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97865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补益小学教师备课表课题2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课时三课时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爱因斯坦画像。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教学重难点1、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2、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 世界著名物理

2、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板书:5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2(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要求掌握的:蓄裹嘛呵啥二会字:(一)撮踱(步) 噢(2)读准字音。(3)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蓄:留着而不剃掉;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4)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裹(“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3、中间加“果”字,表音);噢(右上方里面是个“米”字)。(5)“嘛、呵、啥”在阅读中理解掌握。2理清文章层次。(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第一次:第13自然段;第二次:第4、5自然段;第三次:第6自然段)(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3)填空练习。第一段是( )自然段,写第二段是( )自然段,写第三段是( )自然段,写第四段是( )自然段,写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3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三、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2完成课后作业题。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1读拼音,写词语。x( )胡子gu( )被子p

4、ng(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训练1指名朗读第一段。(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

5、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2阅读第二段。(1) 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2) 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4)分角

6、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3理解第三段。(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样乱?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三、作业1朗读全文

7、,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第三课时一、听写蓬乱纳闷踱步冷不丁衣衫不整蓄着温柔穿戴手把手一塌糊涂结合听写情况,指导正确书写。二、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1书面准备发言提纲。2组织讨论。小结: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是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三、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1用小黑板(或用幻灯片)揭示下列句子:(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这还不简单!提问:这些都是反问

8、句,能换一个说法吗?学生回答后小结:(1)上述三句可分别改为:这个连衣服也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这很简单!(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一般做法是:原句意思是肯定的,要改成否定;原句字面意思是否定的,要改成肯定。学生如果对“肯定”、“否定”的意思不理解,可以先举例讲讲“肯定”表示承认正面的;“否定”表示否认反面的。四、研究写对话的形式1小黑板揭示下面的内容,提问: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形式上有什么不同?(1)他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说了出来。“能记

9、住吗?”她问。“也许能。”(2)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答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2讨论后小结: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的。在形式上的不同点是:(1)把两个人说的话连着写;(2)各个人说的话独立成自然段。五、作业指导1出示下面的句子,重点研究(2),用“只好”造句。(1)他仍是衣冠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2)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读句子,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口头造句。2书面作业。(1)

10、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2)把课文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教学反思补益小学教师备课表课题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搜集资料,了解宋庆龄的生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宋庆龄的生平。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3、学会用重点突破的方法为课文分段。一、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宋庆龄生平。2、板书课题:23

1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三、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课文。(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3)通读每个自然段。(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检查自读情况。(1)抽读词语卡片。(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

12、同纠正字音。(3)交流学会的词语。(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五、作业1、读生字表中的字。2、分段朗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2、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

13、樟树的象征意义。一、复习检查1、抽读词语卡片二、细读课文、细读第一段(第自然段)()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细读第二段(第自然段)()学习第自然段。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默读第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学习第自然段。默读课文,用“”画出

14、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学习第句。a、指名读。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学习第句。a、自由读课文。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再读第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自然段的体会。C、指名说说,大家参与评点,相互补充。指导朗读。指导背诵。、细读第三段(第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