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册5单元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507536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第十册5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第十册5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第十册5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第十册5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第十册5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第十册5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第十册5单元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8.将相和课型讲读课文几课时完成两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教学重难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教具准备课件第( 一 )课时学习目标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师学生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

2、1.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我国汉代(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言二拍资治通鉴等)第 五 单元 第 18 课教学过程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

3、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 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蔺

4、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 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完成练笔:蔺相如是一个_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生读)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3.指名接力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

5、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因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

6、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读课文,解决了疑问,提高的质疑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总结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复述故事的能力。进一步知道蔺相

7、如是个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18 将相和 不和和 第( 二 )课时学习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感受蔺相如的优秀品质。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师学生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

8、的内容。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2)提问: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1)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交流。如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赵国赢占了上风。因为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秦王和赵王一样为对方演奏乐器,秦王吃亏了。再说,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被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王和蔺相如身份不一样,要求对方的方法也不一

9、样,所以说是赵国占了上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新课标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以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自我的理解。教学过程二、回归全文,总结提高(2)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 (3)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 (4)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 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答案可以是廉颇只能说犯错,不能说有罪。廉颇认为自己有罪,这说明廉颇对自己要求很

10、严格。以可以是如果廉颇不及时改正错误,就要成为国家的罪人。(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内在联系的理解。作业设计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板书设计 将 相 完璧归赵 廉颇 渑池之会 蔺相如 负荆请罪 和课后反思教学时我提醒学生将人物放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其言行,感受其性格特点。课堂上努力形成多向的信息交流,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题19.草船借箭课型讲读课文几课时完成

11、两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教学重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具准备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第( 一 )课时学习目标学会“

12、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师学生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2)学生交流。(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第 五 单元 第 19 课教学过程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3、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4.交流、对话: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1)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2)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角色扮读。如,第二自然段的“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