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讲学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500347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讲学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五单元讲学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五单元讲学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五单元讲学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五单元讲学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讲学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讲学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屯字中学九年级语文(上)讲学稿课题:智取生辰纲 课型:讲读 主备:张晓卷审核:张东锋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线索,把握情节。2、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3、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文化营养,陶冶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难点】1、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2、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文化营养,陶冶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本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是从杨志押解生辰纲上路开始写起的,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虽然是节选,但有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

2、知识链接】2走近作者: 施耐庵,生平不详,仅知他是元末明初人,曾在钱塘生活。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氏的资料,对其生平有较详细的说法,然可疑之处颇多。著有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水浒。【知识链接】3相关资料:大名府梁中书要把千万贯财宝送往东京,给他老丈人蔡京庆贺生日。因梁中书前一年送十万贯金银珠宝给蔡京时,半路被人打劫,所以这次改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夺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七条好汉欲齐心协力夺取这批珠宝,并定下智取之计。【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

3、音趱行( ) 着意( ) 嗔怒( ) 朴刀( )怄气( ) 相觑( ) 聒噪( ) 兀自( )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分析其古今意义的差异。(1)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文中意思: ,今义 。(2)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文中意思: ,今义 。来源:Z#xx#k.Com(3)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文中意思: ,今义 。(4)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文中意思: ,今义 。3填空来源:Zxxk.Com智取生辰纲节选自 ,作者是 末 初的 ,节选的部分是写 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 往东京,在途中被 、来源:学&科&网Z&X&X&K 等夺取的经过

4、。【合作探究】 Z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其实热渴了,没奈何;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老爷方便!” 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些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 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众军健听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

5、!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 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直得便还言语?” 那汉道:“不卖了!休缠!” 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鸟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 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那军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问客人借这椰瓢用一用。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众军谢道:“甚么道理!”客人道:“休要相谢。都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众军谢了。 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 杨志那里肯吃。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两

6、个虞候各吃一瓢。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登时吃尽了。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么热,二乃口渴难煞,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被那客人饶了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众军汉凑出钱来还他。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4. 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不卖!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他为什么要这样说?来源:Z。xx。k.Com5. “贩枣子客人”在一边的劝说有什么用意?6综观全文,可以发现杨志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那为什么最终他还是免不了落入圈套?来源:Z&xx&k.Com(二)思考7通读全文后,想一想智取生辰纲,“智”

7、在何处? 一智用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

8、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 。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

9、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 。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来源:学.科.网8力保生辰纲的杨志,其思想性格如何? (1)杨志何以那么重视生辰纲的安全,这表现了他思想上的什么特点?来源:学,科,网 答: (2)杨

10、志为什么对军健那么凶?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来源:Z_xx_k.Com (3)杨志和虞侯、都管之间的矛盾应该如何去理解呢? 答: (4)由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答: 【拓展提升】1、古诗中有许多写“江水”或“河水”的句子,请你写出两句。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 )。3、水浒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好汉形象,诸如晁盖、宋江、武松、李逵、杨志、林冲等。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再写出两个梁山英雄好汉的姓名,并简要概括这些英雄好汉在性格方面的共同点。梁山好汉姓名: 梁山好汉在性格方面的共同点: 【

11、教学反思】课题:杨修之死 课型:讲读 主备:张晓卷审核:张东锋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3、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辩证的认识曹操。【学习重点】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难点】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积累欣赏】短歌行东汉末年曹操乐府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

12、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界,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有机可乘。“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2.走近作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

13、说家。3.相关资料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不少成分是作者虚构的,由于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因此,书中主要强调他的坏处,在许多读者中造成了对这个历史人物的错觉。阅读三国演义,不应当按照作者的爱憎倾向和是非标准来评价曹操。文学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作家创作意图和艺术典型的客观意义并非完全相同。【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庖( )官 分食讫( ) 佯( )惊问 谮( )害 麾( )军 绰( )刀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 )。原来杨修为人( ),数犯曹操之忌。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 )。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2)、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3)、人皆不晓其义。4、文学常识填空: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