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盐酸甲砜霉素甘氨酸酯说明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98188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射用盐酸甲砜霉素甘氨酸酯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注射用盐酸甲砜霉素甘氨酸酯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注射用盐酸甲砜霉素甘氨酸酯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注射用盐酸甲砜霉素甘氨酸酯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射用盐酸甲砜霉素甘氨酸酯说明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来源快易捷药品网【药品名称】注射用盐酸甲砜霉素甘氨酸酯【汉语拼音】Zhusheyong Yansuan Jiafengmeisu Ganansuanzhi【英文名】Thiamphenicol Glycinate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主要成分】主要组成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甲砜霉素甘氨酸酯。无辅料。化学名称:R-(R*,R*)N-1-(羟基甲基)-2-羟基-2-4-(甲基磺酰基)苯基乙基-2,2-二氯乙酰胺甘氨酸酯盐酸盐。【分子式】C14H18Cl2N2O6S.HCl【分子量】449.73【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冻干块状物或粉末。【适应症】用于敏感菌如流

2、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呼吸道、尿路、肠道等感染。【规格】按C12H15Cl2NO5S计:(1)0.5g(2)1.0g【用法用量】肌肉、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日1g,分12次注射。肌肉注射时每次500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35ml溶解后使用;静脉注射时每次1g,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溶解后使用;静脉滴注时每次1g,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ml100ml溶解后使用。【不良反应】在总共5943例中,有269例(4.53%)的不良反应报告。1.由静脉注射引起的休克(0.1%)。头晕在0.15%之间。因此,要注意注射的剂量,并尽量减慢注射速度。2.本品亦

3、可引起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生成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应进行充分的血液检查,当确认血液出现异常时,立即中止用药。3.可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其发生率在10%以下。4.可出现过敏反应或皮疹,一旦出现症状或血液检查出现异常应立即中止使用。4.早产儿及新生儿中尚未发现有灰婴综合症者。仅有个别报道有出现短暂性皮肤和面色苍白。5.有时会出现末梢性神经炎,需进行细致的观察。6.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嗜睡、头晕和周围性神经炎。有神经系统病变者长期接受甲砜霉素治疗,会引起触觉减退、触物感痛和痛觉过敏等症状。脚部症状较手更为严重,停药后可改善

4、,但不能完全恢复。【禁忌】1.造血机能低下的患者。2.使用有可能引起骨髓抑制药物的患者。3.对本品任一成份过敏的患者。【注意事项】1.有时会出现严重的血液障碍,患者在应用过程中应经常定期检查周围血象,长期治疗者尚须查网织细胞计数,以及时发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2.妊娠期,尤其是妊娠后期妇女及新生儿应尽量避免使用。3.肾功能不全者应慎重给药,并适当减量应用。4.本品应尽量短期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孕妇用药应权衡利弊。2.哺乳期妇女和怀孕末期的妇女,有用药必要时,应考虑乳汁对受乳儿童及胎儿的影响。【儿童用药】因类似化合物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症,因此儿童最好不要用此药。【老年用药】由于该药

5、由肾脏排除,老年患者往往肾功能低下,会出现血药浓度持续较高现象,因此有时会出现严重的血液障碍情况,此类患者不宜用药。【药物相互作用】1.与碱性药物配合使用有时会出现结晶现象,尽量避免合用。2.不能和碳酸钾、氢化考的松钠琥珀酸盐和羟孕甾二酮琥珀酸酯合用。【药理毒理】药效学 本品为新型酰胺类抗菌药,具广谱抗菌作用,包括需氧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厌氧菌、立克次体属、螺旋体和衣原体属。甲砜霉素对下列细菌具杀菌作用: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对以下细菌仅具抑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

6、菌、志贺菌属、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下列细菌通常对氯霉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粘质沙雷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属、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国内MIC测定结果:临床试验中共分离到215株病原菌,其中存活211株。通过对存活菌株MIC测定,结果显示甲砜霉素对本临床研究中分离出的病原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对肺炎链球菌的MIC90为1.0。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中对流感嗜血杆菌的MIC90为0.5,阴沟肠杆菌、卡他莫拉菌的MIC90为2.0,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的MIC90分别为2.0、4.0。甲砜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它能影响和抑制致病菌的生理代谢过程,通过与

7、细菌体内核糖体50s亚基的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和肽链的延长,能特异地阻止mRNA与核糖体结合,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故此类抗生素与临床常用的其它类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且具有较宽的抗菌谱。甲砜霉素甘氨酸酯(TAP-G)为甲砜霉素的注射剂,其在体内能迅速水解释放出甲砜霉素而发挥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据国外文献报道:吸收:甲砜霉素无论是口服或是注射给药后均能迅速而完全的吸收,高峰血药浓度在口服后2小时,肌肉注射后一小时内达到。正常人口服,肌注及静注500mg后的高峰血药浓度分别为4.7和9g/ml以上,以后缓慢下降,肌注半衰期为小1.5小时,静注约35分钟。每6-8小时给药一次体内无明显积蓄现象

8、。分布:血清蛋白结合率为10%-20%,全身给药后可迅速分布到全身各组织中,以肾、脾、肝、肺等中的含量较多,在肾和肝中的含量比同剂量的氯霉素约高3-4倍,在脑组织中也可达一定浓度。分布实验的研究结果显示,甲砜霉素在肾及肝中的浓度高于血浆,而脑中的浓度可能忽略。代谢和排泄:甲砜霉素以原形经肾排泄,由肾小球滤过,部分则由肾小管分泌;本品也可以原形自胆汁排出,由于甲砜霉素存在肝肠循环,故胆汁中的浓度较高。24小时尿排出给药量的70%到90%,成人口服0.5g,12小时后尿药浓度可达400g/ml,肾功能减退时尿中排出量即显著减少。【贮藏】密闭,阴凉处(不超过20)保存。【包装】管制抗生素瓶, 瓶/盒。【有效期】24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