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护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资料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072002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283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护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83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83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83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83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护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护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资料(2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内科护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中医内科护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医内科护理学概要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理念阐述内科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等问题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专业课,是临床护理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各学科护理的基础,它突出了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思想,又与现代护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护理学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中医内科护理学包括了心、肝、脾、肺、肾、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等七个系统二十四个病证的护理,从病情观察、生活起居、情志护理、饮

2、食护理、用药护理、对症护理等方面对常见二十四个病证的护理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以达到生理、心理、社会等身心方面的全面护理。 一、中医内科护理的基本特点 中医内科护理的基本特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施护。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脏腑、器官、经络、肌肉、皮毛、筋脉、四肢百骸、气血津液等,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斗争

3、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所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把各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如心与小肠相表里,主血脉和神志,其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则神清气爽,面色红润光泽,脉搏和缓有力,再如脾与胃相表里,主运化和肌肉、四肢,其体合肉,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如脾之运化功能正常,则能为化生精、气、血等提供充足的养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就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活动。五脏又分别与喜、怒、

4、忧、思、恐等情志活动有关,各种不同的情志活动,可以对不同的脏腑产生影响。在护理上,可以通过各脏腑与器官、肌肉、皮毛、筋脉、四肢百骸之间的关系,观察病情变化,找出所属脏腑之间的关系,有的放矢的进行护理。通过情志护理,可以调畅脏腑气机,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 这种整体性也同时表现在病理方面,人体是一个内外紧密联系的整体,因而,内脏有病,可反映于相应的形体官窍,即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如肝(阴)血不足,则会导致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等症,因“肝开窍于目”。如心火上炎,可出现口舌生疮或糜烂,因“心开窍于舌”。另外脏腑之间,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如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不仅会出现本脏的病变,而且会影响到脾胃的功

5、能,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腹痛腹泻等症。因此,五脏之中,一脏有病,可影响到它脏。因此护理患者时不能孤立地只看局部病症,单纯地进行对症处理,而要根据脏腑与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全面整体地护理患者,如给予莲子芯泡茶饮,通过清心泻火,缓解口舌糜烂。通过情志护理,使肝气调达,有助于脾胃的功能发挥。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联系,对季节、昼夜、地理环境等对人体的影响,论述尤多。如灵枢邪客篇中说: “人与天地相应也”。自然界的任何变化,如时令的交替、气象的变迁、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均可使人体产生一定的生理和病理反应。人体为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在生理上必须做出适应性的调节。

6、如一年间气候变化的规律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在夏热之时,人体以出汗散热来适应,而天气寒冷时,人体为了保温,腠理就密闭而少汗。所以在护理上应注意,夏天人体腠理开泄,解表不可发汗太过,而冬令季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心脑病证更为重要。 昼夜的变化,对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阳气在白昼偏盛且趋于表,夜间偏衰而趋于里,故疾病在一日内也就呈现“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规律,为护理上加强夜间病情观察提供了依据。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要素之一,地域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脏腑机能。如江南地区,地势低平,气温温暖而湿润,人体的腠理多疏松;西北地区,地势

7、高而多山,气候寒冷干燥,人体的腠理多致密。故西北少用寒凉之药,东南慎用辛热之品。在起居护理方面要注意居住环境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 3人与社会关系的统一性 人生活在纷纭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其生命活动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与社会环境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一般说来,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力的社会支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使人精神振奋,勇于进取,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不利的社会环境,可使人精神压抑,或紧张、恐惧,从而影响身心机能,危害身心健康。如家庭纠纷,邻里不和,亲人亡故,同事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紧张等,可破坏人体原有的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和稳定,不仅易引发某些身心疾病,而且常使某些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

8、糖尿病、肿瘤的病情加重或恶化,甚至死亡。故素问玉机真藏论说:“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医。”所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患者本身的护理,而且要对家庭、社区、社会等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以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4整体护理与整体观念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理念,是 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护理服务的对象实施包括生 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各方面的护理。 整体观念:一是将人体看成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9、;二是“天人相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祖国医学的情志护理则又与整体护理强调的心理护理不谋而合;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始终贯彻着预防为主的思想,力求做到“防治结合, 以防为重”,而祖国医学早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这些对于现代整体护理所强调“人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精神的统一体”的一个补充与完善。所以护理学中这一“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理念与传统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完全相通的。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于学习整体护理的理念和在未来护理临床中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整体护理”

10、理念起源于中国。其实早在几千年前,祖国医学就提出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思想。但中医护理虽然起源早,但发展缓慢,未形成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因而中医整体护理的理念在护理界未能普遍接受。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在开展整体护理的过程中,不要照搬国外的经验和模式,而应立足于本国,在继承祖国医学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将中西医护理理念融会贯通,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 (二)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诊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施护即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遵循辨证的理论确定相应的调护措施。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则是

11、护理疾病的方法,同时也是检验辨证是否正确的手段。辨证施护的过程,就是认识和护理疾病的过程。辨证和施护在诊断护理疾病过程中,既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依赖,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法则,只有力求辨证准确,才能细致有效地搞好护理工作。 1辨证护理 证,又称证候,它既不是症状,又不是病名,而是中医学特有诊断学的概念。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它是病机的外在反应,病机是证候的内在本质。病机的内涵中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和邪正盛衰的变化。如风寒感冒、肝阳上亢、心血亏虚、心脉瘀阻等,都属证候的概念。辨证护理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

12、诊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并根据其不同的证候给予相应的护理。如寒证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饮食药物均宜偏热服,并给予羊肉、狗肉等助阳散寒之品,忌食生冷瓜果,局部给予热敷、艾灸、拔火罐等方法;热证患者起居要通风凉爽、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之品,多给予水果绿豆汤等清热生津之品,做好降温护理,忌艾灸、拔火罐、热敷等方法。再如梨子生吃适用于肺热津伤,表现为发热、咳嗽、口渴患者,可达到清热生津之功,而冰糖蒸梨则适用于于咳少痰肺阴虚的患者,以达养阴润肺之功。如舌苔厚腻,往往反应了脾运化水谷的功能失常,此时饮食宜清淡,不宜大补。生姜红糖茶适用于风寒感冒的患者,而对风热感冒则不适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辨证护理的优势。 2.辨

13、病护理 中医学对“病”的认识,是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邪正交争,阴阳失调,出现具有一定发展规律地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的相应证候。如“胁痛”包括了肝郁气滞、肝胆湿热、瘀血阻络、肝阴不足等证候。而西医学对“病”的认识,则注重病因、病理形态和病理生理的改变,如肝炎、胆囊炎、高血压等。西医学的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病,临床往往归属于中医“胁痛”病证的范畴。所以临床必须运用中医的四诊八纲和西医学的临床诊断,对“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有的放矢的护理。 3.辨症护理 所谓症状是患者主观感觉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人患病后可以表现不同的症状

14、,如:肝炎患者会出现胁痛、纳差、乏力、恶心等,所以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要抓住患者的主要症状,找出护理问题,确定护理诊断。再根据中医的“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的原则,制定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高热、昏迷、便血、呕血、呕吐等症状,往往来势急,就应立即进行降温、输血等对症护理,待病情稳定,给予扶正固本,益气养血等缓则护本的护理措施。 4中西医结合护理是“辨病、辨症与辨证护理”的结合 要对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必须将“辨病护理、辨症护理和辨证护理”有机结合。在护理患者时,首先要确定患者患了“什么病”,表现“什么症状”,以提出主要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这是西医护理常采取的步骤,中医护理

15、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分析,确定是“什么证候”。如中医的“胁痛病”,结合现代医学诊断为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主要症状为胁痛、发热、纳差、便秘等症状,此时还要辨别是肝郁气滞、肝胆湿热、瘀血阻络、肝阴不足等证候中哪一种证候,如是肝郁气滞证,在重点做好情志护理的同时,饮食上给予瓜蒌、丝瓜、橘皮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品。肝胆湿热证,首先要做好降温的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因“腑以通为用”,腑气通,则湿热解,饮食上给予藕、冬瓜、绿豆、荸荠等清热除湿之品,可用金钱草煎水代茶饮,忌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热。“辨证”则着眼于整体,把人本身的阴阳失调和外部环境结合起来加以综合分析,强调因人、因时、因地护理,但对病

16、的局部往往重视不够;而西医护理以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等为基础,注重病因、病理形态和病理生理的改变,即对疾病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了解得较为深入、具体,但因注重局部病变而忽视整体。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明确了患的是什么病,出现什么症状、又了解了疾病在各阶段的本质表现,只有这样将“病、症、证”三者有机地结合,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才能使中西医护理有机结合。 二、中医内科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内科护理的基本原则是中医治疗原则在护理学上的扩展与应用,是建立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护理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其主要内容有:“预防为主”、“护病求本”、“标本缓急”、“正护反护”、“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 (一)预防为主 1.未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