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093069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 采桑子 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答: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波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 【赏析】这首词描写是的西湖胜景,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直接点明主题,是全词的情感基调,叙述出了赞美之情。上片景象写到了绿水和芳草长堤,还有

2、动听的笙歌,显示出清新明丽的春景特点。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答: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迟缓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赏析】下阕的景物描写之中有静景,风平浪静,湖面如镜;也有动景层层涟漪,沙禽惊飞,。动静结合,并且以动衬静,描写出了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叙述了诗人陶醉自然胜景,流连于风景之情的喜悦之情。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

3、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格调娟秀,充斥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迟缓而悠闲地浮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欣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

4、仅有诗情,而且符合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略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波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跃 、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