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综述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5073302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综述(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中西医治疗慢性肝病的优势攻略如果单纯从病毒载量与疾病进展关系的角度考虑、并且抗 HBV 治疗能够有效清除病毒的话,则应该对所有处于 HBV 活动复制状态的患者均给予抗病毒治疗,从而避免肝硬化和 HCC 的发生。但事实上,并非所有高病毒载量者均会发展成肝硬化或 HCC,而且抗病毒治疗也不是对所有患者都有效。实际情况是,处于免疫耐受期的个体,其体内 HBV 复制虽然活跃但无明显肝脏炎症坏死或很轻微,观察数年肝脏纤维化大多无明显进展7;另一方面,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能有效抑制 HBV 的复制,不能彻底清除HBV,干扰素类对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患者疗效不

2、理想,而核苷( 酸) 类药物随治疗时间延长发生耐药的风险明显增加。由此可见,免疫耐受期患者病毒水平虽高但不需立即开始治疗,而且对现有抗病毒药物的应答不佳( HBeAg血清学转换率低) 。处于非活动性 HBsAg 携带者状态的个体,其体内 HBV 复制水平很低且肝脏炎症坏死很轻微,随访多年其肝硬化和 HCC 发生率很低,且 25 年内累计有45% 发生 HBsAg 转阴,因而大多不需要治疗8。值得注意的是,为发现治疗时机或防止漏诊隐匿性疾病进展,对不治疗的患者,也应定期随访监测,包括肝脏生化试验( 每 3 个月) 、血清甲胎蛋白及肝脏超声显像检查( 每 6 个月) 。鉴于此,国内外多数指南均推荐

3、只对处于免疫清除期,即 HBV DNA 较高者同时丙氨酸转氨酶( ALT) 有明显异常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我国 2010 版指南建议的一般治疗适应证为: ALT2 倍正常值上限( ULN) ,HBeAg 阳者 HBVDNA2 104U / mL( 105copies / mL) 或 HBeAg 阴性者 HBVDNA2 103U / mL( 104copies / mL) 。这一建议的依据为:( 1) 这类患者更容易发展为肝硬化或 HCC,( 2) 有明显肝脏炎症坏死证据者对抗病毒治疗应答更好( 尤其是 HBeAg 的血清转换率较高) 。其持续HBV复制和宿主抗HBV免疫功能低下是CHB两个重要的

4、临床特征。抗病毒治疗可抑制 HBV DNA 复制,因而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病毒抑制越彻底,患者在组织学改善、HBeAg/HBe-Ab 血清转换、持久的病毒学应答方面就越好。 持续HBV复制和宿主抗HBV免疫功能低下是慢性乙型肝炎(CHB)两个重要的临床特征。CHB发生发展 “湿热毒邪”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始动因素,临床常见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人体。 临床辨证时应该仔细分析方可提纲挚领、切中病机要害,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肝病中的应用胡建华姚乃礼2钱英3唐旭东4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博士后2中国中医科学院3首

5、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4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摘要:本文论述了中医“治未病”的源流、概念,总结了中医“治未病”在肝病中的应用。从肝病进展各个阶段(如急性肝炎、慢性HBV携带者、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功能衰蝎等)的中医诊治思路进行探讨,研究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肝病治疗中的指导意义。针对目前慢性HBv携带者免疫耐受期的治疗,突破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免疫耐受状态,促进其免疫学应答,清除HBv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的难点。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划分4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复制期和再活动期9。而乙肝病毒携带者处于免疫不应答状态,治疗上十分困难,对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和核昔

6、酸类药物)效果均不理想,因此指南建议如肝炎病变不明显或未做肝组织学检查者,建议暂不进行治疗。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REvEAL证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随着HBvDNA水平的升高而增加l0,持续高病毒载量的患者,乙肝疾病进展的风险最高。台湾一项全球影响最大的前瞻性研究,年龄在30岁以上,持续高HBvDNA水平的慢乙肝HBvDNA携带者,相关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与HBvDNA呈生物梯度的关系。而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短期的治疗干预很难获得预期的回报,长期干预与长期预后的随访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是中医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已有了初步尝试,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补肾、健脾等方药有一定抑制乙肝病毒,恢复免疫

7、功能的作用。在本研究的前期研究中,我们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肾虚型、脾虚型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主要中医证型。结合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及临床表现,我们提出慢性HBv携带者主要病机为肾虚,湿热毒邪内伏肝血,拟定了中医补肾健脾和补肾清透颗粒制剂用于治疗慢性HBv携带者,旨在通过长期干预治疗,以期改善感染后机体内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耐受恢复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打破免疫耐受,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补肾清透方、补肾健脾方均可显著降低血清HBvDNA水平,两方疗效相当。而补肾清透治疗组与补肾健脾治疗组对IL一2、IL一4、IL一10、IFN一丫、TNF一二的改善与安慰

8、剂组比较,除了补肾清透治疗组对TNF一二的改善无显著差异外,余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医药在防治慢性重型肝炎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古代中医文提供了中医治疗肝病的许多有效方剂和药物,从内经中的治肝三大原则(辛散、甘缓、酸敛),李冠仙的治肝十法(知医必辨),王旭高的治肝十法(王旭高医书六种)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内容。建国以来,尤其是近20多年来,中医药诊治慢性肝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数量、质量上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提高,据市场调查,目前国内约有70%的慢性肝病(包括重型肝炎)患者在接受和使用中医中药治疗。大量资料证实中医中药在改善重肝患者的症状、肝功能指标、调节免疫功能、抗纤维化、防治

9、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确切的作用和疗效。1. 中医药一直是我国防治慢性肝病的主要措施,其强调辨证施治和分型论治,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增强体质、延长生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势的研究进展干扰素联合中药干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健脾化痰祛瘀中药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健脾补肾解毒降酶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59例健脾、补肾法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综述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为今后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查阅

10、近几年的有关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关著作与文献,从而对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现代中医不仅要了解传统中医的基本理论, 还要对中医治疗疾病的现代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才能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辨证治疗进一步发展。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for future further development

11、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Methods: In recent years, access to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related books and literature related to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modern medicine not only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theo

12、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disease but also the modern study of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nd be conducive to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linical syndrome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 综述 治疗 Keywords: chronic hepatitis B

13、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verview Treatment 中医现在将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名定为 “肝瘟”1 喻森山. 关于把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名定为肝瘟的初步意见J .北京中医,1995 (6) :12 13.1,认为 “肝瘟” 是指湿热疫毒侵袭肝脏所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而且人群普遍易感此疾病。慢性乙型肝炎是常见传染病, 具有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面广, 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 全世界超过 3. 5 亿人正遭受乙型肝炎的侵害, 每年约 32. 8 万患者死于乙型肝炎的癌症2 E.

14、 Jenny Heathcoat. Demography and Presenta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 121(12a) .2。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流行最为广泛的传染性疾病,全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慢性乙肝患者人数达2000万以上3曹姗.我国慢性乙肝人数已超两万N.法制晚报,2011-08-26(B07).3。现将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做出如下一个综述。1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中医学中虽无 “慢性乙型肝炎” 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

15、表现及发病特点,“慢性乙型肝炎” 应归属于 “黄疸” 、 “胁痛” 、 “郁证” 、 “臌胀” 、 “积聚” 、 “虚劳”等范畴。正气虚弱、 疫毒外侵、 气滞血瘀引起正虚邪恋是其基本病机,裴建宏4 裴建宏,王灵台. 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经验J .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 ,14 (6) :432 433.4从中医病因理论着眼,认为的病因当属疫气范畴,其病理属性为湿热疫气侵袭,胶固难解,损及肝脾,伤及气血阴阳,并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正邪盛衰演变的复杂病理格局。童光东等5 童光东,彭胜权.从 “肾虚伏气” 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J .中医杂志,2004 ,45 (10) :726.5以晚清温病学家柳宝诒 “肾虚伏气” 理论为指导,总结出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伏气认识, “必须把握肾虚这一病机本质由此提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机为肾虚湿热毒邪内伏肝血” 假说。王育群6蒋幼林.王育群治疗慢性乙肝经验辑要J .江西中医药,2002 ,33(5) :4 5.6认识到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