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基本方法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497879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基本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基本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基本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基本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基本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基本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基本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基本方法 作者姓名:王海英 联系电话:13693592601 工作单位:北京市第十中学 邮政编码:100072E-MAIL: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基本方法论文摘要:地图作为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地图技能进行了论述。关键词:地图,读图,析图,用图地理技能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技术和能力,是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培养和发展学生地理技能是基础教育阶段地理教育非常重要的任务,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高考中

2、,要求学生能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因此,掌握基本地图技能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意义重大。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的方法主要有:第一, 培养读图习惯,增强地图素养。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左手图右手书”的看图习惯,要求学生养成图文对照、以图释文,看文读图的读书、读图习惯。学生地图表象积累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就会越强,所能获取的深层信息量就越丰富,学生的读图能力就会越强。第二, 掌握地图语言,学会阅读地图。地图是通过

3、地图语言来表述地理信息的,一般地图都会涉及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读图时必须先看这些要素。因此学生在读图时遵循“先图名再图例后图意”的顺序。高中地理学习内容中,各种专业性地图繁多,要注意地图语言的甄别,通过不断地训练,提高对地图语言的感知速度、反映能力,提高从地图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进而增强运用地图语言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第三, 根据具体图类,运用具体读图方法。如等温线图、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等值线图阅读中应抓住等值线的疏密、弯曲、数值大小的排列方向、图中的极值、某条或某几条等值线的延伸方向、特别是对曲线呈闭合时的现象进行重点分析。如等压线图,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气压梯度为多少,

4、何处为低压中心,何处为高压中心,何处为高压脊线,何处为低压槽线,何处为鞍部等。再如区域地图的判读可以采用练习的方式,读图时,首先要根据提供的地图语言特点,判断这是哪一类地图,是分布图、原理图、统计图、景观图还是其它的图;其次根据图形类别,确定读图重点,然后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地理图像,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并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第四, 加强变式练习,提高分析地图的能力。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表现方式,通过变式的地图可以认识地理事象的本质属性。如学习某地的的地势特点,就可以进行平面图、剖面

5、图的转换,加深对该地地势特点的认知。再如,学习气候特点时,鼓励学生把气候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资料转换为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既提高了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各地气候特点的认知程度。此外,可以通过地理联系框图的形式,总结归纳地理知识。有些学生觉得地理知识“分散”,可以指导他们用地理联系框图的形式把有关的地理知识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进行组合,构建个人知识结构。此外,还可以通过图文转换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读图能力。实践证明,变式练习,对了解区域地理特征、建构地理科学的知识体系作用明显。第五, 同一区域进行多图对应练习。研读一个地区的多项专题地图,可以了解该地的地理特征,而同一区域多种地图的叠

6、加对应,可以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地理事物,特别是可以在地理事物因果联系方面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如在学习亚洲的水稻种植业时,通过分别阅读水稻种植分布区图、水稻种植区的地形图、水稻种植区的气候类型图和人口密度图,来读出世界水稻分布区、并分析水稻种植区的地形、气候与人口特征,把这些图片进行叠加联系,就得出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和水稻种植业可能的生产特点。此外,一个区域不同时期的地图进行对比,可以了解一地的发展变化状况。第六,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读图,效率较佳。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利用地图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容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特点和成因。如智利地震与海地地震的成因。通过读六大板块示意图知道,

7、智利地震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导致,而海地地震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导致的。一些地理现象也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来学习,如借助一地一年内不同时期的晨昏线图,可以了解该地一年内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第七, 重要地图要精读,养成精细读图习惯。例如:在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一课,图1所示这幅附有经纬网的黄淮海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形图,出现在这节课的确定区域位置,分析、汇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两地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三个环节,时间持续30分钟。这两幅地图简单、明朗,其中蕴含的信息丰富,课堂上需要帮助学生一步一步提取、分析和解读图上信息。首先,在确定区域位置环节,从图上提取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

8、置信息,对比黄淮海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异同。黄淮海平原在113E以东,32N-40N之间,东面临渤海和黄海,珠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在北回归线以南,113E左右,南临南海。两地的地理图 1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教学展示位置的相同点是都位于东部季风区,都临海;不同点是珠江三角洲位于低纬度地区,南部临海,而黄淮海平原位于中纬度地区,东面临海。其次,在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环节,学生在位置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两地都为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植被都以森林为主。学生再根据位置的不同分析得出:在低纬地区的珠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高于中纬度地区的黄淮海平原,同时南面临海

9、的珠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降水持续时间也较东面临海的黄淮海平原长。得出结论:珠江三角洲的水热条件要好于黄淮海平原地区。再次,根据图上色彩都表现为绿色,说明两地都为平原地形,而黄淮海平原的绿色均一,说明黄淮海平原以辽阔,地势低平,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绿色中夹杂一些浅黄色,说明在平原中丘陵散布。最后,根据两地的经纬度跨度状况,区分两地平原的范围黄淮海平原地跨7个经度8个纬度,而珠江三角洲经纬度都只跨1度,再结合地球表面同一经线上,纬度1度代表实际距离111km,很容易就得出结论黄淮海平原是辽阔的大平原,而珠江三角洲范围要小的多。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对两地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以及人类农业活动的影响。实践证明,教学中充分的方法示范,对学生掌握必备的地图技能尤为重要。通过对读图方法的指导,可使学生养成用图、读图的良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参考文献:1.迟风岩.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教改聚焦,2009,(1):123.2.邸晓辉.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09,(28下卷):179.3.邵小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读图训练J.新课程中学教学研究,2010,(2):59.4向建华.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