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5010204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学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学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1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老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那么对老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将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构造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低,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立的重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老师。首先,作为老师应该热爱学生。假如老师和蔼可亲,师生关系那么比拟融洽。师爱最受公众期待。作为教

2、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效劳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保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意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互相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光滑剂。假如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分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老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希望每一位学生进步自身的才能,开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到达他们所期望的目的。这都是老师为学生着想,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老师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的。反之,老师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

3、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学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2中共中央加强精神文明建立假设干主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加强道德建立,“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立、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笔者认为,在当前所存在的管理混乱、政令不畅、法制疲软、_滋生、罪恶肆掠、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现象一时难以扼制,行业不正之风无“行”不入,渴求理性、正义和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势下,把倡导和理论教育公正作为加强师

4、德建立的重要内容,对标准师德行为,进步师德程度和端正教育行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教育伦学范畴和师德行为的角度,对教育公正作浅薄阐述。一、教育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公正是人类的始终追求。在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历来是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价值目的和籍以发挥著述的传统领域。就我国而论,从孔圣人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也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但略感意外的是:何谓公正?何谓教育公正?人们总是一语带过,包括如今已出版的众多伦理学辞书,均未列入条目正面予以阐释。据笔者对中外有关公正思想史资料的审视认为,公正是指一种关系状态。尽管人们对公正的领悟,感觉和判断在不同时代、不同

5、人群中会有不同,但构成“公正”的“要素”却为人们所公认。即:“平等”是公正的根本原那么;“一样的情况同样对待”是公正的例如也称“公式”;现实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是衡量公正的尺度或详细内容。所谓教育公正,就是公正的根本要求在教育关系或教育过程中的实现。教育公正在概念上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公正,是指教育关系中的公正。其根本内容,诸如教育制度的公正、教育立法与司法的公正,教育资配置的公平合理,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与时机均等等等。狭义的教育公正,那么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公正。其中,老师泛指老师,教育职员和教学论文辅助人员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公正的最根本内容。教育的公正

6、是师德的重要范畴。范畴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用以把握事物、现象及其本质特性、方面和关系的普遍本质的概念。是人们借以把握事物本质的“钥匙”。教育公正概括和反映师德的主要特征,表达一定对老师的根本要求,是老师必备的品质素养。教育公正作为师德的重要范畴,能在老师内心形成一种公正的价值信念,一种明确的公正的正义要求,能对老师行为公正性的判断、选择、评价和自觉调整起到指导,影响和驱动作用。老师道德体系中不可缺少教育公正,师德建立中不可无视教育公正。二、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教育公正作为老师的一种美德,根于老师教育劳动这种特定的利益关系和道德关系。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既有较强的继承性、稳定性,但同时又受到现实

7、历史条件、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和道德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以私有制为根底的中,尽管有不少老师具有不管学生出生贫富、一律公正平等对待仁慈愿望,但由于教育制度不利于劳动者阶级的子弟,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因此老师的公正始终受到限制。学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3这个月在扶校的带着下,我们全体老师学习了关于丰富师德内涵,提升师德境界的学习,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明白了师德是为师之魂,师风是为师之本。师德师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一所学校的师德师风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表达老师的职业道德和学风校风。许多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师德师风,作

8、为社会、教育本身及老师这种职业对其从业者的规定性要求,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天的师德师风教育,必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所谓师德,即老师的职业道德,就是老师具备的根本道德素养;所谓师风,即老师的行为作风,是老师这一行业的风气和风气。师德师风,是指老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并通过其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而对学生及周围的人们产生特殊影响的行为准那么和道德风范。西汉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老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何做人、做事。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具有人格力量。而这种人格力量以人格美学角度,在中国常常是“人品”的代

9、名词,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提倡“一种牺牲和奉献精神”以高尚的思想品德、安康的行为准那么积极影响学生。高校师德师风的根本要求可诠释为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老师的良好形象,就要真正从思想行动上做到“学为人师”。为人师表是老师的美德,老师以其知识、智慧、情感、人格影响学生的心灵,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甚至可以通过塑造学生的品德、个性、人格影响其一生。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老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典范来诱导学生。”每个老师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那么,以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良好的品行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影响

10、学生。通过师德师风建立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优秀老师队伍,可以使师生人际关系得到和谐,同时以老师自身的理想信念、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直接感染和熏陶着学生,使学生成为具备老实守信、公平公正、崇尚奉献等良好品德的人。在和谐校园里,老师高雅的气质和风范往往都是学子们争相效仿的楷模,以致于他们“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影响大学生的一生。老师不仅担负着“传道授业”的重任,而且肩负着“育人”的崇高职责。只有让老师队伍拥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全体老师做到互相配合,和谐互补,才有和谐的高校,才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开展的和谐社会。虽然高校老师的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但在市场经济

11、等的种种消极因素下,一局部老师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乃至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一些滑坡迹象,详细表现为:1、爱岗敬业精神弱化: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下,局部老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把老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获取利益的手段和工具;无心研究本专业理论,视教育为副业,严重影响了教学和教育效果;有些老师备课不认真,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上课当是完成任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有些老师除上课之外,很少与学生接触,很少关心学生的全面开展。2、价值取向功利化、世俗化: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老师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情况下,有些老师往往

12、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少把高等教育作为事业的责任心;有些老师热衷于第二职业,不安心本职工作;有的还出现享乐、拜金的错误人生观倾向,只盯著名利地位、个人得失。3、行为标准不严,师表形象模糊化: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典范。然而有些老师师表意识淡薄,行为标准不严,缺乏自尊自爱精神;有的老师举止不雅,言语不文明,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印象;还有个别老师上课观点偏激,以自己的片面认识对学生进展误导,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4、师生关系庸俗化,功利化:尊师爱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良好表达,老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这是一名老师的职责所在。但是作为好老师应该恰当地把握好亲疏度,平等

13、的关爱每一位学生,不要把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功利化的根底上。学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4通过学习泰安市师德标兵事迹,深受感动和教育,裨益匪浅。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但担负着释疑解惑的职责,还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学生的成才和做人,都离不开老师的潜心教诲,潜移默化。作为老师,首先,应该以身作那么,率先垂范。“老师是学生的典范”。老师的一言一行确实能深深影响着学生。老师的举止言谈、道德修养、处事方法、性格爱好,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小,没有很强的是非观念,模拟才能特别强,所以他们往往把老师当作自己的学习楷模。正是在这种模拟与影响的过程中,他们的性格、爱好、品质、修养等

14、也在逐步形成。老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甚至是终身的。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老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老师更应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严格地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自己工作态度和方法,给学生做个好典范,用自己良好的行为标准和师德修养去教育感染学生,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开展奠定根底。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老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安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老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安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的

15、,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假如老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如今,由于社会对老师更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工作任务的繁重,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很多老师产生了对工作的厌烦情绪,对工作的热情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工作的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开展与成长。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现状对老师自身开展、对学生成长的不利,要学会克制自己工作中的困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实现老师价值与学生成长的双赢。要有献身教育的崇高境界。在工作中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生活中以教育为快乐

16、,以美妙的教育行为为自己的人生主线,把全部的爱献给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老师必需要具备的良好品德。假如连这点都没法做到,那么这一辈子都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对这份工作负责。要不计名利,耐得住寂寞和贫寒,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热爱自己的工作,还表达在对学生的热爱上。爱,是教育的根底;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给予爱。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老师教育学生的感情根底,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个不爱自己学生的老师,不仅干不好自己的工作,更不是一个好的老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得意的孩子,由于他们年龄小,没有形成一定的习惯,所以他们总会犯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