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三)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5091540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声慢》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声声慢》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声声慢》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声声慢》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声声慢》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声慢》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声慢》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声慢教案 ( 粤教版高一必修三 ) 一、导入二、读,概括上下片的内容三、鉴赏: (一)如果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换成“寻觅、冷清、凄惨”好不好?为什么?1 、逐句分析 寻寻觅觅(老师点拨: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在寻觅什么呢?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 夫在世时的爱情,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找。)板书:动作 - 茫然(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 冷冷清清:(老师点拨:寻觅无果,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 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 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板书:环境 - 清冷(应是轻读、降调。) 凄凄惨惨戚戚板书

2、:心理 - 凄厉(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 开篇奠定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2 、归纳要点增强音乐美曲尽思妇之情(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学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词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 象来抒写自己的“愁”呢?1 、三杯两盏淡酒列出有关“酒”诗句:“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拙酒杯” (杜甫登高 )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问:为何说是“淡酒”? - 并非

3、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 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2 、“怎敌他晚来风急” 列出有关“秋风”诗句:(“秋风”意象略讲)“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自古逢秋悲寂寥” 得出结论:秋风渲染愁情。3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列出有关“雁”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 剪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教师点拨:本该北归的大雁却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 也正在南方避难,真可谓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识”的感

4、慨。这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 的那一群旧时相识的雁吗?)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 漂泊南方之苦。)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具 体描绘,进一步表达愁情。4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略析 “黄花”意象) 列出有关“黄花”诗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 花阴)点拨: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 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 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 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得出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略讲“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5、词人是位感情丰富的女子,这样守着窗儿,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如此孤独难耐、惨淡愁苦可怎么捱到天黑呀!5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详析“雨”意 象,略析“梧桐”意象。)列出有关“细雨”诗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 煜相见欢)(亡国之愁)得出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6 、“梧桐”意象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 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小结: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

6、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让我们带着对愁的感知,再一起来齐声诵读,体会这凄美绝伦的意象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但此时的“愁”与诗人写一剪梅的“愁”相比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呢? 让我们看看命运在李清照身上烙上了怎样的印痕?1103-1126 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 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1126 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27 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 中焚为灰烬。1129 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 49 岁,李清照时年 46

7、岁。1130 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 黄岩、温州之间漂泊。1131 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 命。1132 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 9 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34 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1151-1155 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 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 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单柔 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了解了这些史实后,李清照的愁 应该可以理解了。它的内涵是?(丧夫之痛孀居之悲颠沛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板书三、结语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 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 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苦难越重,艺术的灵 魂飞得越高。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董秋平高一数学必修四 1.5 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