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评估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5089001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评估(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护理评估“评估”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作出 准确的推断,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医护理的评估方法须 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 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例 如:病人表现神昏烦躁、面色红赤、恶热喜冷、口渴欲饮、手足烦 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尖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病位 在心;表现纳呆腹胀、面色苍白、恶寒喜热、口淡不渴、手足厥 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则属寒证,病位在 脾胃;病程较长,表现腰膝酸软、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气短息微、 腰痛喜按、舌质淡、胖嫩、少苔或无苔,脉细无力,属虚证,病

2、位 在肾;病程较短,表现高热,精神尚佳或兴奋烦躁,声高气壮息 粗,腹痛剧烈拒按,舌苔厚腻,脉实有力属实证,病位在大肠。同 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 关,还是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损伤相关脏 腑,或由于饮食、劳倦、外伤所致。在基本分清寒、热、虚、实及 病位、病因的基础上,才能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 之”、“实则泻之”的护理法则提供可靠的依据。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临床表现能运用中医理论正确判 断。这决非一日之功,须在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并在 临床实践中加强与病人的沟通,提高观察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才 能真正掌握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估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