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预习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5044213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预习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寡人之于国也》预习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寡人之于国也》预习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寡人之于国也》预习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寡人之于国也》预习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预习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预习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知识目标】寡人之于国也预习案1、识记孟子的生平和思想,了解孟子一书。2、熟读课文。3、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二、【知识链接】孟子(约前372 前 289 )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又一代表人物,元文宗封为“亚圣 ” ,后世并称“ 孔孟 ” 。 孟子曾把孔子重道德修养的“仁 ” 发展成他的政治理论“仁政 ” ,主张施 “王道” ,行 “ 王道 ” ,即 “ 省刑罚,薄税敛 ” ,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 仁政 ”的政治理论是 “ 民本论 ”,哲学理论是 “ 性善论” 。曾游说各国,讲“唐、虞、三代之德

2、” ,但 “ 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 ” ,因此他被诸侯认为是脱离实际,加之孟子自己的知识分子的傲骨,不肯趋炎附势,故他的主张不曾被诸侯采纳。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著书立说,有孟子七章传世。2、了解作品:孟子现存七章,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腾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汉代赵歧注释孟子,把每篇都分为上下两部分。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 四书 ”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孟子以雄辩 著称,文势磅礴,感情激越。3、写作背景战国中期,各诸侯国的统治者都在讲究变法革新,富国强兵,合纵联横,互相攻伐。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离娄

3、上);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社会兵员缺乏,劳力不足。各诸侯国也就处心积虑的争夺人力。梁惠王也不例外,他采取了一些体恤百姓的措施,以求吸取人力资源,但收效甚微,故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却“ 民不加多 ” 的疑问。孟子借梁惠王的疑问,或说是心理需求,宣传自己 “ 施仁政 ” “ 行王道 ”的政治主张。4、知识拓展:1、诸子散文:所谓“诸子 ”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春秋战国时主要学派有十大家 儒家 ,代表人物是孔丘、孟轲、荀卿; 墨家 ,代表人物是墨翟; 法家 ,代表人物是商鞅、韩非; 道家 ,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周; 农家 ,代表人物是许行; 名家 ,

4、代表人物是公孙龙; 杂家 ,代表人物是吕不韦; 纵横家 ,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此外,还有 阴阳家 、小说家。诸子的代表作品有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2、孟子中大部分篇目没有题目,后人取第一句中的某些词句作为文章的题目。三、【自主学习】1、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2、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本文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知识归类(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点实虚词),在书上标明。第一课时(课堂案)一、【自主检测】1、读正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王 好()战 弃甲曳()兵而走数( ) 罟( )不入洿( )池 是使民养生丧( )死无憾也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鸡 豚( )狗彘( )之畜(

5、 )谨 庠( )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 )之义然而不王( )者 涂有饿莩( )而不知发 2、 解释重点字词河( )内凶( ) 邻国之民不加( )少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 )百步而后止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3、 翻译重点句子(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2)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3)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4)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二、【合作探究】:1、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或: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2、对 “ 五十步笑百步 ”喻义如何理解?三、【能力提升】:1、文言实词 “ 直”

6、字意义。2、小组合作,迅速完成第1 4 段的背诵。四、【课外拓展】: 将下列孟子名句补充完整。富贵不能淫, 。孟子 滕文公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 梁惠王上爱人者,人恒爱之;, 。” 孟子 离娄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孟子 告子下【课后作业】: 1、默写第1-4 段 2 、自主学习5、6、7 自然段。第二课时(课堂案)一、【自主检测】1.解释重点字词。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谨()庠序()之教申( )之以孝悌之义() 然而不王()者 王无罪()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 )有饿殍而不知发()2、翻译重点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然

7、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二、【合作探究】:1、怎样才能做到 “王道之始 ”?2、说说本文辩论艺术的高超之处。三、【能力提升】:1、文言实词 “胜 ”字意义。2、小组合作,背诵四、【课外拓展】给孟子的颁奖词5、6、 7 自然段。:他,有 “ 闻过则喜” 的谦逊;他,有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的胸襟;他,有 “ 舍生取义”的凛然;他,不会“同流合污”;他便是在塑造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的“ 舍生取义” 、善养“ 浩然正气” 、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的儒家的又一“ 集大成者”“亚圣 ”孟子写一写

8、你心目中的孟子。五、【课后作业】1、背诵默写全文。2、整理文言文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课内巩固一、选择练习1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曳兵(y) 数罟 (cg) 洿池 (w ) B鸡豚(tn)狗彘 (zh) 庠序 (yng)C孝悌(t) 饿莩 (pio)供养 (gng) D衣帛(y) 王天下(wng)不可胜用(sh ng)2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 玉体 (贵体,表示尊重对方) 贱息 (对自己儿子的谦称)黎民 (百姓)B庠序(殷代的学校) 萧墙 (宫门内的照壁) 社稷 (国家 ) 山陵崩(国王或王后死)C饿莩 (饿死的人 ) 弭谤 (阻止 )

9、 面刺 (指责 ) 孝悌 (敬爱兄长 ) D数罟 (密网 ) 膏腴 (肥沃 ) 豚彘 (小猪 ) 洿池 (浊水不流 ) 3下列句中加粗的 “ 于” 作“ 比”讲的一项是 A 寡人之于国也B移其粟于河内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 谨庠序之教4、与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句中 “是 ”用法相同的是()A 惟利是图B 各是其所是C 谁能定是非之真D 是谁之过与5、选出与 “ 谷不可胜食也 ”中 “也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10、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直不百步耳译:只是没有逃跑一百步罢了。B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五十步然后停下来。C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译:这怎么能对刺伤人之后而致人于死地感到奇怪呢?D 未之有也译:没有这样的事情啊。7、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二、一词多义1.数愿得补黑衣之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数罟不入洿池(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系牛头充炭直()3.加邻国之民不加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驴不胜怒,蹄之()予观夫巴陵胜状()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课外提升阅读下文完成8 11题。齐宣王问曰: “ 文王之囿( yu天子诸候养禽兽的地方)方七十里,有诸? ” 孟子对曰: “于传有之。 ” 曰: “若是其大乎? ” 曰: “ 民犹以为小也。” 曰: “ 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