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给我一双慧眼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499190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借给我一双慧眼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借给我一双慧眼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借给我一双慧眼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给我一双慧眼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借给我一双慧眼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让我们赏心悦目的景物数不胜数。可是,同学们动笔作文时,往往搜肠刮肚却感到无文可作,这是为什么?关键是缺乏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抓不住景物的特点。那么,怎样抓住特点写景物呢? 一、观察要全面调动感觉器官 我们观察景物,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其结果文章犹如一幅静止的并无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么文章会生动许多。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

2、嗡地闹着”。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展现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这就是观察的结果。 二、要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间不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第三单元的课文,分别写到一年四季: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白,一道暗黄”。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迥异的风姿。 三、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 朱自清的绿写的令人惊异、陶醉

3、,可谓神妙之笔。因为作者把观察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结合起来了。由水上涟漪想到“裙幅的皱褶”,由水光、水色想到“明油的滑亮、蛋清的柔嫩”,又用“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与梅雨潭比较,赞美梅雨潭的色彩浓淡适宜、波光明暗适度。如此一来,也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使人如临其境。 四、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要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学会使用修辞手法。春中,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描画出繁花似锦、竞相开放的图景;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和排比写出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写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比喻表现春风和煦、温柔的特点。使文章读来满口余香,令人过目不忘。 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正是作者心灵感受的具体体现。相同的景物在千人眼中有千种形象,因此,范仲淹才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感慨。 同为秋天,何其芳说:“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字里行间溢满丰收的喜悦。马致远却说:“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极力渲染萧瑟苍凉的气氛,以表达游子的乡愁。我们也要把我们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流动着情感的语言才富有感染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