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复习资料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501102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复习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五年级语文记事文阅读专题3知识要点: 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或几件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让更多的人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受到一种精神的鼓舞或思想教育。1、把握记事文章中叙述的六要素。记人叙事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及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根据六要素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 理清叙述的线索。 线索是叙事文章的脉络,起着结构全文的作用。 线索可以是物品、人物、时间、事件、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感情变化等等。3、把握叙述的顺序。 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一定要弄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叙述的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这些叙述的

2、顺序形式都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而灵活使用的。4抓住文章重点,注意综合表达方法。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是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的。 在记事文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记事文的主体。抓住这一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整篇文章,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另外,在叙述描写时作者有时表达自己的感想、认识,也就是说,直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评价。这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阅读时要加以注意。 另外,记事文章常运用于运用综合表达,以记叙为主,夹杂议论和抒情。在运用议论时,往往是把记叙事件本身包含的深刻意义揭示出来,要言不烦,画龙点睛,以加深读者的理解。在运

3、用抒情时,有时是根据所记叙的事件抒发自己的感受;有时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情随事发,使事、理、情融为一炉。阅读时要注意体会和学习。5、“句”“段”的作用 、方法:(1)开头的作用: 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设悬念,引人入胜;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中间句子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作铺垫,照应前文。(3)结尾的作用: 点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结构完整,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点明或深化中心。6、 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1)定义: 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简单地说,就是作者要

4、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内涵。(2) 概括方法: 分析题目概括法。 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 从过渡句、段找中心。 从文章的结尾拨出中心。 从抒情部分找中心。 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 从重点句、段找中心。(3) 答题语言组织形式:记事文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记叙了事情,表现了,赞扬了(揭露、批判.)精神(品质、道理.)。”写景文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阅读训练篇一: 52张报纸 袁老师心情不好,因为丢了一张报纸。 报纸是在班上丢的。那天,班上出黑板报没有材料,袁老师便从学校图书室借了几张报纸。谁知,收回的时候却少了一张。袁老师本以为是某个学生拿去看,忘了还,也没太在意。但后来

5、,他几次在班上问起报纸的事,都没人吭声,才知道,报纸( b y r fi )了。 “这张报纸只能是咱们班同学拿的,谁拿的,我就不信查不出来!” 其实,袁老师绝对不是那种(ln s)到一张报纸都斤斤计较的人。袁老师很大方的,只是这报纸是学校的,图书室也催了好长时间,袁老师实在是过意不去。况且,学校“教师奖惩条例”及评称职的积分中有“教师保证学校图书资料完整”这一项。教师奖惩倒没什么,但或许因为这张报纸,评称职时就会被扣分,而称职对一位教师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何况袁老师是这样一位年轻优秀的教师。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袁老师,你需要的是哪份报纸?我家或许有。”“袁老师,我爸在机关,什么报纸都有

6、。”“袁老师,你说是什么报纸,我可以跟报社联系邮购。”袁老师有些感动,但他还是坚决的说:“你们都别说了。报纸并不重要,我只是希望拿了报纸的同学能给我个解释,丢了还是怎么了,我不怪你。我是你们的老师,教你们知识,但更需要教你们做人的道理。” 一整天,班上都在议论那张报纸,也有许多同学向出黑板报的同学打听。看者袁老师急,大家也急。 当天晚上,班长王小明来到袁老师家中。 “袁老师,那张报纸是,是我拿的。前些天见你要的不紧,我以为无关紧要现在,我把它带来了” 袁老师看了看报纸,沉默了片刻,说:“谢谢你这么晚了还将报纸送来。快回家吧。” 出了老师家门,王小明很( n mn ):自己准备的台词怎么一句也没

7、用上?老师怎么一点也不怀疑他这个品德兼优的学生呢?而且,自己来时,怎么好像看到班上的“捣蛋鬼”张强正从老师家出来? 接下来一个多星期,没人再提起那张报纸。 直到称职评比结果公布,袁老师未能晋级,许多人便怀疑及那张报纸有关。 班会课上大家都低着头。袁老师很平静地说:“同学们,这次我未能评优晋级,不是因为那张报纸,是我确实没资格评上今天,我要给你们看样东西,请大家抬起头来。” 这时,袁老师捧出一叠报纸,声音有些颤抖:“上个星期,我一共收到了52张报纸” 袁老师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台下52双明澈的眼镜里也有异样的东西在闪烁。1、 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子。 2、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1)心中不安

8、,形容抱歉。( )(2)形容过分计较琐细的或无关紧要的事情。( )(3)及急切的、重要的事情没有什么关系。( )(4)形容流传迅速或突然消失。( )3、文中划线的句子中“自己准备的台词”指的是什么? 4、 最后一段加点词“异样”的含义是什么? 5、 本文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心? 6、 文中有一个“捣蛋鬼”张强从老师家出来的细节。请你展开想象,续写出张强当晚及老师见面的情景。 篇二:新德里的棕色阳光在美利坚的土地上我允许自己睡第一个懒觉的时候,是在终于拿到了微电子的博士学位之后。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可是给远在祖国的妈妈和导师打了电话报喜之后,我却开始思虑起一个问题。 可以说,一毕

9、业,我就被那家大型公司相中了,优厚的待遇使我一向渴望回国的心动摇了。 原来信誓旦旦说一学成就回国的话突然之间变得那么遥远,不再清晰。最后,我给了自己一 个很好的理由:我学的专业必须在国外才有发展。我在电话里对妈妈说:暂缓回国。 在公司,我干的如鱼得水,我沉浸在自己的骄傲里不可一世。 10月的时候,我被公司派到得克萨斯州出任技术指导。闲暇之余,我喜欢到附近的华人广场去转一转,看见同胞总令我觉得温暖,我也不是不想家的。 遇到小雷尼的时候是在冬天。雷尼一家就住在广场附近,我知道他是印度来的,今年7岁。那一天特别冷,我急匆匆走过广场的时候,看到雷尼站在那里,不知道为什么那么高兴。 我停下来:“小家伙,

10、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啊?” “我要回新德里啦!”好像他的幸福要让全世界知道一样。 我看着他笑,他继续说:“爸爸的工作完成了,我们就要回去了,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我说:“这儿不好吗?” 他用纯净的眼睛看着我:这里很好,可是这里的阳光没有新德里的阳光好,你知道吗,新德里的阳光可以把皮肤晒成棕色,爸爸说,棕色的皮肤是最漂亮的皮肤。 我看着他,很久说不出话 “姐姐,你怎么了?”我一怔,对他笑了笑,站起身来,我拉着他的棕色小手,眼前的世界 忽然模糊了。是的,新德里的阳光可以把皮肤晒成漂亮的棕色。可是谁能说北京的阳光不是世界上最好的阳光,黄色的皮肤不是世界上最好看得皮肤呢? 大雪纷飞的时候,我在机场送走

11、了雷尼一家。接着我坐上了回国的班机。感谢那个7岁的小家伙,是他教会我热爱自己的祖国。1、 照样子,写词语。(1)信誓旦旦(ABCC式) (2) 急匆匆(ABB式) 2、 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1) 闲暇之余( ) A.长久 B.玉上的瑕疵,比喻缺点 C.没有事的时候 D.远(2) 纯净( ) A.纯粹 B.纯熟 C.不含杂质;单纯洁净3、文中画“ ”的句子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4、第一段中“我却开始思虑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指什么? 5、文段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带有歧义。应该怎样修改使它即符合文章的的意思又不带有歧义? 6、有一句话强烈的表达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摘录下来。 篇三:改变一生的闪念那是一个老师告诉我的故事,至今仍珍藏在心里,让自己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多年前的一天,这位老师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边人的呵斥声。她回头看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即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她当然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自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