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4.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每课一练1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071518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4.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每课一练1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4.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每课一练1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4.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每课一练1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4.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每课一练1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4.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每课一练1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4.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每课一练1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4.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每课一练1新人教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资料为共享资料 来自网络 如有相似概不负责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同步测控1 (人教版必修2)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是_。解析:深圳特区建立于1980年,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答案:深圳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答案:B3.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是基于它们()A.临近港澳地区B.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C.已有

2、许多外资企业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绩解析:在解题时请注意,经济特区设立于1980年,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1985年,故B、D两项不正确。答案:A4.我国的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与中央的关系不同C.社会制度不同D.各自权限不同解析: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答案:C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经济特区的“特”是指(

3、)A.特殊的经济政策B.特殊的社会制度C.特殊的地理位置D.特殊的经济发展速度答案:A2.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含义是()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坚持改革开放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经济体制改革答案:A3.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A.海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内地各省会城市的开放答案:C4.我国的经济特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城市主要在沿海地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A.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重点在东南沿海地区B.这些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在对外开放中拥有有利的条件C.因为这些地方都是中国的

4、大城市D.这些地方经济基础雄厚,在对外开放中占据优势解析:我国的对外开放地区之所以大部分位于沿海、沿江、沿边地区,主要是这些地方有着便利的对外交通条件,对外开放位置优越,并且这些地方在历史上就是重要的对外港口或地区。答案:B5.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趋势是()A.开放地区仅在沿海一带B.由西向东逐步深入C.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发展,向农村发展D.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陆、沿江、沿边发展答案:D6.读下图,完成问题:(1)图中A、B、C、D是我国两个经济特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E是一条铁路,请填出其名称:A_,B_,C_,D_,E_。(2)在此处设立经济特区有什么便利条件?(3)试比较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

5、的异同。(4)结合有关史实,谈谈我国政府运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澳门问题的意义。解析:本题是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一国两制”相关问题的考查。答题时要求对地图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要结合政治学科相关知识回答,思路要灵活开阔。参考答案:(1)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京九铁路(2)在珠江口岸,面临南海,交通便利。广东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临近港澳地区,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珠江三角洲经济基础较好,能为经济特区提供有力的支持。(3)相同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国家赋予的某些特殊权力。不同点:社会制度不同。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

6、本主义制度。建立的原因不同。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来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圆满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权限范围不同。国家给经济特区很大的经济管理自主权,并在经济特区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低税率、对外商使用土地予以优惠等等。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还可以享有更多的自治权)。此外,在国务院授权之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领域处理某些涉外事务。(4)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

7、国的怀抱,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据考古发现,澳门及其邻近地区在远古时期就已经留下中华民族先民劳动、生活的印迹。从秦朝开始,澳门就已经纳入中国的版图,归属南海郡番禺县。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用欺骗手段强占了澳门,但从葡萄牙商人入居澳门直至鸦片战争前近300年间,明清政府一直对澳门拥有并行使主权,依法实行管理,收取赋税。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葡萄牙人的进攻和威胁下步步退让,丧失了对澳门的管治权。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社会动

8、荡,不损国力,不伤民生。在祖国大陆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在小地区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存在,局势可以长期稳定,我们可以一心一意搞建设。有利于澳门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凭借祖国大陆的支持,澳门经济将会不断发展,大陆和澳门的“两制”,在经济上可以互利互补,互相促进。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再一次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说明“一国两制”顺应了历史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我国五个经济特区设立最早和最晚的一个分别是()A.珠海、汕头B.深圳、珠海C.厦门、海南D.深圳、海南解析:深圳特区建立于1980年,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9、;海南特区建立于1988年。答案:D2.改革开放后发展动力最大的是()A.沿海开放城市B.沿海经济开发区C.经济特区D.内地开放城市解析:二十多年来,深圳等经济特区不仅本身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答案:C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发展民族经济的主要措施是()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C.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D.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答案:C4.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A.B.C.D.解析: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自沿海

10、逐步向内陆推进。答案:C5.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有()众多人才高新技术知识密集位于沿海A.B.C.D.解析:有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内陆。答案:A6.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设立海南省B.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D.开发、开放浦东解析: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开始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实现这一具有战略意义转移的第一大决策,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答案:D7.“请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江泽民同志曾经形象地说:“请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完成下列问题:(1)“请进来

11、”指的是什么?我国开始实行“请进来”战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2)“走出去”指的是什么?我国为何要实行“走出去”战略?(3)两者的关系如何?解析: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实行对外开放,既要向国外开放我们的市场,同时又要开拓国外市场,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完全的开放。两者构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整体方针。对“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针的把握有利于加强对我国对外开放的认识。参考答案:(1)“请进来”指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国外资金和技术,借鉴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创办,对外开放开始,“请进来”战略开始实施。(2)“走出去”战略指国家鼓励具有优势的各种

12、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开拓国外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原因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势,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3)两者是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两方面,缺一不可。8.1820世纪,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存在着各种观念和主张。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材料二:1898年买办官僚盛宣怀提出:“各国窃保护之名,分占边疆海口,渐入腹地处今日而

13、欲散其瓜分之局,惟有照土耳其请各国共同保护。凡天下险要精华之地,皆为各国通商码头;特立铁矿务衙门,统招中国及各国股份,聘请总铁路司、总矿务局,职分权力悉如总税务司。”愚斋存稿卷30材料三:中华国民军对于友邦各国益敦睦谊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款外债照旧担任如数摊还。五、所有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各国权利及与各国所借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孙中山同盟会革命方略(1906年)材料四: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

14、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国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根据材料一,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2)材料二中的主张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提出的?这种主张不应肯定,为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同盟会在对待国际条约和外债方面的立场,它为什么会采取这种立场?(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5)利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四进行分析论证。解析:此题综合性强,主要考查中国的对外政策,应注重分析各个时期不同政策形成的原因与评价。参考答案:(1)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拉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2)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因为它出卖国家主权,要将中国变成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3)为了得到列强的支持(答“争取列强承认革命军政府”亦可),反映了同盟会对帝国主义的妥协性。(4)原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