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处范文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073248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导处范文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导处范文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导处范文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导处范文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导处范文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导处范文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诲处范文之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入我的视野。他告诉我人生的意义包含在丰富的过程之中,特别是精神的价值。越是崇高的境地,越是纯洁的层次,越是深藏于迂回曲折的过程里。比方登山,一个个台阶,是拖起你生命之峰的基石,一道道绝壁,是刺激你生命活力的养份,极顶的风光,只有在制服了过程的艰险之后,才会具有勾人心魂的魅力。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进新课改的顺利进展。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方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确实是老师,可见转变老师的教育理

2、念,提高老师对课改的认识是施行课程改革的关键。先后召开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老师角色怎么样转变”的交流会。使全体老师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论,并根据这些理论进展课堂教学,施行课程改革的老师也实现了旧教材,新理念、新方法。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展如今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咨询题实验探究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语文采取了尝试“三步”教学法,先引导学生结合本人的亲身经历,动手写作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带着本人碰到的咨询题),最后可模拟借鉴所学课文内容修正本人的习作。传统的老师泛泛讲,学生被动听的场面已被生动爽朗的讨论式,合作学习

3、的方式所代替,老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详细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开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开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开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开展而不是同一方式,应该是可持续开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开展,老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预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预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因此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舞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展三个

4、转变()、老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3)、教学手段的转变;4、采取四种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开展学生的自主性。(3)、营建创新教育气氛,培养学生的制造性。()、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考虑 1、老师的教育观念开场发生变化,老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老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老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注重研究性学习。2、老师认识到课改情势逼人,老师本身知识水平,业务才能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

5、睫。因此老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老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老师根本功的自我训练。老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展富有制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史无前例的探究、研究热情。 3、课堂教学气氛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老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才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4、但强调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无视老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随着课改的深化,学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全面开展,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思维爽朗了,发觉咨询题、处理咨询题的才能都得到了相应的开展。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将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络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小孩们每一天的成长而欢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情不自禁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养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