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石榴》教学反思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06285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石榴》教学反思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3年《石榴》教学反思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3年《石榴》教学反思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3年《石榴》教学反思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3年《石榴》教学反思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石榴》教学反思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石榴》教学反思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石榴教学反思篇石榴教学反思1今日我上了石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读通全文,并能理解第一、二自然段。我觉得自己前面的教学任务基本是完成了,但是在教学其次自然段时,我没能把握好“整体感知”,把课文的词句割裂开来,而使学生丢失了体会美的机会。课文写夏天的石榴园,主要是描绘了石榴花的颜色、形态之美,教学时应当在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基础上,再去体会词句。而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词句,再去体会其中蕴涵的美。由这节课我想到:理解与运用语言的实力,往往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不要为了传授学问而传授学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语文的教学应以语感的培育为中心,强调老师和

2、课文对学生的熏染、陶冶、感化,讲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涵泳、体验、感悟。我们要树立“语感中心论”。王尚文认为:“语感中心论”是以优秀的言语作品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实践,走进生活,走进作者。“语感中心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敬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敬重学生的人格和特性,追求学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境界。 “语感中心论”认为学生与课文之间是一种“对话”的关系,课文的意义不是由老师提取出来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发觉、去创建。这种发觉和创建谁也不能取代,只有靠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老师是

3、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敬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和激情,要洞察学生在同化、顺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不断地诱发学生走进课文,与课文畅谈,在课文中涵泳、体验,从而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语感教学,转变语文教学的重心:由注意语文学问的传授,转变到注意语文实力的培育;由注意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转变到对语言材料的感受领悟;由注意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转变到对语言的阅读品尝;由单纯重视语文表达,转变到同时重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实力。石榴教学反思2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改变为线索,描写了石榴

4、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终一个自然段详细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味道,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宠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细致视察石榴子儿,观后沟通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

5、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共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视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味道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宠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胜利的。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供应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石榴教学反思3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美丽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这篇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学习。设计教案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海南学生

6、吃过石榴得多,见过石榴树的少,那就只能从石榴的果实入手,以增加学生的认知爱好。原本设计时课堂导入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爱好的,进而进入文本阅读。谜语本身应当是谜底要思索才能得出这样才好玩味,可是假如在授课之前布置了学生预习的话,课前猜石榴的谜语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于是我想,还是干脆告知学习篇目名,用一句话描述石榴的形态,然后再出示谜面,比较是从哪些角度,用什么手法来描述的。这样就可以避开无价值的猜谜,同时又可以指导学生描写事物的方法,启发思索,训练语言组织的实力。解读一篇文章把握其主题离不开写作背景的了解。初读石榴,读者好像很简单把握作者对石榴的描述,这是一篇清爽明丽的咏物散文。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上

7、,我觉得没有必要在起先介绍作者时就把写作背景一并引出,而是应当依据课堂实际状况实行不同的方式。在学生沟通预习成果时,提到写作背景了再顺势予以补充。假如没提到,就支配在赏析了石榴枝叶、花朵、果实之美之后,借着作者对石榴的感情引发文章主题的思索,此时,展示相关背景,再结合着文中的关键句,探究文章的主题:借石榴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妙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决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不为介绍而介绍,依据课堂需求,发挥课件链接优势,自然呈现,满意学生求知需求的供应。在品尝语言上,学生对干脆的赏析不感爱好,应当设置梯度比较阅读,比方说,第一组为一段对石榴介绍说明的语言和

8、文章的语言比较,体会了文中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对比、衬托、比方、拟人等方法写出石榴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其次组以两段描写语言的对比,这样的环节应当是较精彩的地方。冲突的思辨比干脆的传授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索。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老师要能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留意设计教学方案,依据课堂的详细状况刚好调整方案。石榴教学反思4石榴这篇文章是咏物抒怀作文的很好的范文,它篇幅短小、结构清楚,尤其是描写的表达方式很值得仿照和借鉴。我在教学的时候就把“描写”作为教学重点。学生写作最大的也是最普遍的毛病就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这当然与生活经验单调、视察不细有关,我觉得关键的缘由还是不会描写。石榴2-6段描写石榴的特征

9、,描写得很详细也很生动。我在教学中以石榴为范文指导学生驾驭描写的方法。1、描写要多角度。课文对石榴从枝叶、花朵、果实三个方面来描写石榴,其中描写花又从形态、颜色、光泽这些角度来写。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对事物描写像蜻蜓点水一样,三言两语就没话了。驾驭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就可以写得详细、全面、丰富、深刻了。2、描写要有详略。多角度描写不留意详略就简单犯四平八稳,浅尝辄止的毛病。详略的支配是由写作目的、文章主题确定的。石榴的枝叶、花朵、果实三个方面,作者详写了“花朵”。这是因为作者赞美石榴“夏季的心脏”,石榴花“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赞美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石榴花是最能体现石榴的精

10、神品质的,也是作者写作目的的干脆寄予。因此用3个段落具体描写。3、描写要生动。生动地语言是描写胜利的关键。郭沫若运用了比方、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和很多精确、生动的词语来描写石榴,极具表现力。(不再举例)教材课文文质兼美,也是作文教学的极好的范文,我们教学中要激励学生从仿照课文起先,逐步提高写作水平。石榴教学反思5一、朗读中感知: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实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

1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1、课文是按什么依次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又设计三个层次的读,第一次是学生的自渎,边读边想石榴叶、花、果的样子,有什么特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字读、自悟;其次次是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第三次是通过实物的演示,老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二、表达中领悟: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

12、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老师不急着告知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小喇叭写出了花的形态。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在吹呢。讲花开得多,开得旺。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态,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漂亮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特别感爱好,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石榴一文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的第十一篇课文,在教学这一文时,正好是十月初石榴成熟上市的日子。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加上本班学生大部分长在城市,对石榴的感性相识还不足,

13、假如一味地照本宣读,空洞讲读,学生的印象确定不深。因此,课前我就布置学生视察石榴,并让他们有可能的话把石榴带到教室里来。那天上课时,我调查了一下,说视察过石榴的有二十九个同学(全班五十人),还有五个学生把石榴带来了。我让这五个学生把带来的石榴放到讲桌上。五个石榴一字儿排开放在讲桌上,有的是青绿色的,有的是青中带黄,黄中带红的,有的一半红一半黄学生热忱高涨,坐在位置上争论纷纷。于是我就因势利导,请同学们依据自己的视察,说说你看到的石榴的颜色。我看到的石榴是黄里有点带红的。我看到的石榴是有点青有点红的。我看到的石榴是红色的,还有一个大口子哪!看到学生学得那么快乐,我的心里也充溢了喜悦:那么,再请同

14、学们想像一下,那么多的石榴长在树上时是怎么样的?它们像一个个胖娃娃挤在一起。它们有的笑歪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同学们说得都挺好,下面我们来读读作者是怎样写的。由于学生有较深的感性相识和体会,因此,很简单就和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很好地把握了第三小节朗读时喜悦的基调。外形讲完,该说石榴的子儿了。我用刀打开最大的一个石榴,淡红的汁水立即流了出来,学生忍不住叫出声来。我举起手中的两半石榴:谁说说石榴子儿的颜色和样子?我觉得石榴子儿是淡红的。我觉得石榴子儿是透亮的,而且挨得紧紧的为了激励同学们,也为了让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石榴的味道,我给每位学生都发了两颗石榴子儿,让他们都亲口尝一尝,甜甜的,有点酸的

15、,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到此,再讲石榴的味道,自然是水到渠成了。石榴教学反思6石榴笑了讲了王力力看到石榴,想吃石榴,秋天到了,石榴成熟了这样一个充溢童趣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同时也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教学中,我以读为本,以“品”为主,运用敏捷多样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子。 我紧扣“笑”字,带着学生逐层深化,将每一段的笑都很清楚地呈现出来了。第一自然段妈妈说: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对于这个“笑”字,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初步感知,然后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同桌相互笑一笑,把笑字的表面意思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语锋一转:妈妈说的石榴一笑中的笑,和我们小挚友的笑一样吗?从课堂反

16、馈来看学生都知道不一样,妈妈说的笑是指石榴成熟的意思,通过读、想、比,石榴一笑的笑就在学生头脑中清楚了,为后文的笑做好了坚实的铺垫。课文第三自然段“石榴渐渐地裂开嘴,露出牙齿,笑了。”我先让学生在句子中找一找从哪儿可以看出石榴笑了?再结合学生的回答紧扣“渐渐地裂开嘴,露出牙齿”这些关键词语来读、悟、品,感受石榴笑”的详细过程。当学生对石榴一笑中的笑有了深刻地感悟之后,再次联系王力力的笑,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句子中表示不同的意思,领会语言文字的奇妙。石榴教学反思7石榴一课以季节改变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终一个自然段详细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味道,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