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501300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世纪,农耕社会,依赖”等词语,随文学习生字“赖,幻”。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 当你按动遥控

2、器看电视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9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质疑。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3、学生质疑。 预设:“呼风唤雨”什么意思?“世纪”什么意思?“呼风唤雨的世纪指什么?”等。 师:顺着学生的提问在“呼风唤雨,世纪”两个词语下画着重号。 过渡:刚才,大家抓住课题的两个关键词语去提问题,很会思考。学贵有疑,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去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思路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 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检查读音 分析“幻,赖”的字形。 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

3、课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生读。 文中有两个生字大家在书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字形结构。 师范写“幻,赖”。 3、我们跟随词语再次走进课文中,请大家默读课文,继续思考你们提出的问题。 4、汇报:读了两次课文,大家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学生汇报:从我知道了 5、师:只要大家仔细读课文,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初步感受科技的力量 1、师出示第二自然段,引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接: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 生接: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在这一问一答中,你发现了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一个设问句。 师

4、:知道什么是设问句吗? 生:一问一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师:准确的说是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这三个句子连起来,就是说: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是吗?和课文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有什么体会? 生:自读句子,比较。汇报。 师小结:是啊,用上设问句,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多妙啊!我们也要学习学习。我们一起来再读读,体会体会,好吗? 过渡:读到这里,接下来,你想知道什么? 板书:现代科技 2 2、再读读文,能找出答案吗? 指名学生发言 出示课件: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

5、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用红色线条给第一句缩句帮助学生理解。 师:这两个句子很长,读起来拗口。遇到这样的长句子,我们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部分,省略修饰的词语。看着画红线的词语,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师:明白意思了吗? 区别“发现”和“发明”并学会正确运用。 师:“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发现和发明 师: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 抓“那么多”“奇迹般、出乎意料”感受科技的力量。 那么加上这几个词语,你们再读读,有什么体会? 比较“百年”和“上百万年” 师: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人类生活发生了改观和改变,请读第二句。这种改观和改变有什么特点? 板书:改观和

6、改变 人类生活 板书:一百年 上百万年 师:“上百万年”就是百万年以上,从时间来讲,比一万个一百年还长,可是在20世纪的一百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却超过了上百万年的综合。 师小结:短短几句话,路爷爷层层深入,表达非常清楚。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2自然段。 过渡:既然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20世纪的“呼风唤雨”呢? 四、品读三、四段,具体感受科技的力量。 3 1、请同学们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 用“”画出描写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预设一、20世纪,人类登上了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

7、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练读句子 师:这是一个很长的句子,请同桌之间读一读,相互听听朗读情况。 感受语言表达的特点 师:大家说说,这个句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呢?上半句是写发现,下半句是写发明,路爷爷在语言表达上,条理十分清楚。 体会词语搭配的巧妙 课件出示四幅图并配上文字: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师:那我们再来读一读句子中的这些词语。 师:20世纪,人类登上了月球,发现了;潜入深海,发现了;洞察天体,看到了;探索奥秘,又发现了。 师:仅仅就这些发现吗?那你还知道哪些发现呢? 出示课件: 登上月球,

8、发现了 ; 潜入深海,发现了 ; 进入原始森林,发现了 ; ,发现了 师: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师:地球村说明了什么? 4 小结: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经不再是神话,现代科技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 过渡:可是,在20世纪以前,人类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描述创设情境,引导读 师:那时没有电灯,夜晚,人们只能在昏暗的油灯下干活;没有电视和收音机,千里之

9、外发生再大的事情也无从知晓;没有汽车,远行只能徒步,甚至受伤需要抢救却没因为不及时而导致丧命 理解“依赖”和“农耕社会” 师:人类的生活,只能顺从自然,只能听天由命,这就是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师:带着你们的想象,我们再来读这几句话。 师:20世纪的到来,却让这一切发生了变化。20世纪,有了神话中的“千里眼”那是,我们可以了解世上所有的事情;20世纪,有了神话中的“顺风耳”那是我们可以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乘坐飞机,我们也成了腾云驾雾的“神仙”,宇航员叔叔乘坐火箭还能像嫦娥一样飞向美丽的月球 那么多的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你们看,20世纪的成就,正如古人所说出示诗句。 一起读读这句诗。这句诗你是

10、怎么理解的? 你能通过朗读读出你的感受吗? 师:是啊,一夜的春风换来了千万树梨花的绽放,XX年里科技迅猛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真是 生活在这样的世纪,我们多么骄傲,多么自豪,20世纪的成就20世纪是 所以说第一自然段 4、回顾课文,小结文章的说明方法 师:课文学到这,请同学们再来回顾三四段,用心想想,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板书:举例子 作比较 引 用 四、拓展延伸,激发阅读期待 小结:课文的疑问解决了,但是科学仍需要我们不断地带着问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今天晚上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去畅想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21世纪是 世纪。 四、作业设计 1、我要写一写课后的生字。 2、我要把这篇文章读给父母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3、我要读一读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举例子 百年 上百万年 对 比 引 用 现代科技 改观和改变 发现和发明 人类生活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