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材料汇总(有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05561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材料汇总(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材料汇总(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材料汇总(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材料汇总(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材料汇总(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材料汇总(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材料汇总(有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学习资料 18孟子两章 姓名 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张。孟子还主张“性善”论。2、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七篇。是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之一。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18-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古代传说中的三皇

2、之一发起,被任用于介词,从,被畎亩田亩,田野之音节助词,无实义中,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殷王武丁寻到他,用他为相举被举用,选拔于版筑之间,胶鬲起初贩运鱼和盐,西伯(即后来的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他又辅佐周武王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即管仲,原为公子纠的臣子,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君位,纠失败了,管仲被关押,齐桓公知其有才,起用他做相举于士狱官,孙叔敖春秋是楚国人,隐居海滨,庄王知其有才能,用他为令尹举于海,百里奚春秋时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双逃到楚国。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举于市市井,集市。故天将降赋予,下达,交付。大任责任于介词,给是代词,这人也,必先苦使动

3、用法,使痛苦其心志意志,感情。,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其筋骨,饿使动用法,使饥饿其体肤,空乏使动用法,使无资产而受贫困之苦其身,行行动拂违背,阻碍乱使动用法,使错乱其所为,所以介词,凭借动使心动心忍使坚韧性,曾同“增”,增加益增加其所不能本来不具备的才能。人恒常常过过失,然代词,这样。后以后能改;困困扰,忧愁于介词,在心,衡同“横”,阻塞,不顺于虑思绪,而连词,表顺承。后作奋起,指有作为;征征验,显露征兆于色脸色,表情上,发表达于声,而后喻了解。入内部。国内则连词,如果无法家坚持法度的大臣拂同“弼”,辅佐士,出外部,国外则无敌国外患灾难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使生存于介词,在忧患,而连词,表并列死于安

4、乐也。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答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3.作者用名人的史实想说明什么?做什么论据?答想说明造就人才,必须先经历一番忧患磨难。做事实论据。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何作用?答过渡,承上启下。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5.全文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答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来论证要想成就大事业,必先经历一番磨难。第二段谈人要有所作为达到“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第三

5、段先正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由人生推论到治国,反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由此得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全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答围绕“成材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亦可。7.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也能成才”;现在也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答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既有积极上进的主观因素,再加上良好的客观条件(顺境)更能促进人成材的观点来说,辅之以事例,言之成

6、理即可。8.文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有不同的见解,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有的时候,有些过错是没有机会来改正的,所以,我们不能老是以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尽量避免出现任何差错。9.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答 18-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

7、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 。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熹将孟子、 、 、 并称为“四书”。(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无道,诛暴秦( )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池非不深也( )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三)、解释

8、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夫环而攻之(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四)、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问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9、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十一、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守城

10、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哪句话。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5、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6、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外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战略已呈“”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正呈“”之势。(用孟子三章)中两句话填写7、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8、“战必胜”的条件是;“得道者多助”。19、鱼我所欲也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在人生的道路上,

11、会面临许多抉择,要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舍生取义”。2、本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他雄辩、善辩的才华。主要运用了排比、比喻、对比、对仗的手法,在论证方法上,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相结合。3、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

12、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兼得】,舍鱼而连词,表顺承取熊掌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加重肯定语气。生,我所欲也;义大义,正义的行为,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胜过,超过。于介词,表比较生者,故所以不为动词,做,干苟得苟且求得(生存)也;死亦我所恶厌恶也,所恶有甚于死,故患祸患,灾难有所不辟同“避”,躲避也。如如果使假使人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欲莫没有甚于生者,则连词,表承接,那么,就凡副词,用在句子开头,表总括,凡是可以介词,用得生者何不用也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那么凡全,一切。可以介词,用。辟患者何不为也?由介词,通过,凭借,根据是代词,指生存的办法则生而连词,表转折有不用也,由由于是代词,指前面所说的情况。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代词,指前面所说的情况。故所以,因此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仅,止贤者有是心想法也,人皆有之代词,指“是心”,贤者能勿丧丧失耳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