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035895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2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2课时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2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够结合诗句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3.从本文学习反复、押韵、拟人的写作方法,并试着仿照课文第四节的写法试着写一小节。4.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过程中,体会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难点】从本文学习反复、押韵、拟人的写作方法,并试着仿照课文第四节的写法试着写一小节。1 新课导入方法一一、复习导入新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2、这“绿色的课本”能让我们看到哪些美景?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绘的?让我们带着这2个问题走进大自然,看!祖国已经向我们敞开了绿色大门,发出了亲切的召唤。引读第一小节设计意图:以复习设疑的方式引入,便于学生过渡到新知,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讲授新课做好铺垫。方法二一、设疑导入师: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的生字词以及主要内容已经有所了解,那老师想回到课题问你们一个问题,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吗?它们两者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指名回答)请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一下。(学生思考回答)师总结:是的,因为大自然生机蓬勃,充满活力,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就像我们学习用的课本一样,它会让

3、我们不断获得更多的知识,那我再问你们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去打开这本课本呢?现在大家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吧!设计意图:带着“我们该如何去打开这本课本呢?”这一问题引入,直截了当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事半而功倍。2 新知构建精读感悟,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与神奇。(一)品读第一小节。你们看,绿色的祖国正在向我们徐徐敞开大门。出示第一自然段。(大屏幕)(1)自由读这几句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讨论交流)(2)这段中有两个一样的词,一词使用了两遍,是哪一个词?请用横线画出来(去吧)(3)理解诗句的意思。“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 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

4、意思?(大自然的怀抱的清新温暖)“去吧去吧”是谁在召唤着我们?A是啊,祖国在召唤我们(引读课题)B引导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召唤的热情,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这两个“去吧”。(向往、赞美的语气。可鼓励学生不同的解读)C.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召唤呢?(去呼吸。)(4)绿色的大自然是那样美妙神奇,等着我们去呼吸那芬芳的空气、感受那清凉的绿阴,让我们带着赞美、带着向往齐读第一小节。(二)学习第二小节1指名读,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哪些动人的画面或者事物?用横线画出来。翠竹的挺拔 松柏的苍劲 果园的丰收 沃野的耕耘板书:去发现 去描绘2展示翠竹、松柏、果园、沃野的图片,指名说图片上的翠竹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些词语

5、形容一下它吗?(直立、高耸),相机指导直立、高耸就是“挺拔”的意思。师适时教育:欣赏图片的同时,老师希望你们在学习的沃土上也能刻苦地耕耘,从而有所收获。3思考:为什么选择翠竹和松柏来写?(因为松柏和翠竹用眼睛都可以看见,品性相近,都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如果你来写,你还会写哪些事物?(梅花、荷花、兰花)4能不能换成“挺拔的翠竹”和“苍劲的松柏”?为什么?读一读,同桌交流,汇报交流结果,老师适时点拨(美丽的校园和校园的美丽一样吗?)。不能,表达的重点变了。师小结:作者希望大家不仅去看看自然界里动植物的样子,而是要去感受、发现它们身上的精神品格,向它们学习!5.为什么选择果园的丰收和沃野的耕耘来写呢

6、?预设:两者都有绚丽的色彩,能眼睛所见,能被描绘出来,(去描绘。)丰收与耕耘密切相关,是告诉我们没有耕耘又怎么会有收获呢?人类生存于自然之间,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用自己辛勤的付出换来成功的果实。6. 指导朗读,如果你们置身于这样的画面中,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生齐读,师适时评价:你们读得真好,我感觉一种喜悦的氛围在我们教室里洋溢开来,我们文中也有洋溢这个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充满着某种情绪和氛围)(二)品读第三小节1.女生齐读第三小节设计意图:此处设计女生先读,目的让大家感受一下甜美的声音,也符合第三小节的朗读特点,男同学可能有点憋着,正好

7、让他们把攒足的劲用在第四小节的气势上,调高了学生的整体朗读兴趣。师评价:我们班女生读得真好,大家给她们掌声。2.图文对照,小组合作学习。请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幅图画,可以用上书上的词语。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成结果。师给予评价:你说得真有文采!你真富有想象力!你能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你真棒!3.适时点拨“温馨”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4.这一节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哪几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答。师:什么叫拟人?(就是把表现人的神态、动作的词句用在物上,且两者有相似之处)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

8、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5.在这一小节中,作者号召我们去做什么?(去联欢、去相聚)6.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指名读。男生、女生比赛读。(三)学习第四小节1.男生读第四小节2.出示诗句: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师:你攀登过高山吗?你欣赏过大海吗?说说你的感受,理解诗句的意思。3.读了这一小节后,你有什么启示?我们必须不怕艰难险阻,勇于攀登,战胜困难。我们要有搏击风浪的勇气,不畏环境的险恶。4.出示句式,按照句式进行仿写。( )说:“( )吧,( )的( ),( )少年的( )!”例句:(梅花)说:

9、“(怒放)吧,(傲立学习)的(枝头),(展示)少年的(坚韧)”同桌间讨论应该如何仿写,把各自的答案写下来。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例句练习仿写,让学生放开思维,不再仅仅局限在课文之中,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5.指导朗读这一小节要读出热烈高昂的语调。生齐读。(四)学习第五小节1.师:当我们热爱自然并勇敢地去探索自然时,自然会馈赠给我们更美好的体验。 范读第五小节。2.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明媚的早晨背着书包上学,大地吹来阵阵微风时的感受,放学后享受着愉快的黄昏时光时的感受?指名答。(去感受)(五)学习第六小节1.出示最后一小节,齐读。师引导:为什么这首诗的首尾两节要相同

10、?生尝试谈想法。2.小结:这一部分总结全诗,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这迷人的课本,照应诗歌第一部分,做到了文章首尾呼应,诗句反复,并非简单的重复。3 课堂小结1. 回顾课上所学内容在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我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明白了什么?PPT出示:(1)看 翠竹的挺拔 松柏的苍劲 果园的丰收 沃野的耕耘 明媚的早晨 愉快的黄昏 片片云锦 (2)听 鸣禽、山水的欢声笑语 青山说: 绿水说: (3)明白:要勇于实践探索 去呼吸 去发现 去描绘 去联欢 去相聚 去感受 2.写法点拨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反复、押韵、拟人手法。4 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1、 看:翠竹松柏 果园沃野神奇美丽听:鸣禽 山水的声音 晓:绚丽多彩 勇于探索现代诗歌,以我的理解,课堂上的诵读应该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应该一次比一次有感情,一次比一次更深入。教学时,我注意把指导朗读和启发想象贯穿于全过程。在精读感悟环节中,紧紧围绕“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驰骋想像,探索大自然神奇的秘密,感受大自然绚丽的景色。从而推进学生读懂诗歌中的丰富的内涵。由于学生词汇积累不够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在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时,没有把头脑中意象的东西表达到位,老师如果能够随时补充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表达具体,课堂生成会更加精彩。在指导学生学习反复、拟人的写作特点时,处理得太仓促,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反复的写作方法时,要多出示一些运用反复的片段,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反复的好处。在帮助学生学习拟人修辞手法时,可让学生说几个拟人句,然后说说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适时地运用反复和拟人,使作文生动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