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详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021917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自学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2、通过对儿子言行描写,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教师准备课件。(有关这次地震音频、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回忆故事、简评父子(3分钟)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地震,知道了地震的灾害。(出示图片,复习词语)这些图片都是地震之后的景象,往日

2、承载欢声笑语的楼房已成了一片废墟,救援队在瓦砾中寻找生还者,昔日的高楼大厦全部坍塌,而地震甚至还会引起爆炸和火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出示课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朗读要求)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板书:父子)这场的成了怎样的灾难?(生读第一段)(生读第二段)昔日一片欢笑,今日一片废墟,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比)是的,这就是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

3、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那文中怎样评价这一对父与子的?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投:这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板书:了不起)出示: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二、品读课文,了解父亲的了不起。师:默读1-12自然段,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父亲的了不起。 真好,同学们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我们先来看看当父亲赶到儿子学校,看到坍塌的教学楼时,他的反应是怎样的?(出示)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

4、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这段话是对父亲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我们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父亲一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伤心,绝望)(2)后来却又变得坚定,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儿子,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总结:“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对儿子的承诺使父亲变得坚定,他要兑现他的承诺,即使是在一片绝望的废墟中他不放弃一丝希望,这段话通过对父亲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出父亲心境的转变,而促使他转变的正是他对儿子深深的爱,这是一位恪守诺言的父亲。(板书:恪守诺言)同学们,为了兑现诺言,父亲不停的挖掘着,就在他挖掘的时候

5、,一起读:(出示)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1)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对比)把谁和谁进行了对比?(2)师:别的家长是大哭,然后绝望的离开,而父亲却是埋头接着挖。面对同样的情况,这位父亲的表现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呢?(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总结:别的父母以为自己的孩子已没有生还的希望,都绝望的离开了。只有这位父亲

6、仍然坚信儿子还活着。于是:一起读:(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段话是对父亲动作和外貌的描写。他的动作是什么?外貌是什么样的?(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们从父亲的外貌中可以看出,他在救儿子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和伤害?(1、父亲在救儿子的过程中,手中没拿任何工具全靠一双手在废墟中挖掘,2、随时都可能遇到上面倒塌的砖瓦之类的东西,砸在的身上,3、尖锐的玻璃可能会把手划破,4、随时都可能发生余震,)是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但是他仍然坚持(读):(出示

7、)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小时,而要从小时写起呢?(这样写表现出一种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时间的漫长。(指生读)()师:同学们,小时就是天夜,在这两天一夜里父亲不休不眠,不吃不喝,冒着余震和随时会爆炸的危险,为了救出儿子而拼命地挖着挖着。父亲的这种做法,有人理解吗?(生没有)有人来帮助他吗?(生没有)师: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来帮助他,有的只是: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生接)消防队长挡住他:(生接);警察走过来,(生接)。而父亲回答他们的只有一句话:(生接)父亲多么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帮助,多么

8、想尽快地救出儿子啊,可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5)我们从父亲的外貌中可以看出父亲挖掘的艰难。他随时面临着各种危险,他不被众人所理解。师: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6)面对这么多的困难,父亲放弃挖掘了吗?(生答)板书:永不放弃是什么支撑着父亲,让父亲变得这么坚定,坚强?(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出示:儿子在等着我。师: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阿曼达的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这就是父爱的伟大!师:假如他就是你的

9、父亲,看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0多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帮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还是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想?(生:心疼,激动,感动)(7)自己在下面练习读出这种感情。自由读,点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三、体会儿子的“了不起”过渡:父爱的伟大,让父亲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在废墟中挖掘了38小时才终于找到了他的儿子。而他的儿子又是怎样的了不起呢?师:请同学们阅读14-23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儿子,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出示):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

10、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能够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两段话是对儿子的什么描写?(语言)(2)从这两段的描写中你觉得这个儿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是一位坚强、勇敢、先人后己很有爱心的孩子。(板书:先人后己)(3)儿子在那艰难的环境中表现的如此坚强、勇敢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呢? (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给你在一起!”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父亲对儿子爱的支撑,是儿子绝境中汲取力量的源泉,儿子坚信不论发生什么,父亲总会和他在一起的。 (板书:

11、对爱的坚信) 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这句话在我们文中出现了几次?(三次)为什么要出现这么多次呢?(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的原因)这句话反复出现深化了课文主题,突出了文章中心。这种多次出现同一词句的写作手法就叫做反复。这句话就像一根纽带,将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师: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尽的希望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师: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出了地震中的奇迹。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的结尾。四、 扩展说话、写作(3-5分钟)我们这篇课文大量运用了动作,语言,外貌描写和对比、反复的修辞手法来突出父与子的了不起,现在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练笔,(出示)大家想象一下废墟下是怎样的一片景象?同学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阿曼达是怎样安慰、鼓励同学们的?他会说些什么?请大家尽量把我们今天学到的写作手法运用到习作中去。板书9 地震中的父与子父 了不起 子恪守诺言 对爱的坚信 永不放弃 先人后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