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509398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关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 当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次重要任务。也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的最大愿望和迫切要求。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增收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镇当前农民的收入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要采取什么对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本文试作浅探。 一、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原因 1、农副产品价格下降,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一九九七年以后,粮食产量逐年增加,而粮价

2、一再下降,一九九八年粮食价格是每担五十五元,九九年是每担五十三元,而二年至二二年幅度是在三十六元至四十元左右。这些数字表明,粮价下降的速度快于产量增长的速度。这是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没有抓好,运用新技术改善农产品质量、品种,提高价格、降低成本方面做得不够。我镇的山地开发种植优质水果进展缓慢,虽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达成了共识,但如何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遇到了不少难题。由于信息等服务工作跟不上,出现了盲目性和趋同性,造成了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供过于求,打击了农民参与农业结构,以及发展“三高”农业

3、的积极性。 3、农民收入渠道单一,来自于第二、第三产业的收入比重过小。农村和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都在减小。由于城市国有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造成下岗职工不断增加,城市安排再就业压力很大,更何况农民劳动力。如果剩余的劳动力找不到就业出路,农民增收会受到直接影响。同时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也严重滞后,直接影响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途径。 二、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1、必须加大力度调整农村生产布局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解决农民“种什么,养什么”的问题。要使农民增收,就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围绕“品种优化,规模调大,效益调高”来做文章。学习外县(市)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产品和农业产业化成果,以求加快我镇农业

4、产业化和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一是要调整粮食品种结构,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高产品种,提高粮食品种的优质率,提高效益。二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如我镇根据近几年的实践,比较适应种植台湾红茄、青瓜、荷兰豆、香芋等反季节蔬菜,适应市场的需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引导农民大搞山地开发,将荒山野岭开发种植优质水果,提高山地的利用价值。 2、搞活农特产品流通,切实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加快农村市场建设,畅通商品流通渠道,降低农业生产的交易成本。农村市场发育程度低,商品流通渠道体制不畅,最直接受影响的就是农

5、民的切身利益,农民不能及时地将自己生产的产品卖出,使家庭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实现其价值。加入to后,农产品“卖难”的矛盾可能加剧。我们要坚持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确立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鼓励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生产,进入流通领域。同时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的积极作用,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中介组织,使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相联系,妥善解决结构调整无从下手,农产品卖难,农业比较效益低等诸多问题。鼓励中介组织放开眼界拓展经营领域,从简单中介逐步向高层次领域延伸。同时二00一年度,我镇成立了一个农特产品流通协会,专门负责解决好我镇农产品在收购、销售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并根据各类农产品的不同特点和供求状况,采取相应的方式和步骤,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同时监督各个体老板在产品价格及收购质量等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合理。维护了种植户的经济利益,提高了经济收入,带动了农民发展“三高”农业的积极性。去年,据我镇农办统计,我镇种植水稻与“三高”农业面积的比例为比6,即种经济作物为60%,从而调整了农业生产布局,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