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大题共26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500596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工程大题共26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基因工程大题共26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基因工程大题共26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基因工程大题共26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基因工程大题共26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因工程大题共2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工程大题共26(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施工材料的准备,即目的基因、载体、工 具酶和受体细胞(宿主)的准备。用限制性内 切酶分别将外源 DNA 和载体分子切开。(切) 目的基因与载体 DNA 的体外重组,形成 重组DNA分子。(接)把重组的DNA分 子引入受体细胞,并建立起无性繁殖系。 (转 和扩 筛选出所需要的无性繁殖系,并保证 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正确表达。(检)3如何理解基因工程的两个特点? 答:基因工程的两个基本特点是分子水平的操 作和细胞水平的表达。分子水平的操作包括DNA 分离、切割和连接(还有其他一些 DNA 的修饰等) 。由于体外重组 DNA 的最终目的是 要改变生物的遗传

2、性, 所以分子水平的操作和 细胞水平的表达是基因工程的两个最基本的 特点。4基因克隆是如何使含有单个基因的 DNA 片段 得到纯化的?答:大分子质量的 DNA 会含有许多特殊限制性 内切核酸酶的限制位点,因此用一种限制 酶 处理一完整染色体或整个基因组会产生许多 不同的 DNA 片段,每一个片段带有基因组的一个不同的基因或一个不同的小片段。 当全部片 段与用同种限制酶处理过的载体分子混合时(如图所示) ,每个片段将插入一个不同的载 体分子 ( 如一个质粒 ) 。同样地, 当用这些质粒 转化宿主细胞时, 每个宿主细胞将只接收一个 质粒 DNA 分子,而筛选出的含重组质粒的每个 菌落实际上会含有某

3、一特异的供体 DNA 片段 的多个拷贝。 一旦带有待研究的特定基因的克 隆被确认了,此重组DNA分子可从宿主细胞中 提取出来进行纯化。 5比较遗传工程、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 答:遗传工程是遗传学和工程学相结合的一门 技术科学。 借用工程技术上的设计思想, 在离 体条件下, 对生物细胞、细胞器、染色体或 DNA 分子进行按图施工的遗传操作, 以求定向地改 造生物的遗传性。 遗传工程的概念有广义和狭 义之分。 狭义的遗传工程就是指基因工程。 基 因工程( gene engineering )又称基因操作( gene manipulation )、重组 DNA( recombinant DNA )。

4、基因工程是以分子遗 传学理论为基础, 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 现代方法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 (DNA 分 子) ,按预先设计的蓝图, 在体外构建杂种 DNA 分子, 然后导入活细胞, 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 页第 #种酶失活,再加第二种酶,否则,易产生星号外来的 DNA 在相应的碱基上没有被甲基化, 宿第 2 页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或是研究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艺 学,生物工程学。是根据生物学、化学和工程 学的原理进行工业规模的经营和开发微生物、 动植物细胞及其亚细胞组分, 进而利用生物体 所具有的功能元件 ( 如基因、蛋白质 ) 等来提供 商品或社会服务的一门综合

5、性科学技术。 它包 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6说明San ger DNA测序法的原理。答:San ger DNA测序法建立在两个基本原理 之上:核酸是依赖于模板在聚合酶的作用下 由5端向3端聚合;可延伸的引物必须能 提供游离的 3羟基末端,双脱氧核苷酸由于 缺少游离的 3羟基末端,因此会终止聚合反 应的进行。 如果分别用四种双脱氧核苷酸终止 反应,则会获得四组长度不同的DNA片段。通 过比较所有 DNA 片段的长度可以得知核苷酸 的序列。11当两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作用条件不同 时,若要进行双酶切, 应采取什么措施 ? 为什 么?答:注意星号活性;先低盐,后高盐;先低温 酶,

6、后高温酶; 并且可以直接在换酶前将第一活性,或使用通用缓冲液。12何谓限制性物理图谱? 答:限制性物理图谱即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作图 (restriction mapping) 。简单地说就是 DNA 分子中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位点的定位, 即 DNA 分子中各种不同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酶 切位点的线性排列图。 标明限制酶在 DNA 分子 上的限制性位点的数目、 限制性片段大小及其 线性排列的顺序。13什么是细菌的限制修饰系统(Restriction ModificationSystem , R-M system)?答:细菌中有作用于同一 DNA 的两种酶, 即分 解DNA的限制酶和改变DNA碱基结

7、构使其免 遭限制酶分解的修饰酶。 而且,这两种酶作用 于同一 DNA 的相同部位, 把这两种酶所组成的 系统称为限制与修饰系统。14细菌的限制修饰系统有什么意义 ?答:不同种的细菌或不同的细菌菌株具有不同 的限制酶和修饰酶组成的限制与修饰系统。 修 饰的本质是通过甲基化酶将 DNA 中某些碱基 进行甲基化修饰,由于宿主自身DNA上的这些 位点进行了修饰, 限制酶就不能进行切割。 而 主的限制酶通过对该位点的识别来分辨敌我, 并将入侵的外来 DNA 分子降解掉。所以 DNA 限制作用和修饰作用为细胞提供了保护。 15说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命名原则要点。 答:基本原则:属名 +种名 +株名十序号。

8、首字母:取属名的第一个字母,且斜体大写。 第二个字母: 取种名的第一个字母, 斜体小写。 第三个字母: 取种名的第二个字母, 斜体小写。 第四个字母: 若有株名, 株名则作为第四个字 母,用正体。顺序号:若在同一菌株中分离 了几种限制酶,则按先后顺序冠以 I 、II 、III 等,用正体。所有的限制酶,前面还应带有 系统的名称 , 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R. Hind III。修饰酶则在前面加上甲基转移酶 M,如甲 基转移酶 M. Hind III 。在上下文已清楚只涉 及限制酶的地方, R 可被省去。 16何谓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切割频率 ? 答:切割频率是指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在某 DNA 分子中

9、预测的切点数。由于DNA是由四种类型 的单核苷酸组成,假定DNA的碱基组成是均一 的,而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识别位点是随机分 布的,那么对于任何一种限制酶的切割频率, 理论上应为 14n, n 表示该限制酶识别的碱 基数。 如识别 4 个碱基的限制酶, 其切割频率 应为每 256 个碱基有一个识别序列和切点( 1 44 = 1 256),识别5 个碱基的限制性内 切核酸酶,其切割频率应为每 1024 个碱基有 一个识别序列和切点,余类推。18双酶消化法( double digest )绘制限制性 内切核酸酶酶谱的原理是什么 ? 答:双酶消化法是绘制 DNA 中两个或两个以上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图谱

10、所采用的方法。 做法是 在两个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别单独消化 DNA 分子的基础上, 再用这两个酶同时或先后消化 DNA根据它们的结果构建物理图谱。 17什么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星号活性?受 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II 类限制酶虽然识别和切割的序列都具 有特异性,但是这种特异性受特定条件的限 制,即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特异性。 条件发生改变, 限制酶的特异性就会松动, 识 别的序列和切割都有一些改变。 改变后的活性 通常称第二活性, 而将这种因条件的改变会出 现第二活性的酶的右上角加一个星号表示, 因 此第二活性又称为星号活性。 诱发星号活性的 因素有如下几种:高甘油含量(5%,v/ v

11、):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用量过高( 100U/ gDNA);低离子强度(v 25mmo/L);高 页pH(8. 0以上):含有有机溶剂,如 DMSO 乙醇等;有非Mg2啲二价阳离子存在(如 Mn2+ Cu2+、Co2+、Zn2+等)。19什么是 DNA多态性(DNA polymorphism)? 答:在正常人群中, 各个体 DNA 分子的某些位 点可以发生中性改变,这些改变虽然会使 DNA 一级结构产生一定变化,但不影响基因的表 达,如果这种中性突变在人群中的频率不低于1 ,这一现象被称为多态性。DNA 多态性本质上是染色体 DNA 中核苷酸数目或排列顺序 的个体差异, 这些差异多数为中性突变,

12、不引 起表型改变。20什么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 hpolymorphism , RFLP)?答:当DNA序列的差异发生在限制性内切核酸 酶的识别位点时,或当DNA片段的插入、缺失 或 重复导致基因组 DNA 经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酶 解后,其片段长度的改变可以经凝胶电泳区分 时,DNA态性就可应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进 行分析,这种多态性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性 (RFLP) 。22何为回文序列?答:回文序歹U( palindromic sequenee)是一 段自我互补的序列, 即同其互补链一样的序列(两者的阅读方向都是从5宀3,)。根据回

13、文序列的结构可分为: 完全的回文序列、 不完 全的回文序列和间断的回文序列。 完全回文序 列(如GAATTC,通常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 识别序列;不完全的回文序(TACCTCCAT,CGTGAT,常是其他蛋白质的 结合位点 (如阻抑蛋白 ) ,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有 重要作用;间断的回文序列(如GGTTXXXAACC 有一段是颠倒的重复) ,它可使单链的核苷酸 有可能在 tRNA 中所见到的一样,形成发夹环 的结构。23DNA连接酶的连接机理是什么? 答:DNA连接酶是利用ATP或NAD+烟酰胺腺 嘌呤二核苷酸 (氧化型 ) 提供的能量催化 DNA 双链间的缺口形成磷酸二酯键。在连接反应 中,首先

14、ATP(NAD+)与DNA连接酶反应,同连 接酶生成一种共价结合的酶 -AMP 复合物。其 中AMP腺苷一磷酸)通过一种磷酸酰胺键同 DNA连接酶的赖氨酸残基的 -氨基相连。同 时释放出焦磷酸或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并转移到磷酸基团上,形成DNA腺苷一磷酸复 第 4 页AMP激活DNA 一条链的5-末端磷酸基团, 合物。最后, 3-OH 对激活的磷原子作亲核 攻击,形成磷酸二酯键,同时释放出 AMP连 接反应是由在形成酶 - 腺苷酸复合体时,焦磷 酸水解和释放提供的能量驱动下进行的。 在以 ATP乍为能源的连接酶中,一个磷酸二酯键的 形成消耗掉两个高能磷酸键。 29列举质粒载体必须具有的基

15、本条件。 答: (1) 能独立复制; (2) 具有选择标记; (3) 有独特的酶切位点; (4) 能转化但不扩散。 24DNA 连接酶的作用特点有哪些? 连接反应需要在一条 DNA 链的 3末端具有 一个游离的 -OH, 而另一条 DNA 链的 5 末端 具有一个磷酸基团 (-P) 的情况下, 才能发挥其 连接 DNA 分子的功能作用, 而在末端带有 5- 羟基和 3-羟基; 5-磷酸和 3-二脱氧核苷 基团的两个DNA片段之间不起连接作用。 连接反应中需要 ATP或NAD+和Mg2+为辅助 因子和激活因子; DNA连接酶不能够连接 两条单链的 DNA 分子,被连接的 DNA 链必须是 双螺旋

16、的一部分。 DNA连接酶只封闭双螺 旋 DNA 骨架上的缺口 (Nick) ,即在双链 DNA 的某一条链上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失去一个 磷酸二酯键所出现的单链断裂, 而不能封闭双 链DNA的某一条链上失去一个或数个核苷酸所形成的裂口25影响DNA连接酶连接反应的因素主要有哪 些?答:1)反应温度:最佳反应温度37 C,但黏 性末端之间退火形成的氢键结合不稳定, 连接 黏性末端的最佳温度,一般认为 420 C比较 合适。 2) DNA 片段末端:不仅要考虑反应体 系中 DNA 末端的总浓度, 还要考虑载体与插入 片段的末端浓度的比例。原则上应保证一个DNA 分子的末端有较高的几率与另一 DNA 分 子连接,减少同一个分子两个末端之间的自身 连接。载体与插入片段 3 : 1 1 : 3。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