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30课练习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5061987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30课练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下30课练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下30课练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下30课练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下30课练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30课练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30课练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饮 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_心远_。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3、对陶渊

2、明的饮酒一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4分)A、本诗是我国晋朝诗人陶渊明的一首五言律诗。B、第一、二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D、第五至八句描绘了一幅由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的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说明作者完全陶醉在悠闲自得之中。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思是这种隐居生活包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我想要说出来却忘记了怎样表达。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表达作者闲适、恬静之情。)5、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 (句子意

3、思虽处喧闹之境,但因心境平静,就与居于偏僻之地一样。表达作者闲适之情。)4、 联系全诗,解释“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含义?(美好的景象中包含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这些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_ 世道险阻 _。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4、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句子意思是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这体现了诗人信心不失,追求不断,终有一天实现自己的宏大理想。)5、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诗人在心境茫然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他们是谁?对诗人有何鼓励作用?(他们是吕尚和伊尹。作者以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来自勉,增加信心,相信自己终有一天重新受到重用。)茅

5、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舌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古诗运用了描写、叙事、抒情,请各找出一个例句。(描写: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叙事: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抒情: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6、受冻死亦足!)2、发散性思考: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自己年事已高,生活无依,接下来的日子不知道怎么过;二叹周围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自己却一事无成。)3、文中有“自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映这个事件的?(安史之乱。 杜甫的石壕吏)4.、写出诗歌的主旨句什么?并作简单赏析。(主旨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体察民间疾苦的济世情怀,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5、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6、 “床头屋

7、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写出了作者怎样的遭遇? 写出作者生活贫困、屋破兼逢夜雨的遭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从题目中我们可以得知诗歌写了哪两种场景?“白雪歌”:(咏雪)写边塞大雪奇寒的壮丽景象;“送武判官归京”:(送别)写送别情景。2、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

8、喻冬雪(即把雪比喻成梨花),把一片银白的世界写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欣喜和暖意的感受。 加上“忽”的配用,写出了雪下得大而急,写出了充满浓郁春意的奇丽壮美境界。 这两句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3、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手法勾画出瑰奇壮丽雪景,从沙漠的千丈厚冰写至空中暗淡无光凝聚在一起的万里愁云,描写了环境之奇冷,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愁”、“惨”两字语带双关,渲染饯别的悲凉气氛,感情色彩十分浓烈。4. 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傍晚的辕门,大雪纷纷,大风吹扯着一面鲜艳的红旗,而红旗却凝住不动。“掣”字用得好

9、,本意是拉、扯的意思,在这里真实的描绘出红旗冻住了,被风吹着也飘不动的情状。从视觉的角度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为送别的行面涂抹上一层雄浑悲壮的色彩。5、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本体喻体分析正确的是(C )A.本体:雪 喻体:春风 B.本体:春风 喻体:雪 C.本体:雪 喻体:梨花 D.本体:梨花 喻体:雪7、分析诗歌内容有误的一项是(B ) A.“北风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B.“将军难着”写天气的奇寒。将

10、军的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都护的铁甲也冷得不敢穿上。C.“瀚海里凝”两句转写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D.“中军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选出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

11、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答案:D ,“花”指国家)2. 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C.“落红”含义有三: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A ,由于诗人不满现实辞官离京,因此心情是悲愤寂寞的。) 3、请写出一句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相同含义的诗句(或名言,成语春蚕到死丝方尽,焟炬成灰泪始干。4、 共写了几种心境?1、 离别的忧伤;2、 回归的愉快(因为离开浑浊的官场);3、 积极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