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问世的红树林碳汇计量方法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504905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率先问世的红树林碳汇计量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率先问世的红树林碳汇计量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率先问世的红树林碳汇计量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率先问世的红树林碳汇计量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率先问世的红树林碳汇计量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率先问世的红树林碳汇计量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率先问世的红树林碳汇计量方法时间:2016-11-22 09:03:42来源:中国海洋报作者:0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潮间带,以红树植物为主的常绿灌木 或乔木群落,具有防浪护岸、净化水质、提供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 等多方面的生态服务价值,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红树 林通过对有机质矿化、埋藏不断积累“蓝碳”,成为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下碳计量的重要组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角色备受关注。2012年,为了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方法框架下准确 测量、监测和报告红树林地上生物量的物种组成、结构以及红树林生态 系统碳储量,世界林业研究中心出版了红树林结构、生物量和碳储量 测量、监

2、测和报告方法,这是世界上第一份蓝色碳汇计量国际方法, 其中大部分内容也适用于其他滨海湿地乔灌木的碳汇计量。该方法分为前言、野外调查程序、实验室和数据分析、报告4 部分。鉴于红树林与其他森林生态系统在组成和结构上存在明显区别, 相应的生物量、碳储存监测和计量方法也明显不同。根据红树林特点, 红树林碳库被分为地上碳库和地下碳库两部分,地上部分划分为高于 1.3米的乔木、棕榈、灌木、幼苗和枯枝5类,地下部分分为根和土壤 两类,并根据乔木胸径、土壤深度等对相应类别进行了细分。该方法 建议通过确定项目边界、对项目区域分层分区、确定碳汇类型、确定采 样点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确定测量频度等5个步骤来明确碳储

3、量或碳 排放测量方案。在野外调查中,除需记录常规采样信息和自然条件外,该方法 还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不同碳库碳储量的测量方法、计算公式、经验值。 在实验室和数据分析部分,方法系统总结了国际红树林研究成果,对主 要树种生物量经验公式、胸径与地上生物量关系、各类碳库的估算公式 以及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库总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方法 的最后一部分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为 案例,通过非常简明、清晰的图表展示了最终报告的内容。这一方法使得红树林碳汇实现了可计量、可报告、可核实,满 足清洁发展机制要求,为将红树林纳入REDD+等减排计划和碳交易市 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它的问世将蓝色

4、碳汇从概念和理论引入实践,将推 动盐沼、海草床以及贝藻类养殖、海洋牧场增殖、海洋微生物碳泵等蓝 色碳汇计量方法和标准的出现。未来,蓝色碳汇有望和绿色碳汇一样被 纳入碳交易机制中,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和扩大碳汇方面发挥巨大 作用。(蓝碳工作组)红树林是一个巨大的碳汇,准确描述红树林的碳循环模式,有助 于科学管理和保护红树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本研究估算了全球不 同国家红树林碳汇与其破坏带来的潜在碳排放量,为红树林相关的碳 核算提供了重要参考。红树林的土壤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碳汇,如果没有红树林,碳循环 将比现在加快许多。然而,大规模的森林植被破坏已经威胁到了这一 重要碳汇的保存。因此,我们迫切地需

5、要加深对全球红树林碳汇分布 及碳循环模式的理解。本研究中,作者研究了全球不同半球、不同纬度、不同国家和不 同组成的红树林,并估计了各国红树林破坏可能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 量。结果显示,全球由于红树林破坏带来的潜在二氧化碳释放量可以 达到每年7.0Tg CO2e。红树林破坏潜在二氧化碳释放量最高的国家 是印度尼西亚(每年3,410Gg CO2e)和马来西亚(每年1,288Gg CO2e)。 这一估测为各国提供了估算红树林碳汇和森林破坏带来的碳排放量 的参考。澳大利亚北部数千公顷红树林枯死新华社悉尼7月11日电澳大利亚研究人员11日说,澳北部卡奔塔利亚湾已经有数 千公顷红树林因“顶枯病”死亡,或因气

6、候变化所致。詹姆斯库克大学教授、“澳大利亚红树林和盐沼组织”发言人诺姆杜克说,年初首 次传出红树林大面积顶梢枯死的消息,即植物从顶梢开始逐渐向下枯死,近期航空及卫星观 测证实了这一现象。卡奔塔利亚湾约7000公顷红树林受到“顶枯病”影响,规模空前。杜克说,这是首个因干旱和高温造成红树林死亡的案例,很可能还与全球气候变化有 关。该地区红树林之前出现过小范围植物组织水分散失超过水分吸收现象,而这次与以往不 同,整个卡奔塔利亚湾南部海湾的红树林在一个月内全部受到影响,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杜克说,当前证据表明,红树林的死亡很可能是由旱季延长造成的,而不仅仅是高温 天气。该地区雨季通常持续4、5个月,

7、月降水量大约10 0毫米,但过去连续10至11 个月的降水量都不到5 0毫米。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更不规律,类似现象可能会更频繁。考虑 到红树林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杜克认为适当的监测研究及资金支持将刻不容缓。红树林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滩涂或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 特殊生态系统,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以及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有报道称, 红树林死亡已经造成一些海洋生物濒危,并导致大量海藻死亡自然界碳循环规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特点:生物和大气之间的循环绿色植物从空气中获

8、得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再综合成为植物体的碳化合 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摄入体内的一部 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动、植物死 后,残体中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为二氧化碳而最终排入大气。大气中的二氧化 碳这样循环一次约需20年。一部分(约千分之一)动、植物残体在被分解之前即被沉积物所掩埋而成为有机沉积物。这 些沉积物经过悠长的年代,在热能和压力作用下转变成矿物燃料一M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当它们在风化过程中或作为燃料燃烧时,其中的碳氧化成为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人类消耗大 量矿物燃料对碳循环

9、发生重大影响。一方面沉积岩中的碳因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化学作用分解后进入大气和海洋;另一方面生物体 死亡以及其他各种含碳物质又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返回地壳中,由此构成了全球碳循环的 一部分。碳的生物循环虽然对地球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从以百万年计的地质时间上 来看,缓慢变化的碳的地球化学大循环才是地球环境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交换二氧化碳可由大气进入海水,也可由海水进入大气。这种交换发生在气和水的界面处,由于 风和波浪的作用而加强。这两个方向流动的二氧化碳量大致相等,大气中二氧化碳量增多或 减少,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也随之增多或减少。含碳盐的形成和分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和地下水中成为碳酸,碳酸能把石灰岩变为可溶态的重碳酸 盐,并被河流输送到海洋中,海水中接纳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含量是饱和的。新输入多少碳 酸盐,便有等量的碳酸盐沉积下来。通过不同的成岩过程,又形成为石灰岩、白云石和碳质 页岩。在化学和物理作用(风化)下,这些岩石被破坏,所含的碳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 入大气中。火山爆发也可使一部分有机碳和碳酸盐中的碳再次加入碳的循环。碳质岩石的破 坏,在短时期内对循环的影响虽不大,但对几百万年中碳量的平衡却是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