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5026902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一起来看看吧!梦回繁华课文原文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fng)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bin)梁商业繁盛,除(ch)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

2、个方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z)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bin)京,徽宗朝/(cho)进入翰(hn)林,据张著题跋(b),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城郭(gu),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dng),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f)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yn)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

3、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jun)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bin)梁从城郊、汴(bin)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bin)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b)雾,农舍田畴(chu),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tu)队。在进入大道的岔(ch)道上,是众多仆(p)从簇(c)拥的轿乘(shng)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

4、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bin)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bin)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co)运的枢纽(shni)。巨大的漕(co)船,舳(zh)舻(l)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b)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qin)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bin)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chng)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co)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wi)人们所称(chng)道:船正在放倒桅(wi)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go)盘索,

5、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bin)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gun)、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jn)布匹、沉檀(tn)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zhng),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rng),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

6、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qijng),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bin)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zh)人入市”“诸(zh)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阳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得“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k)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gun)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

7、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梦回繁华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的重要地位。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概括力地说明语言。3、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教学重点: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2、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3、品味文章的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了解名画背

8、后的意蕴。一、激趣导入(图片欣赏)二、资料简介1、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简介本书选取中外绘画作品八十幅,由国内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所选画作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同时配以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引领我们体验艺术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2、张择端简介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3、清明上河图简介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

9、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可分为三部分:1.由宋朝城市的发展繁荣,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1)2.介绍作者张择端生平,并引出画作的背景,呼应课题

10、梦回繁华。(24)3.具体介绍说明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内容、艺术特色和地位。(5)四、再读课文,理解文意题目解读:“梦回繁华”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梦回”,指梦中回到某个地方。“繁华”,繁荣热闹,通常形容地方经济的发达。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北宋时期的热闹繁华的景象。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从三个方面介绍:(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3

1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北宋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五、精读课文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作者按什么说明顺序进行介绍的文章有提示语: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由此可见作者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2、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描绘了哪些景象按什么顺序说明疏林薄雾中赶集的乡人,岔道上踏青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的行旅。按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说明。3、全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就全文而言,使用了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4、第3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比喻。把清明上河图比喻为“一部乐章

12、”,把画面开卷处比喻为慢板、柔板,把画面中段比喻为快板、紧板,把后段比喻为尾声,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说明。5、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义(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六、合作探究1、课文想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详写的有画的内容,画的艺术特色及地位。略写了张择端的生平,画的整体特点。介绍画的内容里详写了汴河虹桥,略写了其它内容。详写画作内容体

13、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内容是画作的核心;详写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能突出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这样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使文章中心和重点突出,使读者很容易就学到知识,了解事物。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说法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举例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一幅。列数字: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引用: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摹状貌:船夫们呼唤叫喊,握蒿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打比方:结构精美,宛如飞虹3、品味语言再读课文,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

14、米”。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语言典雅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七、课堂小结: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介绍的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学习了古历史知识,知道了清明上河图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

15、以及它巨大有艺术价值。八、拓展延伸:课外借阅清明上河图的故事,然后说说你对这幅名画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梦回繁华知识点1.文学常识毛宁,我国书画评论家。2.重点字词汴(bin)梁田畴(chu)跋(b)涉漕运(co)舳舻(zhl)握篙(o)摩肩接踵(zhn)络绎不绝(luy)长而不冗(rn)遒劲(qijn)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遒劲:雄健有力。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3.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