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站调试总结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5024952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站调试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站调试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站调试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污水处理站调试总结1、工程概述本污水处理站采用生物微氧好氧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废水中的有机物在生物微氧反应器内部分COD降解,同时提高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创造有利条件。而后在膜微孔曝气生化池内充分曝气供氧的条件下,废水中剩余的有机物在好氧菌作用下充分利用水中溶解氧得到充分降解和去除,废水COD达回用要求。好氧生化处理后出水仍含有一定量的悬浮物、细菌和杂质,需再经过后续物化混凝沉淀和生物活性炭过滤处理,通过生物絮凝和物化混凝协同作用及UV消毒,将水中的悬浮物杂质、细菌和部分难降解有机物有效除去,使出水COD等指标达到回用要求。厂方水质检测分析资料见表1所示。 表1 水质检测分析项

2、目温度PHCODcrBOD5SSTPNH3-N原水110455000mg/L300mg/L5-一级排放要求-6980 mg/L20 mg/L70 mg/L1 mg/L15 mg/L所排放的废水要求处理后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补充用水要求,同时满足生活杂用用水绿化和国家爱一级排放要求指标,见表二所示。处理过的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补水。 表2 循环冷却塔水质指标要求项目指标项目指标PH浊度(度)电导率总硬度(硬度以CaCO3计)总碱度Ca2+(mg/L)69530020015036Cl-(mg/L)T-P(mg/L)CODcr(mg/L)NH3-N(mg/L)细菌总数(个/mL)300150(2030)

3、1冬季5105夏季11052、调试与试运行2008年3月,现场基本具备污水处理站的调试要求和条件,开始工艺调试。2008年3月10日往各生化池中投入实验室事先培养好的接种污泥,由于刚开始没有正常生产废水排入,故向系统中倾倒适量甲醇,并抽入生活污水、投加尿素补充营养,同时将其pH维持在8左右,使微生物有较适宜的生长环境,对其连续曝气循环培养和驯化。此阶段系统CODcr变化如下图所示。3月19日以前,系统没有往外排水,全部从好氧池回流至调节池,从3月19日开始有少量生产废水进入,每天约100m3。系统CODcr明显升高,并且维持一个总体不断上升的趋势,好氧池出水CODcr开始也随着上升,后又趋于稳

4、定。此阶段由于加入接种污泥时间较短,驯化和培养还未成熟,主要目的是对接种进行培养和驯化,好氧池出水主要回流至调节池进行在此处理。同时,生产废水进入系统后,由于此时生物量较少曝气量过剩、对废水水质还未适应等原因,3月21日生化池开始出现大量泡沫。这段期间,调节池CODcr基本在8001400mg/L之间波动,每天处理的水量在100m3左右,均为事故池和消防水池储存的废水。系统出水CODcr大都在100200mg/L。4号开始有少量絮凝沉淀池出水流入活性炭生物滤池。考虑到系统中的污泥量仍旧比较少,4月23、24日从其它污水厂运来三车污泥投加到调节池,并随水流分布于整个生化系统。随后,斜管沉淀池出水

5、浑浊,污泥沉降性能差,为了防止污泥大量流失,培养期间沉淀池污泥不断回流至调节池,提高污泥龄。经过10天左右的培养和驯化,污泥活性提高,沉降性能大为改善,沉淀池上清液清澈。 微氧池和好氧池出水堰不平整,导致出水不均匀,不能对出水中的污泥进行有效拦截,导致部分污泥流失,絮凝剂加药管口位于絮凝池进水口处,使得絮凝剂不能有效地和水流进行混合,影响了絮凝效果。4月18日前后对上述两处进行了整改,即在微氧池和好氧池出水堰处进行整平并插入锯齿状PVC板,将絮凝剂加药管口移至好氧池北侧出水口处,使得絮凝剂在管道中与水流充分混合,从而能够在进入絮凝沉淀池后有效沉降。在这段期间进入处理站的废水水质非常不稳定,对系

6、统造成的冲击负荷大,同时污泥量仍旧偏少,污泥沉降比始终未能超过10,出水CODcr一度在500mg/L以上。本月中下旬,由于车间停产,没有废水进入调节池,调节池CODcr又急剧下降,出水CODcr也随之降低。6月初从车间排入少量未精馏的甲醇含量18左右的高浓度废水,以补充营养,提高系统CODcr。从6月10日开始生产,12日夜开始有废水进入处理系统,进水不连续,其流量平均约为10m3/h,原废水PH为6.5左右,在进水口处加烧碱调至约7.0,CODcr为1000mg/L左右。进水两天后生化池表面有开始出现泡沫,并不断增加,出水CODcr明显升高。 为了防止调节池排水管道出水口处藻类繁殖过度堵塞

7、出水孔,6月22日,将其降低至微氧池水面以下。3.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污泥量不足 在调试过程中,污泥沉降比一直在10以下,虽然后来加了两车污水厂脱水污泥,但仍未能达到10以上,表明生化池中污泥量缺乏,影响了处理效果。(2)曝气量控制 由于调试过程中没有测溶解氧的相关仪器和设备,无法对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进行测定,无法保证其浓度始终维持在微生物适宜的浓度范围内,长时间过低或过高的溶解氧浓度都会对微生物正常生长繁殖造成不良影响。(3)水质波动大 前段时期,由于贵厂生产工艺问题导致出水水质很不稳定,废水中甲醇浓度突然急剧升高,导致废水COD值高于5000,甚至超过10000,给处理系统造成了很大

8、冲击,影响了生化系统的稳定性。(4)泡沫问题 在调试期间,每次正常进入生产废水后,生化池表面都有大量泡沫出现,根据现场情况和相关资料,产生泡沫的可能原因有:废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烧碱的投加,促进了泡沫的产生;污泥量不足;废水中磷酸根含量过高,营养元素比例严重失调;由于系统中污泥量不足,一直未排泥,导致系统污泥龄偏长,污泥老化。(5)生产废水时断时续 在调试过程中,由于受原料价格,产品销售渠道及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生产不能连续进行,开开停停。这就导致污水处理系统不能连续正常地进入处常规生产废水。处理系统低负荷运行一段时间后,一旦进入正常生产废水处理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 (6)挂膜效果差 在调试

9、过程中发现,微氧池挂膜效果不理想,只有少量微生物附着在其表面。经观察,微氧池采用的弹性填料表面光滑,可能不易于微生物粘附,可能是造成挂膜不成功的原因。(7)磷含量过高由于厂方在设计初期所给的的废水磷含量为5ppm左右,本设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定的除磷工艺(在水解池设计小型夹池除磷),但是实际上自生产运行以来,所排放的磷浓度一直很高且不稳定,最高时超过400mg/L,造成废水中营养比例严重失调,致使微生物未能正常生长,微生物量不足,严重影响了出水效果。(8)生活污水量不够生活中含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须的丰富的营养元素,而在本次调试过程中,由于企业未能提供按初期设计时所给的生活污水量,导致微生物生长繁殖缓慢,达不到正常处理所需的污泥量。由于上述几个问题的存在,本次调试一直未能按计划顺利进行,导致到目前为止,仍未能验收交付,只有从上述问题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才能早日降本工程调至正常工作状态。拟采取的处理措施(1)在现有填料空隙间或上层加入其它易于挂膜的填料。(2)在后续的调试中对系统进行改造或增加除磷工艺和设施,拟采用石灰沉降法除去水中过量的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