寒、无霜期短的北方地区建立不覆盖越冬的酿酒葡萄生产基地,提供了可行的经验。山葡萄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及朝鲜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用其浆果酿造的山葡萄酒呈宝石红色,鲜艳透

3、明,醇厚爽口,具有独特的果香和酒香,畅销国内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天然、绿色的消费。山葡萄酒因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口味及其养颜美容、保健的作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国内葡萄酒市场的迅速升温,作为我国葡萄酒重点产区的东北地区,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与其它产区不同的是,东北产区大多数企业及其产品都是以山葡萄为酿造原料,多以甜型酒为主;吉林省尤为突出,主要生产地集中在通化地区。目前,通化地区通过QS认证的葡萄酒企业有76户,还有12户企业正在积极申请办理中,总生产能力达到15万千升,全市酿造葡萄发展到5万亩,仅集安市葡萄栽培面积就达2.1万亩。自2002年以来

4、,通化市政府对当地葡萄酒企业发展过多过滥、不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等进行了多次整治,使山葡萄酒的生产和市场秩序有了一定好转,产品质量也有较大提高。除了通化地区以外,吉林省的吉林、长春、白山等地也分布着一批葡萄酒企业。黑龙江省葡萄酒企业较少,而且规模较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的中东部地区。辽宁省近年来酿酒葡萄发展速度很快,葡萄酒企业虽没有吉林省多,但也涌现出了一批五女山、亚洲红、东星、北国家园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随着葡萄酒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东北地区的山葡萄栽培面积也在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当地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吉林山葡萄栽培面积已经超过80000亩,黑龙江约16000

5、亩,辽宁约30000亩(不包括其它酿酒葡萄品种),这几个产地山葡萄均以双红、双优、公酿一号为主,新品种左优红也开始大面积栽培。一、东北产区发展环境评价(一)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饮酒消费需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葡萄酒作为世界上通畅性饮料,近年来在我国各酒种中发展速度比较快,市场需求每年都以两位数递增。山葡萄酒作为我国特有的葡萄酒种,其口感更加符合我国消费者的习惯,因此为具有这一资源优势的东北地区奠定了充分的市场基础,东北地区发展葡萄酒产业的条件较为优越。1、市场需求逐年增长。从19

6、97年到2006年,我国葡萄酒消费量从10多万千升增加到60多万千升。而我国人均葡萄酒年消费量还不足0.4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欧洲平均水平的1/120,距离国家有关部门预计的人均消费1.5升的远期规划相去甚远。 伴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葡萄酒的消费量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市场需求日益扩大。特别是葡萄酒高端市场异军突起,有力地拉动了葡萄酒生产与消费稳定增长,改善了葡萄酒市场结构和消费结构,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结构升级,行业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葡萄酒产量49.51万千升,累计增长18.10%。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可以预

7、见,未来中国葡萄酒市场将继续保持活跃的态势,成为中国酒类市场增长幅度较大的酒种之一。目前我国葡萄酒市场小,人均消费水平低,较低的消费基数与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等,决定了我国葡萄酒行业会保持快速增长。2、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和标准升级。为了规范酒类市场秩序,为酒类生产、经营创造一个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国家商务部先后制定并出台了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范、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国家质监总局在葡萄酒生产领域全面实行QS认证制度,一个对酒类产品实行生产准入和市场准入的体系初步形成,酒类市场竞争环境将大大改观。同时,即将于2008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葡萄酒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对葡萄酒的生

8、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困扰葡萄酒行业的乱象将得到遏制,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小企业将退出市场,为合法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这些有利于行业体系完善的标准、法规出台,都将对推动我国葡萄酒业的发展、促进市场快速成长、提高国产葡萄酒品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3、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是东北各地区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从目前情况看,酿酒葡萄栽培已经成为吉林、辽宁、黑龙江部分市(县、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当地政府采取反租倒包(为了集中连片栽植果树,乡、村等集体单位把已分散承包给农民的土地反租回来,经统一规划后,再租给农民经营)、葡萄酒企业采取订单等形式,既解决了农民增收又为各葡萄酒企业保证了生产原料。以吉林省临江市

9、苇沙河镇为例,该镇通过引资组建葡萄榨汁厂,企业以租赁农民土地的方式建立原料基地,推动了山葡萄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山葡萄1500亩,带动农户200户,全村靠土地租赁经营和打工,增收近800万元。东北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促进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当地一些政府本着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葡萄酒业,葡萄酒加工业已经成为吉林的通化市、集安市、柳河县、通化县以及辽宁省的桓仁县、朝阳市等地的重点支柱产业。吉林长白山、通化葡萄酒、吉林清木园、吉林天池、吉林吉康、辽宁五女山、辽宁亚洲红等企业还被国家或所在省确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东北部分地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酿酒葡萄的优势产区。在我国

10、东北长白山密林中生长的山葡萄,在温度低、无污染的独特生态环境中,为山葡萄的内在营养功能性物质的积累,为野生口味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造就了野生山葡萄酒的独特品质和口味。山葡萄酒中富含的糖、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250多种成分的营养价值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山葡萄酒中含有大量的原花青素和白黎卢醇等多种能防治心血管疾病作用的元素。山葡萄是我国特有的酿酒葡萄,过去主要集中在吉林省通化、左家等中高湿润地区。这些地区高温多雨,日照时数较短,晚霜发生频率高,因此在生产中易感霜霉病,易受晚霜危害,果实含糖量较低,酸度较高,产量不稳定,从而制约了山葡萄酒品位的提升和产业发展。为了探清山葡

11、萄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为山葡萄拓展优质产区提供科学依据,一些科研部门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证实,东北的许多地区都适宜栽植山葡萄,而且质量能够得到保证,目前栽培面积发展速度较快,总面积超过了10万亩,为这个地区大力发展葡萄酒酿造奠定了原料基础。葡萄酒是一种含有极复杂的营养成分的有机液体,又因葡萄品种和生产环境的差异,其糖、酸味物质、香味物质、色素、维生素、矿物质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较大,山葡萄酒与欧亚品种葡萄酒比较更有较大的差异。试验表明,山葡萄酒中氨基酸中氨基酸成分与欧亚种葡萄酒比较,山葡萄酒是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含量高的酒种;山葡萄酒中矿物质含量除钠外均比欧亚种葡萄酒高;干浸出物是葡萄酒的重要质量

12、材料,是特定葡萄汁含量的依据,与欧亚种葡萄酒比较山葡酒干浸出物高。山葡萄酒保健功能也优于欧亚种葡萄酒。由于酿酒葡萄品种与生长环境的差异,其功能性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很大,因此保健功能也不同。山葡萄白藜醇和黄酮类功能性化合物是欧亚种葡萄的23倍;野生山葡萄含有当今时尚的SOD成分(超氧化物歧化酶),对清除人体内过剩氧自由基、抗衰老方面有很强的功效;长白山山葡萄因特殊的地理区域和土壤质构成,使山葡萄酒中含有丰富的K、Na、Ca、Mg、Zn、Se、Cr、Ni等矿物质,特别是Mg、Zn、Se、Cr等重要功能性微量元素较高,因此保健功能显著。 山葡萄酒是世界葡萄酒中独树一帜的,是我国特有葡萄酒品种。山葡萄酒

13、是采用我国自有的山葡萄品种(野生山葡萄或经选育的家植山葡萄)为原料酿造的,同时,采用我国自己的传统工艺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制造。山葡萄酒具有野生山葡萄的典型性,有自然的色泽,自然的芳香,与欧亚种葡萄酒比更有中国葡萄酒的风格。东北长白山区葡萄在分类中属于东亚种群,在生物特性上由于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包括原产地的土壤、积温、日照、无霜期等特点决定了东亚种山葡萄与欧亚种葡萄的不同。山葡萄酸高、糖低、色浓、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及单宁等酚类化合物含量高,所酿出的酒色泽、香气、风格均与欧亚种葡萄酿出的酒不同,工艺也有差别。 所谓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是指在原料、品种及工艺上具有独特风格的葡萄酒

14、,山葡萄酒就具有这一特点,因此说,山葡萄酒是独具特色的民族产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会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才能抵御洋葡萄酒的冲击,丰富和灿烂中国葡萄酒的文化。另外,吉林的通化和辽宁的桓仁都已经通过了国家的原产地域保护认定,这为保护区内葡萄酒企业发展带来了利好。5、东北地区葡萄酒产业具有潜在竞争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人力成本、土地费用等的上升,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东北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国内葡萄酒重点产区的北京、天津、山东等地相比,更具发展优势。国家已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将辽宁、吉林、黑龙江今后

15、政策、资金、人才扶持列为重点地区。我国葡萄酒业较发达的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的压力,而东北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需要选择适应这一阶段的产业切入。葡萄酒所包含的葡萄栽植业与酿酒业分别属于第一、第二产业。发展葡萄酒业可以使第一、第二产业共同得到发展,因为葡萄栽植业的实质是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葡萄汁,而酿酒业有投入少产出多、积累快的特点,可以帮助步入工业化阶段的地区积累发展资金,解决就业问题,葡萄酒业的发展可以加快具有产业资源优势的当地工业化进程。东北地区地处国家老工业地区,多年的历史成因致使农村经济滞后,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16、价格低廉,且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经济自然条件能较好地满足葡萄酒业发展,只需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质量效益、市场营销为中心上来,东北葡萄酒业是一种较有竞争力的产业。(二)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葡萄酒属于快速消费品范畴,我国葡萄酒市场从世界范围看,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消费者消费理念还不成熟,葡萄酒行业本身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国外进口葡萄酒大举进攻中国市场,面临掌握世界葡萄酒标准话语权的国外诸多品牌,我国葡萄酒行业面临着竞争的巨大压力。目前行业还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控制机制,面临着不可忽视的问题。1、我国葡萄酒产业在国际葡萄酒产业格局中是“葡萄酒潜在消费大国”而不是“葡萄酒制造强国”。我国葡萄酒目前出口品牌和出口产品极少,附加值还很低,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几乎没有。同样容量的一瓶法国顶级葡萄酒的价值相当于我国目前最高档产品几十乃至上百倍。从国内情况来看,产品附加值较高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