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结构抗震设计竞赛规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02567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届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结构抗震设计竞赛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首届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结构抗震设计竞赛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首届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结构抗震设计竞赛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首届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结构抗震设计竞赛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首届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结构抗震设计竞赛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首届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结构抗震设计竞赛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届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结构抗震设计竞赛规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首届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结构抗震设计竞赛竞 赛 规 程一、 竞赛题目竞赛题目为“墩塔结构模型设计及抗震性能竞赛”。二、 竞赛目的(1) 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合作与团队精神;(2) 促进研究生对结构计设计、计算分析和抗震设计的学习和理解,提高研究生结构设计分析能力;(3) 提供研究生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活跃研究生学术气氛。三、 竞赛内容竞赛内容包括:方案理论设计、结构模型制作、作品介绍与答辩、模型动力加载试验。图1 结构模型示意(图中结构形式仅为示意)结构原型为墩塔状结构(如图1),墩塔结构形式不限,构件

2、截面形式不限。外加荷载为竖向静载和以振动台模拟的水平单向地震荷载,参赛研究生需根据组织方提供的材料,按规定的尺寸要求完成墩塔的结构设计、模型制作,并在电驱振动台上完成静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加载试验。墩塔承受的静载以塔顶部的配重模拟。四、 竞赛要求1参赛资格(1)参赛者为全日制在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每个参赛队由3名学生组成,提倡参赛学生跨专业组队。每位参赛者只允许参加一个参赛队,各参赛队应独立设计、制作参赛作品。本次比赛不设指导教师。(2)各参赛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竞赛活动,迟到或缺席者作为弃权处理。各队的参赛人员以报名人员为准,不得换人,若有参赛队员因特殊原因退出,则缺人竞赛。2参赛作品

3、(1)每个参赛队只能提交一份作品,包括模型实物和理论方案。(2)除墩塔结构外,允许附加阻尼装置,阻尼装置的重量计入模型总重。模型总重(不含标准底座重量)限280g以内。(3)墩塔结构模型(含附加阻尼装置)只能采用组委会提供的材料制作,不得另加材料,若发现墩塔结构模型中有其他材料,取消比赛资格。(4)结构模型各构件间的连接形式由各参赛队自行设计、制作。3理论方案(1)理论方案的内容包括:设计说明书、方案设计图和计算书。设计说明书包括对方案的构思、结构体系及其他有特色方面的说明;方案设计图包括结构总体布置图1张、材料数量表1张;计算书包括静力(强度及稳定)和动力(地震响应及结构强度)计算模型及计算

4、结果。计算模型必须与设计图及模型实物一致,否则视为无效。(2)理论计算所用软件不限,计算参数(如材料的弹模、容重、强度等)各参赛队自行查阅资料确定。(3)竞赛采用的地震波由比赛组委会提供,采用汶川地震什邡八角台地震波28s53s段,水平加速度峰值分别按0.3g0.9g调制。(5)理论方案封面必须注明作品名称、参赛专业、参赛队员姓名;正文按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的顺序编排。(6)理论方案要求用A4纸打印,一式五份于规定时间内交到竞赛组委会,逾期作放弃处理。4设计制作要求(1) 模型制作材料及工具组委会将统一提供标准底座板、桐木薄板、桐木细条、纤发丝线、塔底连接板和乳白胶五种材料,设计、制作模

5、型仅限于使用以上材料。其中桐木薄板的规格尺寸为:1000mm(长)55mm(宽)1.6mm(厚),桐木细条提供两种规格,规格一为:1000mm6mm6mm,规格二为:1000mm6mm2mm。允许对模型制作材料进行加工、组合,但模型标准底座板不允许进行加工。制作模型所需工具由参赛者自备。(2) 模型尺寸要求墩塔结构可采用任意结构形式。塔身结构高度为1000mm(不含标准底座高度),平面尺寸限制在250mm250mm以内(含基础),其中塔顶平面尺寸W应满足150mmW250mm(W为墩塔顶水平两个方向的宽度)。参见图2。图2 结构模型尺寸要求(尺寸单位:mm)(3) 塔顶构造要求模型需设置相应塔

6、顶构造,以便固定配重。配重采用钢板,各参赛队应注意配重钢板的尺寸和预留孔位置,在竖向构件(或柱)顶部预设平面尺寸不小于50mm50mm,厚度不小于1.5mm的连接片,比赛时通过3mm木螺丝连接配重钢板与连接片,固定配重。竖向构件(或柱)与连接片的连接方式由各参赛对自行设计。配重钢板构造如图3所示,配重钢板与塔顶连接构造图4所示。图3 配重钢板构造(预留孔直径5mm,尺寸单位:mm)(a) 立面(b) 平面(c) A大样图4 塔顶与配重钢板连接示意(尺寸单位:mm)(4) 塔底构造要求组委会提供塔底标准底座连接板,尺寸为380mm300mm15mm,设螺栓孔(由组委会预先制作)与振动台连接,模型

7、直接安装在连接板上,具体构造由参赛队自行设计。图5 标准连接板构造(尺寸单位:mm)五、 竞赛流程竞赛分资格审查和正式比赛两阶段进行。1资格审查在比赛前,由组委会对参赛队提交的计算书、设计图、参赛模型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1) 结构造型与体系(10分)按模型结构的构思和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评分。(2) 理论分析(10分)按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评分。(3) 模型制作(10分)按模型制作的美观、精细程度评分。符合资格审查的模型,进入加载试验。资格预审时的评分计入最终成绩。2正式比赛第一步:抽签决定结构模型加载顺序。第二步:模型称重,以“克”为计量单位。第三

8、步:静力加载试验,将重10kg的配重施加于塔顶,考察静力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加载中破坏的结构模型自然淘汰。第四步:模拟地震荷载加载,保持塔顶配重10kg,第一级水平地震加速度峰值按0.3g加载,第二级水平地震加速度峰值按0.5g加载,加载在电驱振动台上完成,每次加载地震动持时25s。加载中破坏的结构模型,按破坏前一级水平地震加速度峰值计入成绩。第五步:对加载完0.5g后结构仍未破坏的模型,参赛者可自主选择水平地震加速度峰值0.7g、0.8g、0.9g其中之一加载一次。若结构仍为未破坏,按最后一次加载的加速度峰值计入成绩,否则按0.5g计入成绩。对加载至第五步后仍未破坏的模型,根据模型结构自重

9、由轻到重决定模型抗震性能的优劣次序。六、 评分规则成绩的评定按结构设计“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进行。首先比较安全性,即模型要能通过配重(10kg)及0.5g地震加速度的检验,然后增加地震加速度,考察结构承受地震荷载的能力;在承受相同地震荷载的情况下,根据模型重量来考察经济性。比赛的总分为100分,包括结构造型与体系、理论分析、模型制作、叙述答辩和加载试验5个方面。(1) 结构设计(30分)包括结构造型与体系、理论分析、模型制作的评分直接采用资格预审阶段的评分。(2)叙述答辩(10分)按现场叙述和答辩情况,由评委当场给分。(3)加载试验(60分)加载试验的总成绩为60分。以水平加速度峰值0.9g、配重质量为10kg为满分60分,结构所能承受水平地震加速度峰值每减小0.1g,扣5分。分数相同时,根据第一步称量的模型结构自重大小来排定名次,重量轻者名次靠前。加载试验过程中,以结构垮塌(丧失承载能力)作为是否能继续承载的标准。第4页 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