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502036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年级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年级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年级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年级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设计(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1学 期 目 标 制 定教 材 名 称笠翁对韵本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每一课都以经典选编、汉字王国、日积月累、阅读与实践为主要呈现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容体系,其中“经典选编为主体课文,都加上了简明扼要的注释,帮助学生自主理解课文;“汉字王国,提供了一个与主体课文相关的汉字,展示它的四种字形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解释了它的本义和引申义;“日积月累提供的是一首古诗词赏析,并附有言简意赅的赏读短文;以上三个模块力图从汉字知识、文化知识、古典诗歌等方面帮助学习主体课文,并增加文化知识积累,同时,还针对每篇课文精心设计了“阅读与实践,以进展复习、拓展和实践等活动,提高联系

2、实际和实践的能力。本册教学目标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培养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诵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3、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4、丰富学生的文学储藏,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5、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6、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开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与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开展奠定根底。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2教 学 计 划 表周次教学内容教学课时1一 东1课时2一 东1课时3二 四支1课时4二 四支1课时5三

3、五微1课时6三 五微1课时7四 六鱼1课时8四 六鱼1课时9五 八齐1课时10五 八齐1课时11六 十灰1课时12六 十灰1课时13七 十一真1课时14七 十一真1课时15八 十三元1课时16八 十三元1课时17181920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教 学 设 计 1课 题一东课 型新授课主 备教 师钱永合参 与教 师教材分析“天对地,雨对风是一个字对一个字,我们称为“一字对。“天是大自然的一局部,“地也是大自然的一局部,两者正好相对。“雨是一种自然气象,与它相对的必须也是自然气象,因此对“云、对“霜、对“雾、对“雪都行。这里以“风相对,是因为要押“一东韵。“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都是

4、两个字对两个字,我们称为“两字对。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全属于同一类事物,用的都是近义词,所以它们属于“正对。教学目标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与译文。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一东的内容。教学难点理解内涵,激发学习古文的兴趣。教具、学具准备千字文PPT教学时数2课时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教 学 设 计 2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祖先留下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而且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

5、相关的,就是对联。1谁能背背你收集到的对联?相机讲获取知识的途径。如从长辈处获得、从网络、从生活中获得等针对性点评。2展示教师收集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某某。五代后蜀主孟昶充饥不必图画饼,止渴何须望梅林。饭店佳联池中荷叶鱼儿伞,梁上蛛丝燕子帘。想象奇特,构思巧妙3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字数一样、对仗对仗:古代人写诗或写对联的时候,为了让语言更美,就喜欢用对仗。“对就是对称、对应的意思。就像这间教室,左边有门,右边也有个门跟它对应。这就是“对仗。二、引入新课,一东古代的小孩,五六岁开始识字的时候,教师就会教他对对子,那么就必须学习这一本书笠翁对韵。1板书课题,介绍笠翁对韵,并解释。出示:笠翁对韵

6、是清代戏曲学家、文学家李渔所编写,这是一本关于诗韵、对仗的声律启蒙著作。该书语言丰富优美,对学习吟诗、对对子有很大帮助。“笠是下雨天戴的斗笠,“翁是老头,李渔的自称,“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压韵的。2今天教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笠翁对韵的第一篇一东。板书。三、体会对仗,理解意思1学生自由朗读,2师生接口读。3质疑:有没有不懂的?苍穹:天空。牛女二星:牛郎织女二星。参商:天上的两颗星星,参星位于西方,商星位于东方。两曜:两颗耀眼的星星。日、月、星都叫曜。故事:参星和商星在北斗七星的一西一东。传说远古时代的高辛帝有两个儿子,整天争吵,最后竟然动起武来。高辛帝没有方法,只好把兄弟俩分别派到十万八千里之

7、外的东部和西部。后来他们一个变成天上的参星,一个变成天上的商星。两颗星星一西一东,每天你升我落,你落我升,永远都见不着面。现在用参商比喻亲友相隔两地,难以见面。飒飒:风雨之声。戍旅:戍守边疆的战士。句子的意思是:十月的边塞周围,寒霜随风而降,惊扰了驻守的将士们。三东:冬天的第三个月,即十二月。朔雪:北方的雪。句子意思:十二月的江河上空,漫天飞舞的雪,让渔翁感到十分寒冷。3带着理解朗读。四、体会押韵,品味朗读1很多诗歌都是对仗的,除了对仗,诗歌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出示:江南春杜牧,指出句末字的读音有什么特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2解释押韵:韵一般放在句末

8、,称为韵脚。3出示一东学生找出押韵的字。明确一东是押同一个韵的。4押韵的好处: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古代诗歌是用来唱的,押韵使诗歌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无穷。5指导朗读体会。第二课时1出示诗词,学生找出韵脚,并指出哪首押一东韵。江上渔者 宋. X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二反复诵读,体会诗韵与诗意三阅读与实践1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冷暖白黑海阔天空天南地北七嘴 千山 天南 海阔 汉语很神奇,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两个字的对联,成语掌握多了,说起话来会出口成章,写起作文来下笔如有神。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学

9、生自由出对子。3出示特殊对子,千古绝对海内存知己 路遥知马力 明月松间照 生当作人杰 白日依山尽 远看山有色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某某鼓浪屿回环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千古绝对:有些对子,过了千百年,也没有人能对出来,即使对出来,也不够贴切。某某自来水来自海上。回环联涓涓溪流,淙淙浅浅,深深汤汤,澎澎湃湃汇江河湖海汪洋。同旁,叠字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南朝北打东西。七色、四方、“东西一词两用,有物品之意学习笠翁对韵,以后知识丰富了,也许你们能对出来,解决这千古难题。三、布置作业1将一东背给父母听。2收集对联。倾听,感悟 学

10、生回答自由朗读,接口读理解意思品味朗读读古诗朗读感悟反复诵读,体会诗韵与诗意学生对下联学生自由出对子,对对子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教 学 设 计 1课 题二 四支课 型新授课主 备教 师钱永合参 与教 师教材分析笠翁对韵是 明末清初的戏曲学家李渔号笠翁,他仿照声律启蒙写的旨在作诗的韵书。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教学重点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教学难点找出韵律,熟读

11、并尝试背诵教具、学具准备笠翁对韵 PPT教学时数2课时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教 学 设 计 2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第一课时一、X读本节教学内容教师先X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四支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二、朗读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展小组比赛2、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通过对接,来争取当堂课背诵。三、布置作业、课堂总结1、教授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熟读2、班长做课堂总结:班长到讲台前宣布学生课堂表现的得分情况。稍

12、作总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简单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二、学习神奇的汉字:泉学生自读。交流。三、古诗文积累:元日要求:1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诵读的节奏和韵律。2根据注释,学生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 全班交流。四、学生练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与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展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6朗读、背诵比赛。五、完成“阅读与实践六、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布置作业:1与父母一起背笠翁对韵节选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听X读分组读,齐读接读,练习背诵自由诵读,体会诗意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同桌合作读个人读师生共同放声齐读朗读、背诵比赛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教 学 设 计 1课 题3 五微课 型新授课主 备教 师钱永合参 与教 师教材分析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的戏曲学家李渔号笠翁,他仿照声律启蒙写的旨在作诗的韵书。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