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华应龙教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5093134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华应龙教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听华应龙教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听华应龙教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听华应龙教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听华应龙教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听华应龙教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华应龙教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听华应龙教授的课,讲座有感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领导能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没有去之前就细细看了日程表发现有我最喜欢的,应说崇拜的数学名师华应龙教授的课和讲座,就等别的期待这次活动。因为在我没教数学之前就对华老师有耳闻。于是在去之前就做了一个小小的功课,在网上查阅的。华应龙,男,1966年6月出生,江苏南通人,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1984 年7月毕业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在职自学取得中文大专,本科文凭,后参加了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1994年破格晋升为南通市最年轻的小学高级教师,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2000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2、。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中师毕业生,江苏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讲课获的奖项举不胜举。他的教学录像。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400多篇文章,主编、 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先参加了“苏教版”(第一、二、三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和审定工作,后参加了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组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的编写(第八册主编)和实验指导工作(东北三省、内蒙片的负责人)。中国教育电视台曾多次播放其教学录像,中央电视台在 “当代教育”专栏;人民教育在“名师人生”专栏做了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报推出了“华应龙教育教学艺术系列报道”。 近年来,经常应

3、邀到全国各地上观摩课、做讲座,中国教育电视台曾多次播放这是他的著作我就是数学,又要出一本我不只是数学的著作也是中师毕业,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说实话有些好奇。但听了华教授的课和讲座彻底折服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华应龙的课到达了挥洒自如、出神入化的境界,充满智慧,充满创造性。一段小故事、几个啤酒瓶盖、一副扑克牌,在他那里都是绝妙的素材,都能变成一根魔杖,魅力无限。因而,学生们喜爱他的课,因为抽象枯燥的小学数学,变得那么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老师们喜爱他的课,因为原来看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学数学,变得那么富有内涵、美不胜收。专家喜爱他的课,因为他的智慧根源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充满了灵气却又是那么大气,

4、而不是耍耍小聪明、玩玩小噱头。我们这次听华老师讲的课找次品中。就有这样几句精典语录。学校就是学着笑”“学问就是学着提问”不问就是没学问,特级教师就是特别着急的教师“分数就是先分在数。(这句是在讲座中提到的,我个人觉得挺好的,学生特别易懂,说实话我在去年教五年级分数时就没讲好。所以我就把这句话记下来让其他老师借鉴一下,能用到最好,)课堂最美的风景在孩子的眼里”“思考着是最美丽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样的创造性正是表现在将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转变成了日常的教学行为。在他那里,数学真正成为人人需要的数学、人人喜爱的数学、人人身边的数学、人人自己的数学。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

5、为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艰难的,然而华应龙做到了,而且了无痕迹。教育理念并不是挂在他的嘴上,而是体现在他的每一个教学设计之中。他的每一个教学设计、每一个教学细节,都渗透了科学的教育理念。明明看来只是一个数学问题,可是仔细推敲,支撑它的却是教育公平、是教育民主、是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对人的尊重、是对美的追求难怪张奠宙教授认为他的教学案例可以作为经典,刘兼教授说他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资深记者李建平的系列介绍更是对其赞赏有加。他几乎到国内的每个省都上过公开课,而且都是好评如潮,可以说是火遍了大江南北,而这些课在华应龙那里却很是平常。他几乎每堂课都能让你拍案叫绝

6、,又能让你会心一笑。你会说亏他想得出来,但你也会说确实合情合理。你会感到妙不可言,而又回味无穷。其实,这就是教学的智慧,就是创造性,毫无疑问,这对于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学科的老师都是十分需要的。 华应龙的创造性来源于他对小学教育事业的挚爱,他爱他的学生,爱他的小学数学,他充满激情。为了他的孩子们,为了他的事业,他愿意殚心竭虑,千方百计,因而,他富有亲和力,一进他的课堂,就会被他感染、被他吸引,试想,这样的教师怎么会教不好学生呢?如果你研究一下华应龙,你就会理解他为什么会那么崇敬斯霞老师的童心母爱。还是华应龙自己说得好:“当今社会,信息多元、知识激增、学习终身,我们教师凭什么能够执掌人类的教鞭?唯

7、吾德馨!”一、华应龙的学生观 华老师的这堂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在课堂上几次提到的“面向同学论”、“面向说话的同学”等话语,“和发言的同学面对面”这是我以前一直忽视的细节,今天听了华老师的课和点评后,忽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的确,平时学生发言都有面向老师的习惯,然后看老师的脸色来判断对错。坐着的同学有的听,有的不听,课堂上更多的是师生互动,缺少的是生生互动。“和发言的同学面对面”则能较有效地弥补以前课堂中的不足,而且还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表现你对发言同学的尊重,能培养有效倾听的习惯,而且通过面对面交流还能培养学生的大气、自信,明白了这点,我便在课堂中尝试进行面对面交流,感觉真的不一样,我发现

8、现在课堂上会听课的人多了,学习效果好了。我还真得感谢华老师的面对面。 二、华应龙的错误观 “课堂因错误而精彩“更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华老师的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每一句都能感受到是华老师亲身体验到的真理。很多学生眼里的差错代表的是失败、耻辱,他们担心上课发言出错受同学歧视,这种情况往往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占比例越大。我们平时教学中采用大量的铺垫课程其实就是越位的提示,不容回旋的时空。我们要给学生出错的机会。华应龙老师说: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可能是创新。我想也许只有孩子在思考时才会有这种创新。华老师还说:只有精心预设了的人才有资格谈论差错,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才会有机会享受生成的差错。我想对

9、待学生的差错自己不光要有精心的预设,还要在学生生成错误的同时去运用它。这也就需要在对待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能着眼于是对还是错,而是着眼于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不要总认为是自己没有本事,没有经验,其实不是自己的教学不成功,学生出错的是本来的,应该的,而我们教师应怎么把这些错误资源用起来真是我们需要做的,也是专业教师应该提高的素养。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误,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是教师的义务。一个聪明的人不应该被同一个错误绊倒两次。一道题目老师讲了三遍,学生还不会,是谁笨?我们老师应该调整讲课的方法

10、,换一个方法角度。学生发言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学生是从哪个角度来考虑的。听话听音,孩子错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要有若干个预想。才能更好的去帮助他。 三、华应龙的教师观 教师应成为反思性实践者,这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有学者指出: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华应龙认为,在反思的过程中,不论对自己的每一次否定是不是正确,置身其中,首先能感受到的是一种执着和专注的精神,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 华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是同是一节课,今天讲的要与昨天讲的不一样,每一次备课都要生成一些新的东西。他很欣赏叶

11、澜教授的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有志于教学反思的老师,常会被这样两个问题困扰:反思什么和如何反思。对这两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华老师的案例中寻找答案。华老师的教学反思告诉我们:教学中的任何疑难问题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对教学中任何困惑的思考、探索都有可能成为教学智慧产生的源泉,而每次反思都会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此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思之后当以再用实践来检验,再实践以后再反思:为什么有的方法是行的,有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以寻求新的解决方法,而这也是增强教师反思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

12、。这是华应龙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多年来矢志不渝的追求。其实,这也正是新课程对广大教师的要求。在这些教研活动中,我感受到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两天的学习虽短,但留给我太多太多的精彩,太多太多的感触,不求能够完全领略名师的精华,但求在今后的工作中且教且学习。最后把华教授的 - 给教师的十条建议 送给大家。一是要居高临下驾驭教材;二是要每天让学生进行5分钟的口算;三是要每周让学生写一篇数学周记;四是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五是要倡导学生的个性思维;六是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活动;七是多让学生表达交流;八是在组织学生合作时要突出思维碰撞;九是要加强对少数差生的辅导;十是作业设计要新颖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