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3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5098184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3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一、实施措施、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

2、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

3、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二、评价方法、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改正不足。、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目的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

4、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我班学生做好人好事的多了,打架骂人的少了,大多数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同学之间那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让人感动。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小学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二)在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们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们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新的

5、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

6、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我们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山区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

7、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我们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三)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一、实施措施、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

8、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9、,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二、评价方法、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改正不足。、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目的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我班学生做好人好事的多了,打架骂人的少了,大多数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同学之间那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让人感动。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第页共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