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5048018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河流地貌的发育完成时间:2012年4月25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课例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及解读1、课标原文: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课程标准解读: 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实例”,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解读本标准,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学习应落实在示意图上,能够以示意图、动态图的形式,通过河流地貌的主要发育阶段,说出河流地貌的发育过

2、程第二,实例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很好的将本节教学东西联系起来。(二)学情分析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高一学生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有一定兴趣,善于应用自己的知识来建构新的知识,有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由机械记忆逐渐变为以理解记忆为主,另外,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并推理其原因的能力。但水平差异明显,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不浓,并且对地理学习的意义不太清楚,学习动力不够强。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不够强,有待进一步提高。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在第一章,学生认识了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运动的主要动力,在第三章,

3、学生学习了自然界的水循环等知识内容,在水循环的环节中,其中有一环节就是河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河流及其周围地形有一定的直观印象。在第四章第一节学习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对侵蚀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很少深入接触像“地貌” 、“侵蚀” 、“溶蚀”等地理概念,地理基础较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但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他们对地貌形态的塑造及其影响比较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预习的同学极少,较喜欢老师讲解,对活动有一定的兴趣,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占少数,喜欢记笔记,部分同学记笔记要老师提醒

4、。容易相信书本,对老师有置疑,但学习兴趣很容易受老师教学效果的影响。(三)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深化对“地貌塑造”的理解。是前面“自然界的水循环”、“营造地表形态力量”的延续,是后面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的基础,“地貌形态的发育”是高中地理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地理原理之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有有帮助。该内容属于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纵观中学地理,本节内容是重要科普素材,对培养“有地理素养公民”有着重要作用,从知识的衔接上讲,本节知识在整个

5、中学地理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和“铺垫”、“打基础”的作用。2、知识结构关联图3、教学资源的运用与开发二、教学实施方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主学习,分析法、讨论法。2.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树立事物的发展与变化

6、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二)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三)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地图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河流侵蚀地貌)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 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大家知道我们贵州最漂亮的瀑布是叫什么名字吗?展示图片 “黄果树大瀑布”提问:那你们有没有去过黄果树大瀑布呢? 讲诉:好,那接下来我就带你们去看一下黄果树大瀑布。展示幻灯片播放“黄果树瀑布”视频歌曲看了这个视频之后,大家有没有对我们的黄果树有了一初步的了解啊。

7、回答:黄果树大瀑布回答:没有回答:有用学生们熟悉的事情导入,亲切自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新课讲授讲诉:河流是我们平时都很容易见到的,因此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那在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河流中,你们有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河流周围的地形有和没有河流的地方的地形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不同的河流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要让大家了解并能回答这些问题。请看这两张图片。展示幻灯片 “三峡地貌”“崇明岛”讲诉: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些图片呢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的河流地貌。提问:它们的成因相同吗?讲诉:这两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流水作用的结果,只不过

8、它们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貌,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展示幻灯片 河流侵蚀地貌讲诉: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这三种类型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展示幻灯片 “虎跳峡”图片讲诉:现在同学们所看到的就是“虎跳峡”,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侵蚀的最终结果会使河谷怎样发展?这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种?讲诉:非常好。这种侵蚀会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请大家再看虎跳峡的横

9、剖面图,像英语字母中的哪个字母?展示幻灯片讲诉:对!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在长江的发育过程中处于较晚的时期,也就是河流发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积较小。因此剖面呈“V”字形。这就是河流地貌发育的第一个阶段。展示幻灯片河流地貌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中期、成熟期讲诉:在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横剖面成V型。现在我们来学习河流侵蚀地貌的第二个阶段展示幻灯片讲诉:到了中期,河流落差变小,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被拓宽。提问:为什么河流会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呢?讲诉:根据

10、图片展示讲解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的原因。凹岸河流水流速度快,对凹岸的侵蚀作用加强。而在凸岸,水流速度减慢,因此在凸岸会形成堆积。这就是河流侵蚀地貌发育的中期。随着河流地貌的发育,也就进入了河流侵蚀地貌的成熟期。在成熟期河谷不断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展示幻灯片提问:黄果树形成主要有我们刚学过的那些侵蚀展示幻灯片黄果树瀑布讲诉: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总结,黄果树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就河流的侵蚀而言,主要是向下侵蚀和溯源侵蚀为主,给学生讲解黄果树瀑布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我们已经了解了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向及其对河谷地貌的影响,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呢?即陆地上本没有河流,那么河流又是如

11、何形成的呢?展示幻灯片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面貌讲诉:这幅图片是黄土高原,那么黄土高原上有着这么多的沟谷,为什么它们却没有形成河谷呢?沟谷和河谷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其实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很强,从而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如果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就逐渐演变成了河谷。思考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观看图片回答:不同回答:这是溯源侵蚀回答:“V”字形回答:不知道看图片并联系刚才老师所讲的内容回答:下蚀回答:溯源侵回答:降雨在地表面汇集并沿着低的地方流动而形成。贴近生活,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联系实际案例讲解,加

12、强对知识的掌握总结归纳,更易理解记忆用黄果树瀑布的形成巩固刚学结束新课讲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河流地貌分为河流侵蚀地貌与河流堆积地貌两种类型,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了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以及河流发育不同时期主要的侵蚀作用,对于河流地貌的学习,我们分为了三个阶段,即初期、中期和晚期,并且学习了每个阶段有哪些基本特征,以什么样的侵蚀为主。并且以黄果树瀑布为例讲述了侵蚀作用。回顾本课,对所学内容作总结,学生再回忆一遍,加深印象布置作 业讲述今天的课即将结束,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思考一下以下两个问题。1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2哪一处适合淘金?简述原因。留作业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把课本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七)板书设计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溯源侵蚀 侵蚀类型 下蚀 河流侵蚀地貌 侧蚀(河谷) 初期:河谷横剖面呈“V”形 河谷演变 中期: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槽形(U形) 学习评价 本节教学设计采用师生互动与课堂链接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同桌讨论电脑演示等多种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