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阅读1沁园.雪研讨课教案15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060189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阅读1沁园.雪研讨课教案15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阅读1沁园.雪研讨课教案15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阅读1沁园.雪研讨课教案15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阅读1沁园.雪研讨课教案15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阅读1沁园.雪研讨课教案15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阅读1沁园.雪研讨课教案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阅读1沁园.雪研讨课教案1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课例教学设计与自我反思评价表主讲课题沁园春 雪课型讲授课教学主题诗歌鉴赏学时一学时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介绍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2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能准确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4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二、能力方面1掌握欣赏诗歌体会诗情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2领会上下阕写景-议论-抒情的关系,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三、情感、态度方面1通过学习感

2、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气魄,获得坚定的信心和审美的愉悦。2体会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学情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课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同志在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创作的,体现了诗人宽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气魄,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指导学生品味写景、议论、抒情的句子,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理解深刻的内容和强烈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笔者任教的班级,有部分同学是艺术特长生,笔者认为激活学生的兴趣特长潜能,激发和维持被评价者的内在动力,调动其内部潜力,能够提高学生品读诗歌

3、的”语文味”。项目内容解决办法教学重点1.懂得诗歌运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2.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通过绘画意境图、诵读、讨论等方法来解决。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理解深刻的内容和强烈的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通过观看视频唱词,补充背景知人论世和品读重点词句来解决。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语三文”)【一、课堂导入】温故导入,知人论世1.比较柳宗元江雪与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异同点。江 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相同点:两篇文章都写了 景,都运用了 的手法。不同点:江雪是绝句,

4、写的是 寒江雪钓图 ,抒发了自己 的情怀。沁园春雪是 ,写的是壮丽的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 之情。【二、语言层面】1.检测预习效果: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沁()园春 惟余莽莽() 分()外妖娆() 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惟余莽莽 红装素裹 折腰 风骚 风流人物 2.朗读课文: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沁园春 雪1936年2月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

5、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三、文章层面】三 揣摩语句,品读欣赏(一)学习上阕1. 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总领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从“千里”“万里”着笔,创造了一个 的意境,体现诗人雪中赏雪的 情怀。3、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封”字写地面,凝然安静,是 态描写;“ ” 字写天空,雪姿轻盈,是 态描写。由下而上, ,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

6、非凡。4.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一字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望见了 、 、 、 等景观,尤其是 、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6.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可结合地势、精神、时代等因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 和 手法,化 为 。7.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是 手法。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

7、朗、 、 。8.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 ,他的气魄 。作者的感情 ,充满喜悦,充满对祖国山河的 。(二)学习下阕1.下阕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哪些内容?2.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这句子承上启下自然过渡,使全词上下阕浑然一体。“折腰”本来是 意思,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3.“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4.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哪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品味该字的丰富含义。5.谁是真正的英雄?7、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

8、古代帝王?8、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并简单分析。(三)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四、文学层面】1.介绍文学常识沁园春雪是一首古典词。词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又别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实际上是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沁园春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 ,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沁园春雪,其中“沁园春”是 ,“雪”是 。 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毛泽东(189

9、3-1976),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的词作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诗词雄浑豪迈,气势宏伟,堪称当代豪放诗风的代表。主要作品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和毛泽东诗词集。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

10、,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自少年始,直至暮年,贯穿其一生。其一生伴随中国革命的发展,其作品堪称浓缩的中国革命诗史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五、文化层面】1.展示学生预习时绘画的意境图,播放殷秀梅演唱视频沁园春雪,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2.认识中国历史上五个杰出人物。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这五人都有雄才大略,赫赫战功,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派张骞出使西域,开拓巩固边防。 板书设计巩固练习 1.运用沁园春 雪的学习方法,拓展阅读沁园春 长沙,评价下面两组意

11、境图哪个画面最佳?请简要写出理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A 万类霜天竞自由B 浪遏飞舟A 浪遏飞舟B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其作用: 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5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作用。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革命青年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7结尾三

12、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自我反思与评价 一、尝试“一语三文”的教学元素渗透教学过程语言、文章、文学、文化是语文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这节课上,我力求体现 这些理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握住课堂教学环节,预设几个问题,给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尽可能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并能表达这种情感体验。这节课,让我意识到,只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落实了,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语文课堂才会有“语文味”。二、 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酣畅淋漓”的读中感其情悟其境。在这节课上,我先后引导学生多次朗读课文,通过背景介绍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借助绘画意境、观看视频、人

13、物档案、美文诵读、品味鉴赏、比较阅读等方式,在欣赏、朗读、品读和评价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兴趣特长潜能,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学生自由朗读、分组研读、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深情诵读结合,教师从节奏、韵律、语调、情感上加以引导,从熟读研读品读美读出发,力求让学生感受入境品味再现,达到对诗歌由浅入深赏鉴的目的。这节课,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读的“酣畅淋漓”。我想,也正是这样,学生才能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心灵对话,才能感受到诗词的意象,领悟到作品的内涵。进而,我想到我们现行教材里选的都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经典的诗文,读来都是朗朗上口,一唱三叹的精品。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充分用好“读”字,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去朗读,去吟唱,去感悟。教师只要有的放矢的引领、点拨,让学生直接、迅速的体会体验,效果会更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语言积累,培养感情,具备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身心愉悦,促进其人文精神的培养。三、建立知识与学生经验和生活体验的联系“温故导入,知人论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