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504819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一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一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一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一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01200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初一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分数(考试时间100分钟 卷面100分)一基础(20分)1书写。请将下面诗句写在米字格中。(注意:此题根据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后边的答题文字都要认真书写,标点符号也要写入格中。)(4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默写(6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沉舟侧畔千帆过,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_,隔岸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

2、_。(曹操龟虽寿)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刘禹锡陋室铭)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忍俊不jn( ) 阴mi( ) ji( )然而止 城qu( )4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2分)A把内容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叫排比。B“对,幸福。”将军重说一遍,“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C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D. 他刚刚跑进树林悉意经营的、没什么灌木和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了周围追兵的叫嚷声。答:( )5选出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2分)A蒙田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和散文家,对

3、培根、莎士比亚及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影响颇大。B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小说集超人往事和通讯集寄小读者等。C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D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代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人称“王临川”。6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词语都能用其它某个词语替换,请你把这个词语写在括号内,要尽可能准确(2分) 青年时代我开始接触西洋音乐了,桑塔露吉亚我的太阳伏尔加船夫曲夏天最后的一棵玫瑰老人河,所有的西洋歌曲都澎湃( )着情潮,都拥有一种强健的欲望,哪怕这种欲望派生( )出许多悲伤

4、和烦恼,哪怕是痛苦也痛苦得那样强劲。(王蒙在声音的世界里)二、阅读(40分)(一)课内现代文阅读(8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蓬的帆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直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

5、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节选)7第1自然段中作者写到:“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我”这时为什么感到“轻松”“舒展”?(2分)答: 。8在第1自然段中,你认为哪些词语很好地表达了“我”和小伙伴们的愉快的心情,请举出二、三例来。(3分) 答: 。9作者在2、3自然段中对“夜气”作了精彩的描写。这“夜气”

6、中弥漫着些什么?请作简要而全面的回答。(3分)答: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10分)繁星 巴金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

7、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选自巴金选集第八卷 昧(mi)昏暗。霎眼眨眼。1

8、0.阅读要注意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你在整体感知本篇文章以后,认为这篇短文的结构线索是什么?(2分)答: 。11文章开篇:“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这句话中的“星天”作何理解?从全文来看,这句话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答: 。1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他们谈话,你认为这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你观察过星星吗?你的感受如何?(4分)答: 。 (三)课外说明文阅读(8分)三寸不烂之舌陈日朋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毛遂,凭自己的勇敢和辩才说服楚王,拯救了赵国。平原君从此刮目相看:“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故事出自史记。后来人们便用“三寸不烂之舌”形容极善言辞、口才出众。那

9、么,舌长是三寸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舌头能伸能缩,舒卷自如,倘若用力将舌头伸出口外,长度显然超过三寸。况且古代的尺寸与现今差异很大,所以“舌长三寸”,不过是形容它短小,并非实数。舌头所以能随意伸缩,是因为它的肌肉极为特殊。舌肌属于随意收缩的横纹肌,在舌内分有几层,按不同方向分布,互相交织。依据肌纤维方向可以分出三种舌肌:舌纵肌、舌横肌、垂直肌。此外还有连接下颔骨、舌骨、颞骨的三对“舌外肌”。这一大群舌肌配合默契、步调一致,不仅可以随时改变舌头的形状和位置,而且伸缩吞吐,灵活自由,翻卷上下,迅速准确。它帮助人类发出娓娓动听的话语,唱出婉转悦耳的歌声。舌头感受味觉的功能,更被人所重视。如果没有

10、舌头向人们报告各种食品的味道,那么古今中外的许多美酿佳肴,全都味同嚼蜡了。人的感受味觉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头背面,尤其是舌尖部分和舌侧面。此外,在口腔黏膜上,会厌、咽后壁、软腭等处也分布有少数味蕾。感受甜味的是舌尖;感受酸味的是舌侧面;感受苦味的是舌根;感受咸味的是舌前两侧面。更为有趣的是,舌头犹如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身体内部的疾病。舌头上面生有很多乳头状的小突出物,称为“舌乳头”。舌乳头有大有小,体积最小、数目最多的是白色的丝状乳头,它布满舌头上面,宛如贴了一层丝绒。它们不断脱落下一些上皮细胞,与食物残渣、细菌混合一块,粘附在舌头表面,形成一层“舌苔”。健康人的舌苔薄白而洁净。人生了病,

11、舌苔可能发生变化。“辨舌质可知五脏之虚实,验舌苔可断病邪之深浅。”这种诊病方法称作“舌诊”。我国远在公元前二三百年,就掌握了舌诊方法,这是“三寸不烂之舌”在医学史上建立的另一奇功!注本文选自人教社初一阅读教材欣赏生命。原文选自1986年4月2日北京晚报。13统观全文,你认为“三寸不烂之舌”有哪些功用?(3分)答: 。14文章第2自然段中有几句话可以看作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句。请在原文上用横线标明。(2分)15文章第4自然段中“如果没有舌头向人们报告各种食品的味道”中的“报告”可以用哪些较恰当的词语来置换?请写出来(至少写两个)。(3分)答: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12、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席。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16请把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2分)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 )皆出酒席。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便要还家 要: 咸来问讯 咸: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及郡下 妻子: 邑人: 诣太守 诣: 寻向所志 向: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翻译:(他们)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