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983414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专业:应用物理学学生学号:杨建权3010210026 祁增泰3010210017 皮竞辉3010210044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问题现状据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1发布,报告称,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孤儿人数已经从2005年的57.4万上升至2010年的71.2万,五年间增长约24%。017岁的各类残疾儿童共计5043000人,大约占残疾人总数的6.08%,其中014岁的残疾儿童有386.78万,占到014岁儿童总数的4.66%。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

2、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其中五周岁以下的幼童大约1566万人,占全部留守儿童的27%。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学生”问题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折射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家庭科学教育的缺失所带来的极不和谐的杂音。那么,是什么原因你造成这种现状呢?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造成留守儿童数量居高不下。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一方面:他们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

3、,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

4、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问题危害全国留守儿童2300万,它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如下: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

5、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二、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调查,仅有15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三、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妈妈,你知道吗?自从你和爸爸还有弟弟走后,我一个人在

6、家里由多么的寂寞,有多么的伤心。自从你们走了以后,我几乎没有笑过,多么怀念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光。”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

7、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问题成因对于孩子们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年龄越小,问题越突出,女孩子比男孩突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呢?(一) 家庭教育的缺陷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而留守在农村原籍地,由单亲或 祖父母或其他亲友代为抚养以及自我监护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严格说来主要是留守的未成年 人(包括学龄阶段的失学、辍学少年儿童)。他们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其身心发展处于一个 需要倍加呵护和关爱的关键时期。社会化理论认为,家庭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是一个最重要的初级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家庭成员进行面对面直接的互动, 自我在其中得到

8、充分的发展。父母是这个群体中最重要的个体,孩子通过模仿和认同父母而试图成为父母所期望的人。家庭功能理论认为,家庭教育具有先主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先入为主的作用。家庭教育的实施者主要是父母,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是亲子关系状况。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儿童的顺利社会化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抚慰感;正向的亲子沟通使孩子易于接受父母的意见,内化父母的规 则与期望,避免孩子产生不良行为。但是,在父母双方都外出或其中一人外出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从某种程度上就成为事实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父母外出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机能单一化

9、,致使留守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资源严重不足。 (二)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的缺陷 留守儿童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 父母和教师是他们社会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 “社会化他人” ,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基本的需要之一。如上所述,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于家庭的关爱和亲情,因此,他们尤需从学校生活中得到弥补。学校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 学习动机的重要外部动因。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 与问题, 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和学校集体生活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 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在着诸多的

10、缺陷。 (三) 农村基层组织功能的弱化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在他们生活的农村社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基层的各种组织作 用发挥不够。探究其原因,首先是目前大多农村的基层组织的现状令人堪忧。1、农村基层 干部队伍建设不够稳定。2、农村基层组织中的干部队伍素质偏低。3、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的 作用发挥有限。 留守儿童处于社会化未完成的人生初期,他们最易受环境的影响。当家庭教育、学校教 育、社会教育的缺陷, 单独或二者、三者同时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消极作用时,他们的德、智、体、美、劳的健康发展就遇到了严重障碍,因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一系列统称为“留守儿童问题”的问题。主要对策针对家庭科学教育的缺失所带来的危害,

11、许多有识之士都在思考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根据对这些现象的思考,我们觉得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努力,来改变家庭科学教育缺失的现状。(一)家庭篇 1、慎重选择。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考虑考虑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钱重要。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一般以母亲为主,母亲心细,有耐心,孩子更愿意与她们交流。父母都外出务工的,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2、定期“温馨对话”。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要及时了解子女的近,一方面利用书信或电话定期与孩子进行进行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即使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个方面的情

12、况。3、寻找“代理”,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需要父母双双外出务工而祖父母又没有能力照看孩子的,父母可在亲戚朋友中为孩子寻找“代理妈妈”。“代理妈妈”既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又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二)学校篇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

13、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3、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和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引导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和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

14、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5、注重培训。尽可能对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开展一些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孩子,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同时,要充分的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会(三)社会篇1、当地政府设置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及咨询机构。开辟专门的家教专刊,定期对家长或监护人举办家庭科学教育培训班,告知一些科学地教育子女的方法,减少由于教育方法不当,

15、所造成的家庭教育缺失的现象。在农村,当地政府应当把解决农民工留守子女问题的措施落到实处,组织力量,对留守子女当前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培训、在村一级为留守子女建立图书阅览室、活动室等,相关人员、经费及设施应当纳入城市统筹发展的措施、计划及财政预算。2、以立法的方式完善监护权制度。中国相关法律,如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中都未涉及“留守”这一特殊状态。这使得农民工的子女留守时,监护权利的转移几乎全部是口头协议,监护人并没有实际的约束,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因此这一制度应当完善,明确责任和权利,加强委托监护人的责任意识。我们建议,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父母双方最少必须留下一个来照顾孩子,注意孩子在成长中的身心

16、发展并及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3、倡导就近打工。有条件的地方政府一定要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本地就业机会,使打算外出打工的人员可以就近打工,减少孩子与父母分开的几率。4、政府多建高质量的寄宿制学校。针对外出打工人员子女缺乏监护和监护不力的现状,建议基层政府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对家长均外出打工的学生实行寄宿制,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加强对家庭教育功能缺位的孩子的心理辅导,以老师的关爱和赏识,来满足他们对爱与关心的需求,矫正他们的性格缺陷。5、立法保护农民工子女异地上学的合法权益。应尽早完善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异地上学的政策,努力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机制,着重解决外出打工人员子女急需在打工地就学等有关问题,并且使这种机制更加充满人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