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实验设计学习提纲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505180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药实验设计学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方药实验设计学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方药实验设计学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方药实验设计学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方药实验设计学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药实验设计学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药实验设计学习提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中医药大学 方药实验设计考试提纲1.中药: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和制剂。天然药物:在现代医药理论下指导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2天然药物中药来源基于实验基础研究基于临床应用经验无/少有未知因素多少关注重点立题/成药性符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应用情况评价内容需要系统,全面评价有可减免内容3.临床前有效性研究的目的和基本内容目的基本内容为立项提供依据为具备成药性提供依据 为临床定位提供必要信息 为临床方案设计提供支持揭示基本作用/药理效应 探索作用强度/量效关系 探索作用机制 体现特色/优势作用机制通常是有效和安全性评价的支持信息,可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广与深:多靶点,靶点明确/靶点不

2、明确优与新:比较研究,特色体现4.药物发现和新药研发的基本思路:5. 中药研究关键技术: 中药药理学研究及药效学评价关键技术 基于药效的中药质量评价关键技术 中药注射剂剂型科学性与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 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关键技术 中医“病”“证”动物模型研究及制备关键技术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与评价关键技术 基于中药生物技术的新资源研究与评价关键技术 中药材及饮片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及质量研究关键技术6. 药理学研究实验设计目的和任务目的:研究者必须重视实验设计以及其中的定量问题,使药理研究尽可能获得确切可靠的结论 回答研究所提的问题,并力争做到高质量,高精度,高效率和低花费。任务: 有效

3、的减弱或控制干扰因素,突出主要因素 尽可能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 保证实验数据精确性,重复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从实验中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得到有代表性的充分数据 根据药理学特点,尽量安排多剂量,多品种,多因素,多指标的实验设计。7. 何为实验单位?实验单位指实验因素所作用的对象。不同性质的实验研究选用不同种类的实验单体(人体,动物,样品等)如果用小鼠做实验,小鼠为实验单位,或称受试对象;若用细胞,称样品。8. 重视实验对象的同质性间哪些方面? 动物:种属,品系,年龄,性别,窝别,体重,营养,健康情况; 样品:品种,批号,有效期,用量; 人体:选用某个病人,则应注意正确诊断,正确分期和病情正确判断。

4、9. 实验指标要求有哪些? 合理性:实验指标必须针对研究的问题。如降压药以肾性高血压犬的血压为指标,注射液致热性用家兔体温做指标。 特异性:合理的指标是否有高的特异性要视指标的性质而定。如小鼠耐缺氧实验可作为研究冠心病药对心肌缺氧耐受的指标,该指标观察方便但特异性 不高。特异性不高的指标只能作为辅助指标,不能作为唯一指标。 正确性:正确性是对测量指标的基本要求。一个不能正确测量的指标不仅误差大,且易计算出错误的结果。指标的正确性与测定者, 仪器精度和指标性质有关。 重现性:一个合理,客观,正确的指标一定有好的重现性,可以经得起重复测量的考验, 但一个重现性好的指标却不一定是合理客观正确的。如一

5、台未经校正的仪器或一个有偏爱的 测定者所测得的制表,可能有好的重现性,但却不正确不客观。10. 实验设计基本原则 药理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动物实验来认识药物作用的特点和规律。为评价药物可能产生的 临床作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开发新药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药理学实验对象通常是特定的生物体,其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 准确可靠,必须对要开展的实验进行设计,以便控制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条件,进行实验设 计必须遵守的几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药物的作用特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以取得准确可靠的 结果,并通过尽可能简单的实验,解决复杂的药理学问题。11

6、. 实验偶然结果的出现和处理 由于某些非常规因素引起的假象,是错误的结果,这种结果必不可重现。 处理:及时排除,减少假象干扰。 由于尚未认识的影响因素导致客观表现,但由于缺乏对影响因素足够的认识,暂不能获得 重复结果。 处理:如获得的结果确实有重要价值,而且符合逻辑,则应该认真研究影响因素 以求实现结果重现。12. 试验中重复的意义 消除个体差异和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生物试验中,仅根据一次实验或一次样本得到的结果,难以下结论。在适当的范围内重复 越多,结果越可靠。 对实验重现性的验证。在试验中设置一定的重复数,是对药理学实验的基本要求。13. 经验估计法选取的样本个数 小动物(小鼠

7、大鼠鱼蛙)每组10-30个。计量资料获取对比,每组10个;计数资料获取时,每组30个。 中等动物(兔豚鼠)每组8-12个。 计量资料获取对比,每组6个;计数资料获取时,每组20个。 大动物(犬猫猴羊)每组5-10个。14. 试验方案设计有哪些? 最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分组实验设计。此外还有:序贯设计,拉丁方设计15. 分组实验设计常设计有哪些组对照组正常组对照(假手术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对照阳性组对照实验组小剂量通常以模型组 对照为对照组。中剂量大剂量16. 确定实验中药剂量方法: 预实验:本法确定剂量比较可靠,但需要消耗时间河材料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已有的资料确定剂量:过程简单,但难免有一定盲目

8、性。在实际工作中 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信息资料,做出合理判断。17. 预实验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修正实验样本的种类和个数 检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否客观,灵敏,可靠 改进实验方法河熟悉实验技术 探索药物剂量大小河反应关系,确定最适用药剂量 发现值得进一步探索的线索 完善实验方案18. 多剂量实验中剂量间距的确定 多剂量试验各组剂量应取等比数列。分组数视实验性质而定。整体动物药效实验按新药申报资料规定应分 3组:通常取 1:3:9或 1:2:4:8。 间距太小,易出现相邻组药效倒置现象; 间距太大,药效处于 S 型曲线平坦处,不利于对比分析。离体器官药效试验通常按 1:10 比例安排剂量。如果要在其

9、间安插中间剂量,可用相邻比例中项(3.16或 3). 计算LD50或ED50的实验,要求0%和100%之间有3-6个剂量组。质反应的计数资料一般取1:0.6-1:0.85的组间比值。量反应的测量资料则根据数据性质去1:0.1-1:0.5的组间比值。19. 如何提高实验稳定性。 从实践和理论上认识待试药物对所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反应差异性的规律:考虑实验的专属性,即反应指标再多大程度上体现药物作用强度。研究剂量和效应关系,选择那些剂量与效应的直线范围宽,剂量增减一定程度后效应增 减幅度明显,相同剂量各次反应之间差异较小的实验方法,模型或指标。 调整样本数:生物差异大的实验,用较多的动物吴,可以提高实

10、验的准确性生物差异小的实验,用较少的动物,以节省人力物力。 加强实验条件的控制:如限制年龄,体重,性别,窝别等,是动物条件基本一致;在试验安排上采用能使条件因素的影响在统计分析时分离开来的实验设计方法 以减少实验误差; 实验方法的反应类型:量反应或直接测量最小数量的方法,使每一动物在计算结果时提供的每一信息得到采用;用百分率的质反应,一组产生一个数据,为精密度,质反应所用动物要比量反应多得多 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利用统计方法对影响实验精度的异常值可以删去;用可靠的显著性检验方法,对每一实验规定一定概率下的可信限,通过误差运算,舍去 由于不正当操作或者模秀娥难预测因素的影响。可以用重复实验和合并计

11、算等手段的正确运用来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20. 一般药理学: 一般药理学(general pharmacology)是对主要药效学作用以外进行广泛的药理学研究, 包括次要药效学和安全药理学。 次要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非期望的,与治疗目的不相关的效应和作用机制,即副作用。 安全药理学:研究药物治疗范围内或治疗以上剂量时,潜在不期望出现的不良影响。根据需要可能进行追加和补充的安全药理学研究。21. 安全药理学: 追加的一般药理学研究:根据药物的药理性质和化学类型,估计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即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 补充的一般药理学研究:长期毒性研究中出现明显的安全性问

12、题时,或系统的药理学研究 不足以表明药物对各器官系统作用时,应评价受试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和呼 吸系统以外的器官功能影响,包括:泌尿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和其他器官组织22. 一般药理学主要研究内容重要的生命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一般药理学主要研究内容追加的安全药理学研究内容中枢神经系统定性定里评价给药后动物的运动功能,行为改变,协调功能,感觉/运动反射和体温变化观察药物对行为,学习记忆,神经生化,视觉,听觉和电生理等的影响。心血管系统记录给药前后血压,心电图,心率 等的变化。观察药物对心输出量,心肌收缩能力,血管阻力等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13、呼吸系统测定并记录给药前后动物呼吸频率河呼吸深度的变化观察药物对气道阻力,肺动脉压力,血 气分析等的影响。24. 血清药理学: 几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研究中药药效较为科学的一种方法; 将受试药物经口服给予动物后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作为药物源加入离体反应系统中 研究其药理作用; 为研究中药复方而诞生的一种新的体外实验方法; 日本学者田代真一 1987年提出。25. 血清药理学特点 具体外实验的优点:条件可控性强,可在细胞,亚细胞水平进行超微,生化,受体,基因 等方面的研究;揭示药物作用机理较为深入,重复性好,使用材料少。 有其更适合中药及复方研究的独特之处:以中药粗提物的体外实验结果来评价药物

14、的体内 效应不客观也不确切。而含药血清更好的反应药物在体内环境中产生药理效应的真实过程, 再理论上更科学和真实。16.血清药理学的优势和不足优点: 采用含中药血清培养细胞,便于运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直接观察中药的药效学效应; 便于观察和追踪药物吸收和代谢过程,排除体外实验各种干扰因素影响,低假阴阳性机率; 在一定程度排除中药复方粗制剂本身理化性质对实验的干扰; 在血清方面真是反应体内血药浓度和变化,是当今研究中药药动学的有力工具。不足: 血清成分复杂,且中药有效成分药理学机制的多样性,任何一种单一成分再复方中药效均 可是微弱的,但这种微弱的效应可以累加成强效应。 稳定性,重现性,标准化问题

15、。 制备血清时,难以确定药物时效关系及量效关系。 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难以统一。27.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以中药口服给药后血清为样品,按照传统药物化学研究方法,从血清分离鉴定有效成分 研究血清中有效成分与传统疗效的相关性,阐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代谢及体内动态。28 中药血清化学研究方法:29. 药物筛选,成功药筛的意义:药物筛选:是对可能作为药物的物质进行初步药理活性检验和试验,以求发现其具有药用 价值和临床用途,为新药研究和开发提供最初始的依据和资料。成功药筛的意义:缩短创新药物研究和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效率。30. 组织器官水平的筛选模型和进展 通过观察药物对组织或器官的作用,分析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如离体血管,离体心脏灌 流,组织培养等。 在生理条件下,制备成病理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