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之我见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499208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课堂教学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优化课堂教学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优化课堂教学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优化课堂教学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课堂教学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课堂教学之我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课堂教学之我见赤壁市茶庵小学 李坪什么是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率,即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现就个人的理解及实践认知过程作以下浅谈:一、 课前准备充分化充分的课前准备就能保证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最优化。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场战争那么准备无疑是这场战争的武器、供给。如何才能使课前准备充分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长期准备”,二是“近期准备”。“长期准备”即对教材的文本解读把握教材,胸中方有百万兵。1、 通览教材内容和联系

2、通览教材是把握教材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览教材有以下作用:明确教材意图。通览教材可以明确编者意图,掌握教材的结构体系和特点,以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把握教材联系。通览教材可以明确教学内容的逻辑系统,知道在教材的前面为它作了哪些铺垫,它又能为后面哪些教材作了准备。避免出现备一节讲一节,造成“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情况。分清教学主次。有助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序的安排时间。2、 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指教材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意义和该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因此,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正确分析才能使教学设计围绕学生的终生发展进行。例如:小学数学五

3、年级上册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中三角形面积计算是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经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这对以后学习其他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方法有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对培养学生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规律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把握教材内容体系和特征在通览教材的基础上,分析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对学科的知识、观念、进行抽象的提炼和高度的概括,有助于对课程、章节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近期准备”即教学资源利用资源,手中方有利兵器。1、 校内课程资源如图书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2、 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家里、社会上等社会资源及自然资源,如六年级上

4、册圆这一章节内容,可以让学生观察圆在生活中的使用,从而激发学习圆的特征的兴趣。又如这一节内容中,当周长一定时,围成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谁最大时,通过学生在家做实验,并收集生活中圆形图案,运用“蒙古包”“花的茎”等多种方式进行说明,这一流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乐于探究的兴趣和热情。3、 信息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校外的网络资源等。针对直观性较强的课堂内容自己动手制作教学用具,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研究;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学具为学习新知铺垫感性经验。4、 学生学情资源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学情的课前调查也不可缺少,每个班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旧知的掌握经

5、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要想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有效,便要针对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部署。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前提保证。有了这一保证,才能让教师真正“胸有成竹”的进行有效课堂的教学。二、 课堂实施合理化。1、 把握合理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明确而又科学的教学目标。如: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课,体积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正确掌握面的概念提升到体的空间认识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把统一的体积公式放在第2课时进行效果较好。这样看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会影响教学效率。2、抓住合理的

6、重、难点。 组织教材力求使学生听起来重点突出,简单易懂。要达到这一目的,这就要求教者必须理清重点与非重点,难点与非难点之间的关系,紧紧围绕重点内容建立知识结构,组织教学内容。如: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这一章节,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并进行运用。难点是学生抽象概括出体积公式。可第一次上这节课时,老师却把24个小正方体的摆法当作难点进行解剖,这样导致了学生不能明确规定这节课要掌握的重点是什么。其实,第一节课老师就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而观察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这三个数据有关,进行推理得到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再次验证发现体积的大小取决于长、宽、高。因而合理的重点、难点的突出,才会在

7、有限的时间内学有所获。让学生在每一节课学得轻松没有负担,带着探索知识的激情走进课堂,带着收获知识的喜悦走出课堂。3、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老师必须根据合理的教学手段组织教材内容,使课堂教学效率最优化。传统的教学手段一般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深入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和组织。学生可持续发展得到了体现。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对学生进行声、光、色、形的多重刺激,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如:知识结构逻辑较强的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板书内在联系结构;对感观较强的内容则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好。因此,合理的选用教学手段更有利于教学的高效率。4、构建合理的知识联系。数学教学中新旧知识的

8、联系十分紧密,每一个章节的第一节知识到最后一个知识都层层相扣,抓好了就能达到循序渐进、层层提高的教学效果。如:体积单位的进率与面积、长度单位的进率,引导学生回忆长度单位的进率后,问学生联合会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怎样推导的,学生说1米=10分米,所以10分米10分米=100(平方分米)=1米1米=1(平方米)。师:根据面积单位的推导,你认为体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学生用棱长为1分米=10厘米的正方体进行验证,写体积单位时问学生该如何表示,学生立即说出在字母的右上角写3,学生用较短的时间构建了新知体系。这样,不仅让旧知再一次得到了巩固,新知也得到了解决。5、寻找合理的兴奋点。毫无疑问,兴趣是所有学生最

9、好的老师。但在各学科教材中均有一部分内容不是学生的兴趣所在。老师在教学时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不高,常常出现“启而不发”,对于这样的局面,老师感到无奈。但是,成功的教学就在于能成功地寻找到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兴奋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内容进行选择,采用“导课激趣”、“提问激趣”、“故事激趣”、“竞赛激趣”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奋点。6、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没有负担的课,是评定课堂教学是否最优化的一个标准。让学生在当堂解决知识的运用并形成一种技能。练习题的设计就要做到合理。首先,练习要围绕重点进行训练,针对难点而设计。其次,要分层设计口答、笔答等不同形式的练习,做到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每个

10、层面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如:分数的意义这一课的练习,分了三层:第一层是针对后进生练习的,说一说每一幅图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借助直观认识理解分数的意义;第二层,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根据具体情景说分数的意义;第三,猜一猜,根据图例接着往下画图,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的意义。练习题合理的设计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当堂就掌握了分数的意义,作业情况也很好。这实际上就是有效课堂的一种具体体现。三、课内拓展多样化学生的发展除了在课堂教学上进行以外,如何让课内的活动来促进课堂的教学,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呢?在此先给大家介绍课内拓展的几种类型。1、 知识小结式拓展一般学习了新的知识后,学生的知识

11、点比较零散,利用“知识小结性拓展”这一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还能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2、 兴趣活动式拓展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操作,可以“采用多种活动式拓展”的形式表现,寓教于乐。如: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这一内容,学完知识后让学生设计一个游戏规则让每个参与游戏的学生获胜的可能性一样。并用可能性来说明商家抽奖的游戏情况。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玩中用知识。学得快乐,效率自然就高。3、 有效训练式拓展对于一道题的解答,往往有多种解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题多解”。对于一题多解的题型,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有效训练式拓展”的方法,要求学生对题目进行

12、分析,从中可以折射出学生不同的思维过程和思维习惯。特别是对数学科目最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学生常常在对关于同一知识点上的不同类型题目往往一筹莫展呢?这就是教师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而这种有效训练式拓展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缺。4、 思维延伸式拓展思维延伸式拓展可以由课内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由书本到网络。如:教学利息这一节内容,学生对这一知识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的。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这堂课的教学,我动员学生去网络查找利率,利息等有关知识,让大家在课堂上先熟悉储蓄的意义及不同储蓄的方式后,再带着解决问题的欲望学习。这样学生就不会对计算利息公式感到困难。总之,要引领学生在上升到最优化的思维,在单位时间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得到最大化可持续性发展。使我们的课堂高效率达到最优化。需要我们每一位在一线的执教者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学习理论知识,让我们的实践经验深化成为每一堂课的指导方针,不断的进行反思实践创新,为优化课堂教学而奉献出我们的青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